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重梳屯堡文化脉络 彰显“汉文化”价值 ——专家学者共议屯堡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重梳屯堡文化脉络 彰显“汉文化”价值 ——专家学者共议屯堡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潜力

2013年03月22日 11:57:36  
来源: 贵州日报  



  嘉宾:

  扎西·刘:中国民俗学家、博士

  商 传:中国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

  毛佩琦: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杰舜:广西民族大学旅游人类学家

  万 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家、博士生导师

  邢定康:南京旅游学会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王郁松:团中央宣传部网络处副处长、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周 宇: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吴忠平:安顺市旅游局副局长、安顺市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

  沈赤兵:贵州沈万三研究会秘书长、《贵州日报》高级记者

  杨亚坤:贵州万三公酒业董事长

主持人:本报记者 周 静

    话题背景

  3月1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名人名嘴话说屯堡户外广播直播旅游推介采风活动拉开了“风情屯堡 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活动的序幕。

  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庆、江苏、安徽、四川、云南、山东、贵州等11家电台的广播名嘴及多位名人专家,以现场直播方式,畅谈屯堡历史文化,阵阵油菜花香,悠悠600年屯堡古韵,《茉莉花古调》与现代版《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交相辉映,让古今时空在此刻交错更替。

  相较于直播中的妙语如珠,名人名家在深入旧州镇、八卦镇瓮城、九溪鲍屯采风中,迸发出缜密的思辨,让明代历史活化石——安顺屯堡更多精彩历史故事缓缓流淌出来。

  许多江南观众在收听到广播后,立即以自驾游方式,结队走进安顺这片神奇之地,感受心存向往的大明遗风。




    世界惟一性的文化旅游资源

  主持人:贵州天龙天台山伍龙寺和七眼桥的云山屯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镇、旧州镇已申报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鲍屯、九溪等已经申报成为历史文化名村,这些都是屯堡文化旅游规划开发利用的固体资源基础。缘何将旧州作为屯堡文化的中心来考虑?

  邢定康:应该把安顺屯堡文化核心放在旧州镇。旧州镇是安顺市的故城,是一个按八卦型布置的葫芦型古城格局,仍散布着许多明清时期大户人家的院落,全镇还有屯堡、花苗、青苗、布依、仡佬等民族风情。安顺花灯戏、地戏的发端也在旧州。可以说,旧州应该成为领衔屯堡文化整体保护与利用的核心区。建议9月举办的屯堡高峰论坛以此为话题展开研讨。还要提醒大家,不要急功近利,为旅游而旅游,而要把这一“政治中心”做好、做完善。

  徐杰舜:江南人从1381年移民安顺以来,顽固地把600多年前江淮一带的文化保留在另一个空间,无论在语言、服饰还是建筑特色等方面,都是来自江南的文化完整移植,是研究明朝时期语言、服饰、建筑、民俗等的完整载体,这是世界罕有。这些现象以旧州为中心,发散开来。所以说应尽快设计出一套合乎历史脉络的保护性规划,促其活态传承与旅游创新协调发展。

  吴忠平:屯堡文化是安顺独有的备受世人关注的具有世界惟一性的资源,安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大屯堡旅游区。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配合贵安新区发展;以提升文化旅游品牌为抓手,加强与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出版发行《贵州安顺屯堡文化遗产丛书》,力争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取得成功。屯堡资源贵在“惟一”,我们必须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全力塑造精彩纷呈的大屯堡旅游区。

   “沈万三”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

  主持人:一直以来,普遍认为屯堡文化源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从南京调集三十万大军,镇压梁王势力的举兵反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调北征南”。现在追溯至洪武四年,朱元璋、沈万三的研究领域会更加宽泛吗,还会有哪些历史人物聚合到屯堡文化之中?

  扎西·刘:距2006年首次在云峰八寨中的本寨发现寺庙中供奉沈万三塑像而开启了贵州与江苏、屯堡文化与南京文化互动交流的深入探寻,7年后《踏着沈万三的足迹去旅游》一书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之际,我再次从南京来到安顺,我早有预谋要走走未开发的八卦镇瓮城、九溪鲍屯以及旧州镇。我脑海里一直充盈着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平定云贵两省一些地方部族的叛乱,于明洪武4年(1371年)派大将汤和率兵南征贵州,从汤和开始就有驻兵现象。这说明,研究屯堡文化应该从明洪武四年开始。

  商传:来到屯堡地区除了能看到大明遗风外,通过沈万三,还能看到明初的一部政治史。这是贵州开发沈万三品牌做出的一件了不起的事。《沈氏家谱》完整呈现了沈万三的全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如今,沈万三后裔在贵州被发现,就将明初这一段政治史衔接起来了,非常可贵。我认为要想研究明史,就必须到贵州屯堡来。对贵州万三公酒业公司关注历史文化、投资开发屯堡文化的举措应予赞扬。

  毛佩琦:沈万三是历史上给我们留下许多启发的人物之一。在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他的成功说明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商业的推动。他是搞海外贸易的,证明我国很早就有海外贸易的传统。沈万三到了贵州,在当时也为当地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再吸收贵州多民族文化优秀的部分,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融合文化。现代旅游是一种深度旅游,不仅看山看水,还要看文化背景。沈万三的故事给人们留下许多想象空间。

  沈赤兵:今日的屯堡“汉文化”称得上是世界奇观,许多包括服饰、头饰、建筑、语言、音乐、万三历史名人等依然呈现出鲜活的文化符号,不是仅为讨好旅游者的“伪民俗”,而是丰富的“汉文化”旅游大餐。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使其充分有效利用,为当代人服务。 

  周宇:云峰屯附近的鲍屯有一座400年前修建的水利工程。至今仍为当地居民服务。2008年和2009年,西南地区持续特大干旱期间,现代灌溉工程普遍失效的情况下,这个古代的水利工程依然完好地发挥着它的功能,为鲍屯的生活、灌溉提供了足够的水源。这个完整的古代乡村水利工程,被称为屯堡的都江堰,2011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保护委员会授予亚太遗产保护最高奖项“卓越奖”。这一水利设施据说是沈万三引进并修筑的。这样的历史活化石在旅游中真应该注意加大保护性宣传的力度。


   

   安徽“汪公”从屯堡回流的文化认同

  主持人:屯堡是茶马古道上的边塞重镇。这条陆地“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何在?

  杨亚坤:行走在鲍屯石头砌成的茶马古道上,遥想明朝商贾穿梭在这片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的要道,从茶马古道到屯堡驿茶再到今天散落在安顺市区星罗棋布的茶馆,都足以显示出安顺茶文化的丰厚。踏上转型社会的列车。辉煌的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美好并不能代表未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我们企业毅然从土建行业拓展到文化产业,打造“万三公酒”品牌,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万三公酒”是屯边时,沈万三从金陵带到贵州先进的蒸馏酿酒工艺和技术。沈万三在滇黔的茶马古道上打通商道、发展贸易、开拓市场的商文化精神,是600年贵商精神之魂。安顺屯堡人以酣醇的万三公酒、精美的屯堡美食、传统屯堡地戏、山歌文艺表演、安顺花灯,组成“五朵金花”,让这节日活动多了一抹独特的亮色。

  王郁松:屯堡最突出的是保存完好的独一无二的明朝汉族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屯堡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我作为网络达人,感到有种独一无二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样未经雕饰的地方真应该广泛宣传,尤其是年轻人更应利用微博、微信推而广之。让更多人利用网络传播、交流、互动。

  主持人:起源于安徽的“抬汪公”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屯堡活态保存着,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意义何在?

  万明:在贵州安顺屯堡地区,人们大多以明初屯军后裔自居,始于徽州、随后移入贵州的正月十八抬汪公的古风犹存,对汪公的信仰远远超过了祖先崇拜的范畴,汪公成为屯堡的保护神。如今,安徽人还专门来到屯堡学习“抬汪公”习俗,渐渐回溯到安徽本土。这说明明初大规模军事移民的国家行为,伴随着文化移植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国家观念通过文化传播深入民间社会,同时民间信仰起了社会整合作用。文化在国家和社会二者之间架起了沟通之桥,不仅参与了移民社会的建构,而且产生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延续至今。(周静)

[ 本帖最后由 Robot 于 2013-3-25 08:36 编辑 ]

TOP

好多“XX学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