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蒙医传统正骨术

蒙医传统正骨术

蒙古族人民由于放牧、狩猎等生产、生活特点,经常发生从马上跌下,从高处附落而造成骨折、脱位、脑震荡等外伤事故。因此,很早就有了较原始而独特的民间正骨治疗方法,如前臂骨往内开放骨折,则往外牵拉;若往外开放骨折,则往内牵拉,复位后,腋下垫物包扎前臂或用“充气皮桶”进行复位。又如对闭合性骨折,交叉复位后,用煮在肉汤里的毡子或木板作压垫固定,或者把温血与鲜奶混合搅拌,涂在患处。固定、包扎松紧要适度,对骨伤病人注意增补牛奶、牛羊肉、山兔肉和炒米等饮食。并用药物配合治疗加快骨折愈合。对年老者宜补酒;青壮年宜补酸奶;年幼者宜补奶油。除用手法正复外,在关节部及受伤局部用蛇蛋花宝石按压止痛止血,用青铜镜、圆形银镘或银杯进行按摩以舒筋活血,对颅骨、肋骨等的凹陷型骨折,用拔罐提骨法复平;把沙、盐放锅内炒热,尔后装入布袋内,置于伤处,以利恢复关节功能。对脊柱骨折,采用两腿上吊牵引法复位。对四肢骨折用牛皮、马、驼之长骨及黄羊、野兔腿骨作夹板和兔子毛、绵羊绒毛、幼小兽类的皮油鞣革等作压垫固定。对骨折的畸形愈合,则用酸马奶、奶酒等,使骨折部位变得柔软,尔后进行闭合折骨,再行正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