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五代从教 一脉师魂 ——从一个教育世家看百年教育变迁

五代从教 一脉师魂 ——从一个教育世家看百年教育变迁

五代从教   一脉师魂
滨州传媒网  2012年09月05日 10:42  
本报记者 韩俊亮 刘清春 通讯员 白雪峰
5代人,100年,从私塾先生到扫盲班教员,到小学、职专、大学教师,博兴教师殷英博一家走出了13位教师,而他们的经历也折射出百年滨州教育的时代变迁。

整齐的白发,上身略有前倾的瘦高个,说话沉着谦和,今年79岁的殷英博,是博兴县职业中专的老校长。他掰着指头向笔者一一数来:祖父和父亲都是私塾先生,自己也有38年教龄,大儿子殷勤福在博兴镇新建中学执教,小儿子殷勤祥和小女婿肖锡甲在县实验中学任职,大儿媳、二儿子、二儿媳也都曾当过民办教师。另外,侄子殷晓辉夫妇是滨州学院的老师,孙女和孙媳妇也都站在了广东珠海的讲台上……

青囊济世的私塾先生:身兼教师、中医、账房等数职

  “我祖父殷修德,一直活到90岁。晚清那阵,他就在家乡店子镇梨园村做私塾先生。知道乡亲们看病难,他又自学中医,教书之余为邻里看病。”殷英博介绍说,因此受益的乡亲们,曾凑钱给其祖父送了一块匾,上书“青囊济世”四个大字。

  如殷英博所说,那时的私塾先生不仅是拿戒尺的教书匠,而且大多粗通中医,是村里的账房先生、红白事的管事老人。“过年写春联,交租子写账本,订亲写帖子,以至于写状子写地契,跟官府打交道,样样离不开私塾先生。”殷英博回忆道,那时乡亲大多不识字,但对文化人极为尊重。由此可见,古时的私塾先生不仅是一个职业化的授课教师,同时是中医、账房、柜上,是整个村落的文化保姆。

上世纪50年代:作为住村教师被村民“高规格”轮流招待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殷英博有机会走出私塾这片小天地。1957年,殷英博从博兴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兴福完小当数学和体育老师。

  “我和那时很多教师一样,在村里上课,吃住都在村里,学生家长要轮着请学校老师吃饭。”殷英博回忆道,那时的教师很受村民尊重,每到一户人家吃饭,都被安排在上席,还请家族的长者来陪着。虽然那时大家的日子普遍较穷,但村民们还是要烙大饼、擀面条,拿出全年最好的食物招待老师。受到这种礼遇的教师,也都对教育事业有一份特别的珍爱。

  “当教师其实是一个凭良心做事的活。”殷英博深有感触地说,“教了一辈子书,好处是走到哪里都有自己的学生。有些家里两代人都是我的学生。”殷英博教学非常认真,最多的时候,他教着两个班的数学课和3个班的体育课,每周的课时达到24节。最令殷英博难忘的是,店子高中毕业班的3对兄弟6个人在同一年考上了大学,这在博兴县一时传为佳话。

上世纪80年代:职业教育受重视,学生就业早还稳定

  1987年,博兴县职业高中成立,1992年,改称博兴县职业中专。殷英博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直到退休。

那时候,职业中专特别受重视,像水利、会计、农林等专业学生,毕业就能进入县乡的相关机构,要比普通高中生就业早还稳定。有一年,博兴职专的学生里有6个人比博兴师范的录取分数还要高。”老校长殷英博认为,其时国家鼓励多出快出专业人才,很多学生愿意通过职专这条路尽快农转非,改变生活轨迹。

  上世纪90年代,职业中专进入一个低谷。殷英博说:“岗位日益饱满,学生不再包分配,很多百姓的孩子选择了打工、做生意改变自己的命运,自谋职业成为主流。”

  殷家四、五代教书匠依然活跃讲坛,遍布小学、中学、大学

  殷英博的小儿子殷勤祥打小就对当教师充满浓厚兴趣,博兴师范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博兴县第四中学,担任高二英语老师。后来,他又考入滨州教育学院进修了两年英语。

  1993年,殷勤祥调入县实验小学,成为博兴县第一个小学英语老师。他边学习,边总结,摸索出一条适合少年儿童的教学模式。1998年调入县实验中学后,他连续3年担任毕业班班主任。2002年中考,在9门统考科目中,他的班取得了6个全县第一;英语单科中考成绩连续3年全县第一;由他指导的两位学生在全国英语竞赛中曾获一等奖。

  如今,殷勤祥已执教20多年,和父亲一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父亲一样没有误过一节课,也和父亲一样受人尊重。

殷英博兴奋地谈起年轻一代的殷家教师:“2006年,我的孙女殷莹莹大学毕业后自谋职业去了广东,在珠海市的一家小学担任语文老师,而孙媳妇罗菲也是珠海市的一位音乐老师。算起来,他们已经是我们家的第五代教书匠了。”

记者感言

  从教授《论语》的家传私塾到吃住在农家的民办教师,从职业中专老校长到滨州学院的大学老师,博兴教师殷英博一家,在百年的教育传承中辛勤劳作,在粉笔灰里传递师道尊严。

  从这一百年里,我们可以注意到,教师之所以受尊重,源于其对村落、社区、地方百姓生活的全方位关照,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公式、黑板上的粉笔字。近些年,教师行业的流动性在增强,时核教师的标准也在改变,教师更多的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以适应急变的信息时代。但殷英博认为,教师首先是育人,教师真正的本分还是在于为学生着想。教育远远不是局限在三尺讲台上的黑板书,而是生活里无处不在的自律和善良。

TOP

自然,本人这篇文字重点不是讲故事,焦点是师生关系何以日趋僵化,教师评价何以降低。
起码从老人的讲述里,可以想到,教育的产业化 功利化 行政化 职业化,逐渐将人文精神给挤掉。
朱清时讲,他有跳下火车的勇气,那么起码,我想应该有倒着走的自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