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访南通博物馆老馆长穆烜

访南通博物馆老馆长穆烜

寒假在家偶然看到王文宝的一篇《关于“中国民俗学会”—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的文章,其中提到“1980年4月江苏省南通博物馆穆烜在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做了《恢复和发展民俗学之我见》发言”,我心里甚是兴奋,很想知道当年各层文艺工作者们努力恢复民俗学的情况,便上网搜索穆烜的一些信息,想前往拜访,但一看穆老的出生年月,今年已早过九旬,不知道身体条件是否还能接受我的拜访。我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南通博物馆询问穆老的联系方式。得到穆老家中电话后,我便去电询问,令人高兴的是穆老在电话里显得精神很好,我说明去意后,他很快便答应了我的拜访,还主动为我指路,让我很感动。到穆老家中,穆老的精神特别好,完全不像90多的老人,于是我便和他聊了聊那篇文章和文章背后的故事。下面是我和穆老对话的大部分内容,有些口语化的文字我在保证原意的基础上稍加修改。

作者:穆老,很兴奋能见到您,我在王文宝先生的一篇文章里看到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关于恢复民俗学的,我即将读民俗学研究生,也是南通本地人,所以想了解更多关于那篇文章和您的故事。

穆烜:我们其实是个起头,我之前是搞民间文学的文化大革命中批判民间文学,连带着也就批判民俗学,但究竟什么是民俗学呢?批判的人也不懂。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民俗学研究,解放后都没有了民俗学这个学科,大家也都不懂。1980年春天,有个关于恢复民俗学的“七教授倡议书”,七教授包括钟敬文、顾颉刚、杨成志等,当时我并没有看到这个倡议书。接下来是乌丙安,他曾经向社科院提过(恢复民俗学的)建议,但影响好像不大,他写给社科院一个书面的东西但没有发表,社科院可能没有当回事情。我在1980年上半年参加江苏省民间文学工作者代表会,是省文联开的会,省文联一共开了八个专业会议,其中一个就是江苏省民间文艺研究会。那时候有个“四大家八小行”的说法,四大家就是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美术家,这四个专业可以叫协会,其他八小行不叫协会。那么当时江苏省民间文艺研究会开会,也不过就十几二十个人,会上首先是省宣传部部长兼民间文艺研究会会长的一位同志发言的,他做了开幕词,开幕词中提到“七教授倡议书”。接下来大家讨论发言,内容是民间文学,很多参加会议的年轻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民俗学这个专业,只有我和比我年轻稍微大一点的两三个人懂,在会议要结束时,大家一个个都发言结束之后,我说我还有一个发言,我需要讲几分钟。于是我就就什么是民俗学,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民俗学的,现在应该重建和恢复民俗学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发言,发言之后大家很感兴趣,有的年轻的还是第一次听说民俗学,我有个发言提纲,之后整理就帮我发表了,我也把这个文章寄给北京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去了,那边有个工作人员叫王文宝,不知道王文宝这名字你懂不懂?(我:我就是看了他的文章才特地来拜访您的。)他就在民间文学工作通讯上发表了我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很多民间文学刊物都转载,虽说都是内部刊物,但影响不小。接下来到1980年10月份,江苏省博物馆协会成立,我当时是在博物馆工作的,我就写了一篇论文,关于民俗学和民俗博物馆的论文,这个又是大家开会时讨论的兴趣所在。南京大学以前也有人搜集民间文艺,但后来也偃旗息鼓了,大家普遍都没有这个搜集和保护的概念。之后王文宝写的文章和他编的书里,就说南通博物馆的穆烜首先响应“七教授倡议书”的,其实我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七教授倡议书”,也谈不上响应,就是当时觉得这个民俗学有历史,有意义,应该恢复。在这之后,我一直在博物馆工作,做一些地方历史等研究工作,也没有专门做民俗学的学术研究,总的来说,我就是开了个头。后来好多人要和我合作编一些民俗学的书,我也都谢绝了。我记得钟老,他是很了不起的,他是不说空话的,几次开会,小组讨论他都要参加,一起讨论的,我写的文章也就是我的一点见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