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开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开题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唐红丽)    1月5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彭林担任首席专家的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在清华园甲所第三会议室举行开题报告会。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出席报告会,他首先代表学校对与会专家表示欢迎,对以彭林为首席专家的课题组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表示热烈祝贺,勉励课题组通过相关研究进一步提升清华大学在传统文化领域的研究实力,加强学科建设,扩大社会影响。谢维和指出,清华大学承担这项我国最高规格的社科研究项目,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伟大号召的一次积极实践,希望课题研究能忠实于历史,立足于现实,更能着眼于未来,体现出无愧于时代的学术水平。
  彭林代表课题组对各位领导、专家百忙之中莅临开题报告会表示感谢,并对课题的前期准备、规划、投标、立项与初步调查作了认真介绍。彭教授强调,《仪礼》是传统经学的核心经典之一,是礼学的本经。本课题由“《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两部分构成,复原是重建的前提,重建是复原的指归,两者紧密联系,良性互动。彭林表示,本课题的目标,就是要讲清楚中华民族的先民在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日常仪式中的器物服饰与规范准则,以此为基础,阐明古典礼仪的具体仪节与思想宗旨,充分尊重礼仪制度的时代特点,以现代社会生活为基本构架,作出重建日常礼仪乃至重振礼乐文化的初步尝试。礼是影响中国人生活样态的重要因素,是传统与现实的一大结合点。通过对礼学经典的研究,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是传统文化研究者责无旁贷的工作。而礼学研究的新进展、考古发掘的新发现和媒体技术的新成果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条件。彭教授也表示,要将课题与教学相结合,争取培养出既植根于现实又能弘扬礼学的青年研究人才。
  课题评审专家组由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安平秋教授、朱凤瀚教授、岳庆平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吴丽娱研究员7人组成。卜宪群研究员主持了评议环节。各位评议专家认真听取了报告,高度评价了《仪礼》复原研究的重要价值和课题立项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课题结构、研究方法、内容侧重与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中肯而具体的意见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选题意义重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兼有强烈的社会关怀;课题组选择了一条艰难的学术道路,显示出一种扎实的学风,倡导回到经典本身,发挥经典的“无用之用”,将会对今天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三礼之学素称难治,《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是重塑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课题设计的两个方面兼顾了学术积累与现实导向,对于开拓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新途径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同时,专家组要求课题组加强团队合作,把好学术质量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追加,开展持续研究,筹备平台建设与宣传推广。最后,专家组要求项目负责单位全力支持,希望各有关单位加以配合,预祝课题组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当前传统文化现代化工作提供有益经验。
  出席开题报告会的除上述学者与课题组主要成员外,还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刚教授、历史系系主任侯旭东教授、文科处副处长彭方雁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以及部分媒体代表。各子课题组负责人也充分发表了意见与建议,与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有效的沟通交流。

[ 本帖最后由 子非鱼Vivian 于 2015-1-14 20:59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