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士后”制度惹争端

“学士后”制度惹争端

代表提议 民间反对
“学士后”制度惹争端

实习记者 吕莎




  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建议,我国应设置“学士后”、“硕士后”。方滨兴认为,“学士后”、“硕士后”跟博士后不一样,博士后被认为是一种荣誉,有严格的考核。“硕士后”和“学士后”是一种工作上的缓冲区,它只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允许从科研经费中支付他们的正常工资(按工作人员标准给付);第二,允许他们在出站后可以二次派遣。
  对于这一建议,方滨兴解释说,大学生就业比较难,也许有几百万大学生没有就业,可以把这几百万当中相当一部分聚集到科研开发中,而不是把他们推向社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这些人员在缓冲期内仍然拥有他们法定的身份,而这个身份将来可以通过二次派遣来转化成正式身份,跟正常毕业生完全一个待遇。这样既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解决了科研问题。
  方滨兴代表的提议与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协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孙狄递交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方案的建议》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份提案中,孙狄委员建议套用博士后模式,设立“学士后”、“硕士后”制度,为毕业生设立两年以内的见习期。与前者有所不同的是,孙狄建议将见习地点设在企业,毕业生与企业签订见习合同,毕业生见习阶段的生活费由企业发放,企业免交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但需按实际发放的见习费缴纳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企业。
  孙狄委员的提案一经提出立刻招来反对之声无数。不少人认为,“学士后”的实质是以让渡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为代价换取临时的工作机会,企业可以更“名正言顺”地使用廉价劳动力。在南方周末网站根据这一提案发起的网络投票中,近七成参与者选择了“完全是无稽之谈”。
  就在社会各界对“学士后”的设置莫衷一是之际,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3月1日在参加“2009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上海市教委及各有关部门正联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试行“学士后”制度。据悉,来自上海大学数码学院的50名大学生将进入宝山科技园区与上海联合动漫产业发展中心联合建设的“上海大学生动漫创业就业平台”实训,该平台成为沪首个为“学士后”设立的实训基地。
  设立“学士后”、“硕士后”能否真正帮助大学生就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士后”实际上是一种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服务的过渡性机制。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半年甚至一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中,他们有的靠打零工维持生活,有的依靠父母支援,成为“啃老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学士后”这样一种制度来为这些学生提供服务,既不影响找工作,又能培养职业技能、解决生活来源问题,对毕业生来说当然是有好处的。但是,“学士后”、“硕士后”不同于博士后,不要把这种机制变异成一种延长学制的办法,而是应该真正做到为未就业大学生缓解压力、提供帮助。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本网发布时间:2009-3-12 15:23: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