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南京非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南京非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京云锦织造技艺

在中国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因“灿若云霞”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京云锦的织造技艺是一项严密而系统的工程,包含的文化、科技内涵十分丰富,可以为中国工艺史、科技史、文化史提供实证材料。是中国3000多年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现代机器取代,凭前人口传心授而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艺。2009年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南京云锦织造有十多家企业,国家级传承人有周双喜、金文等。

来源(文字、图片):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1# 的帖子

云锦产于南京,因其图案美若天上的云霞而得名;因其1590多年的织造史,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妆花工艺,为中国三大名锦之首。
其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中,唯一流传至今不可被机器取代凭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技艺。
南京云锦织造通过“挑花结本”、“通经断纬”等极为复杂的技艺,由熟练操作的拽花工与织手在大花楼织机上相互配合,一天也仅能完成5-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云锦图案通常花形富贵逼人,色彩浓艳大胆,绮丽多姿。
2009年9月,《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文字来源:南京市文化馆网。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回复 2# 的帖子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历史:
有人认为,公元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这是南京云锦正式诞生的标志。
此说并不妥当。研究工艺的历史,要看三个方面。一是传世文献记载。“云锦”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文献中,但并非专用名词,而是形容之词。“云锦”作为专用名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1822年)成立的苏州民间行会组织“云锦公所”。专门指称南京云锦最早出自1931年《工商半月刊》上的《南京之锦缎业》、《南京之丝织业调查》两篇文章。二是出土文物。从出土文物来看,直到辽金元时期才出现大量织金锦,妆花则到明代才开始成熟。三是工艺发展。云锦工艺要比蜀锦、宋锦繁难,应在蜀锦、宋锦之后产生。总而言之,南京云锦“始于元朝,盛于明清”。
二、当代传承:
1954年,为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云锦研究工作组”组建成立。
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研究、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云锦专业机构。
1979年发展到15个加工点,97台织机,外加工人员达300余人,还研制恢复失传多年的传统品种妆花罗、妆花纱、妆花绸等。一九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南京云锦的科研人员经过努力,把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织造工艺逐渐恢复,并搜集整理了云锦图案和画稿,培训艺徒,恢复了失传品种“双面锦”、“凹凸锦”、“妆花纱”等,复制了汉代的“素纱禅衣”、宋代“童子戏桃绫”、明代“妆花纱龙袍”等珍贵文物,并征集收藏了900多件云锦实物资料,为南京云锦的研究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云锦博物馆”。2003年到2005年,南京云锦研究所生产的“吉祥”牌南京云锦分别获南京市和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目前,南京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靠垫、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手机套、桌旗、云锦笔筒、名片盒和书画装裱、旅游纪念品、外贸等日用工艺品,或用于互赠的礼品或个人收藏、装饰。
三、特征:
1.保留着传统的老式提花木机织造,工艺独特。
织制云锦需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人相互配合,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拽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锦”之说。其工序概况起来,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原料准备、造机和织造。
2.逐花异色,通经断纬,挖花盘织,绣品上花卉的色彩与众不同。
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3.大量用金作装饰。
其主要品种有妆花、织金、金宝地、织锦等,其花纹或加金,或织孔雀羽,或大面积应用各种金银线交织于一件彩锦上,造成一种金碧辉煌、瑰丽灿烂的效果。
四、与金箔关系:
虞集:《道园学古录》记载“纳赤思者,缕皮傅金为织文者也。”
五、与白局关系:
清乾、嘉年间,南京白局诞生于南京的织锦行业。繁重的织锦劳作,恶劣的工作环境,工人们在织锦过程中,上、下手对唱、赛歌,或即兴创作顺口溜,以便松弛自己紧张的情绪。其所用的曲调大多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在所唱曲日中有不少是反映织锦生产、织锦工人及城市民众生活内容的,譬如《云锦诀》《机房苦》《采芦篙》等。
文字来自个人整理,如有失误,请各位前辈同仁批评指正。

TOP

云锦目前的文创产品已经做得很好。许多送礼尤其是出境送礼的顾客都喜欢云锦。但是创意还是太局限,艺术代表性不很强,和其他织锦区分度不高。云锦应当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并且发扬云锦传统美学中精髓的部分。尤其是现代服饰,这才是云锦生存的根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