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四川习俗:嫁女前夜“坐歌堂”(图)

四川习俗:嫁女前夜“坐歌堂”(图)

中新网 2011年12月20日 18: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坐歌堂”中的“柳叶扫歌堂”

  邱海鹰

  “阳春三月杜鹃香、花儿开放女离娘,明天嫁到新家去、成家立业当自强……”悠扬婉转的歌声回荡,撩动着离别缠绵之情。这是近日笔者在四川华蓥市观音溪镇跳石沟村见到的“坐歌堂”。

  据村民介绍,当地有种习俗,即闺女出嫁前夜,平时要好的朋友要聚集一堂,陪其唱嫁女歌,俗称“坐歌堂”。歌堂之夜,堂屋中放一方桌,桌上置干炒货、糖果、茶水等,两个姑娘手执银灯(或烛台),把头顶红帕的新娘迎进堂中,坐方桌上方,叫“迎灯”。待坐定后,大家齐唱,叫“开声”。接着姐妹中一个先领唱,叫“起歌堂”。如:“大河涨水小河浑,小河边边栽兰荆,兰荆好吃树难栽,歌堂好坐头难排。”接着众姐妹轮流唱,内容有劝慰新娘的、有夸新姑爷的、有忆姐妹情深的、有骂媒人的。唱的形式也多样,或独唱、或齐唱、或一领众和。其间穿插新娘哭三亲六戚的,凡哭的对象都要掏出钱来,作新姑娘的送行礼,叫“添压箱”。直到应哭的对象哭完了,媒人便把男方带来的歌堂礼放在桌上进行分配。这时,众姐妹便唱撤歌堂的嫁歌,叫“送灯”,如“竹叶青来柳叶黄,撇把柳叶扫歌堂”。

  如今坐歌堂的习俗已鲜有保留,只在广安等地区的偏僻村落可见,但也只剩下唱歌环节,其他内容已失传。2007年,这一流传千年的民间习俗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此,华蓥市每年拨出5万元用于坐歌堂的发掘、抢救与保护。有关文化部门也多次派出专业人员深入农村,了解、调查坐歌堂的历史和现状,从老人口中记下有关“坐歌堂”的资料,并对搜集来的录音、文字资料进行整理,目前已整理出近200首。同时,他们还组织人员对“坐歌堂”进行创作改编,并多次进行演出,扩大了影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