打印

(张怀群)新发现的卢照邻刘伯温等唐宋元明清诗人作西王母史诗《上之回》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怀群)新发现的卢照邻刘伯温等唐宋元明清诗人作西王母史诗《上之回》

(张怀群)新发现的卢照邻刘伯温等唐宋元明清诗人作西王母史诗《上之回》(1)
重提《西王母五论》
西王母文化遗产,神话学家认为它仅是神话,民俗学家认为它全部是民俗,道教界认为它全部是道教。还有被认为是封建迷信,是无稽之谈。
2009年春,我完成了《西王母五论》研究。谓西王母文化遗产是人类(民族)学,比如“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尔雅》)意西王母是华夏族的四个氏族古国之一。西王母也就是人类,不仅仅是神。禹、舜帝、黄帝、周穆王与西王母有交往,西王母并非一人千年在,而是代有其人。等等。(《竹书纪年》《史记》《荀子》)。西王母是神话,比如“三千年一生实”(《博物志》)的蟠桃盛会、《嫦娥奔月》(《淮南子》)。等等。西王母是道教,比如与东王公“共理阴阳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道藏三洞经》《西王母传》《云笈七签》《枕中书》《神异经》)。西王母是民俗,比如泾川三月二十西王母庙会。等等。西王母是文学艺术,比如历代诗赋、《上之回》、《西游记》、壁画、碑刻。等等。
这是西王母研究的方法论、科学方法论。

新发现的唐宋元明清诗人作《上之回》47首
所谓西王母研究,是每年都能够发现新材料,即地下地上古代物质材料,古代各种质地的书写材料。新发现材料是科学研究西王母取得突破的依据。如果没有发现新材料,所有的研究都是原地踏步。
宋朝陶谷《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有“故乐章有《上之回》曲”句。《陇右金石录》载“《上之回》诗碑,在泾川王母宫今佚。”“ 叶盛《箓竹堂碑目》:《上之回》碑,在泾川王母宫,大观四年八月。”即在1110年的宋朝,回山有《上之回》碑,证明宋代人公认汉乐府《上之回》确是记载汉武帝来泾川拜西王母史实的史诗,因而立碑传承其历史根基和文化根基。民国以来,泾川西王母研究中关于《上之回》的信息缺失,不知《上之回》为何,也未见汉乐府《上之回》和历代《上之回》原文。
《上之回》于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首先是汉朝产生又传承于历代的史料,又是汉朝及历代产生的文学作品。1992年我发现了汉乐府《上之回》原文和南朝梁筒文帝、张正见,隋朝萧悫,唐朝李白、李贺、沈佺期、卢照邻、陈子良,宋朝陆游,明朝汤显祖写的11首《上之回》。至今29年里,可见的出版发表之论文、专著、文艺作品、媒体报道、各种文本书写中,引用上述《上之回》已无以计数,这是精准、精细、效益最大化的应用尽用。同时,29年间也没有见到新发现一篇《上之回》。也就是说,这29年间,是西王母新材料零发现的时期。
近10年,我又陆续发现了唐、宋、元、明、清诗人写的《上之回》47首。特别是唐朝的卢照邻,再次用典《上之回》。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可比诸葛亮而驰名天下的人物刘伯温也写了《上之回》。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高启,明朝“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攀龙、王世贞也写过《上之回》,他们之诗意所指和隐喻,只有他们清楚,一切读后感都是猜测。但有一点能肯定,《上之回》是汉武帝通回中道、在回中(泾川)拜见西王母这一历史事件的赞美曲、纪实诗。
新发现的这47首《上之回》,或重叙此事,或咏汉朝,或写唐朝,或因喻宋元明清而用典,或是诗人亲历泾川回山有感而发。这是泾川发生的汉武帝在回中拜见西王母这一事件影响深远,在汉朝至清朝的历史空间挥之不去,在知识界无人不知,属“教材级”历史常识。这是泾川回山西王母史诗,是泾川回山西王母祖庙王母宫可持续的经典遗产,是西王母五论中的文学艺术西王母论的重要蕴藏发现。期待又一轮应用尽用的时期到来。
唐宋元明清诗人作西王母史诗《上之回》及诗人简介如下。  
唐朝卢照邻:《赠许左丞从驾万年宫(闻道上之回)》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全唐诗》卷42  

卢照邻(约637-约689), 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称“四杰”(见初唐四杰)。曾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极受邓王爱重,比之为司马相如。《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

宋朝王谌:《上之回》  

蠲吉辰,荐明廷。只中坛,宾万灵。醮祠寿宫礼太一,东祀天孙西太室。灵芝宝鼎胙元封,亲郊雍畤回中峰。中峰绝险天所划,百神驱道平如席。云髾秀划高拂空,翠辇玉鸾鸣霹雳。试凭萧关望朔方,月支稽首楼兰降。复朝独鹿狩鸣泽,芬树羽林归建章。建章壁门春昼永,井干泰液多游幸。千秋万岁奈乐何,几度鸾旗出安定。
--《江湖后集》   

王谌,宋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有《潜泉蛙吹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江湖后集》,卷13录有其诗60余首。

“亲郊雍畤回中峰”,“中峰绝险天所划”“,几度鸾旗出安定”,是汉武帝到回中拜西王母的时间、地理地貌之诗意纪实之句。

宋朝周紫芝:《上之回》


  
汉宫三十六,複道高崔嵬。皇情极游豫,警跸北之回。苍螭挟龙辀,风伯清路埃。羽衞森戞击,玉舆久徘徊。青娥绝望幸,故宫秋叶催。举头望霄汉,白露零玉阶。
--《太仓稊米集》

周紫芝(1082-1155年),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绍兴十二年进士。历任礼部、兵部架阁文字,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 、《竹坡词》等。


宋朝曹勋:《上之回》

卫骑绝沙漠,关驱过玉门。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何当鸣警跸,高会醼昆仑。
--《全宋诗》

曹勋(1098—1174)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南宋大臣,北宋末词人曹组之子。宣和五年(1123)进士,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营救徽宗。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

宋朝赵文:《上之回》

动皇舆,回中道。龙为驱,虎为导。乐蕃厘,祠雍后。息甘泉,饫天酒。澹穆清,冰热恼。四夷服,咸稽首。臣三祝。皇万寿。

--《全宋诗》

赵文(1239-1315),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三领乡荐,后入太学。宋末,入闽依文天祥。元兵陷汀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入元后为东湖书院山长,南雄郡文学。有《青山稿》三十一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青山集》八卷。  


宋朝谢翱:《上之回,舞干戚(宋铙歌鼓吹曲)》

上之回,舞干戚。鸣鸾在镳,士饱力。桴鼓轰腾,罕山北。余刃恢恢,军容肃穆。王畿主辰,参后服神。继圣伐功,卒扼以偏师,断北狄。矢菆鸣房,猬集的。质子援绝,亲衔璧。并俗嚬嚬,附于化,以安得。其屈産,归帝闲。四夷君长,来称藩。籥节夷乐,示子孙。

--《墨芳诗词》

谢翱(1249—1295),“福安三贤”之一。福建福安人,其父谢钥是闽东经学名家。 曾赴临安进士科考,不中,作《宋祖铙歌鼓吹曲》12篇和《宋骑吹曲》10篇,被太常寺采作朝廷乐曲,元代文学家吴莱赞其诗可与柳宗元媲美。
宋端宗在福州即位,右丞相文天祥改任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兵马,传檄各州、郡,举兵勤王。谢翱献出全部家产,并招募乡兵数百人,到南剑州(今南平)投奔文天祥,被委为谘议参军,跟随文天祥转战于闽西龙岩、广东梅县、江西会昌等地。文天祥兵败撤退,在赣州章水上与谢翱握别时,曾赠与一方端砚。听到文天祥被害于燕京柴市的消息,失声恸哭,写下大量缅怀故国和文天祥的诗文。冒险收集宋高宗、宋孝宗遗骨和宋理宗颅骨,将之转至绍兴兰亭山安葬。设文天祥牌位于荒亭隅,作词祭之。其诗、文、词俱工,明代杨慎评价:“其学李贺歌诗,入其室不蹈其语,…… 其仿孟郊体,……郊岛亦不能过也。”清代纪昀指出:“南宋末,文体卑弱,独翱诗文桀骜有奇气,而节概亦卓然可观。”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写道:“月泉诗卷凭谁定?还待当时晞发人。遥忆参军谢皋羽,西台朱鸟独伤神”,勉励台湾进步诗人继承谢翱的爱国诗风。

元朝宋无:《旧内臣家老马》

罢直奚官雪满腮,少年曾扈上之回。金砧戍削蹄多裂,玉秣辛酸齿半摧。苜蓿地闲春草遍,葡萄宫废野花开。病嘶破枥秋风夜,犹忆先朝较猎来。
--《翠寒集》

宋无(1260~?),吴(今江苏苏州)人。少从欧阳守道学,致力于诗。入元,随欧阳至台州,识邓光荐,为邓器重。曾举茂才,以奉亲辞。以诗跋涉南北,世祖至元末至燕,识赵孟俯,赵为其诗作序。晚年隐居翠寒山,自删定其诗为《翠寒集》。卒年八十余。 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有传。 

  
元朝周巽:《上之回》  

珠宫三十六,避暑之回中。地势萧关险,云气蓬莱通。回峦蔽赤日,飞瀑含清风。仙桃进王母,金芝献玉童。巡游乐无极,数幸甘泉宫。

           --《性情集》

周巽,元代诗人,(约公元1341年前后在世),江西吉安人,字巽亨,号巽泉。尝参与平定道、贺二县瑶人起事,以功授永明主簿。著有《性情集》六卷,代表作《四库总目》抒怀写景,颇近自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