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如何化解魁北克问题危机的
□ 于福坚
在1995年的独立公投中,魁北克仅以一个百分点之差(赞成独立和反对独立的得票率分别是49.4%、50.6%,值得一提的是那年的投票率达到93.5%)留在了加拿大联邦。但是,2009年6月的一次小规模调查显示,对独立持积极态度的人仅为28%,而超过70%的人认为脱离联邦已经无望。与戴高乐访问加拿大时公开支持魁北克独立不同,萨科奇在2008年明确表示支持加拿大统一,并希望魁北克放弃独立。困扰加拿大国家统一的最大威胁似乎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加拿大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多元的文化特征,突出的魁北克问题
由于族群之间因语言、宗教、地域和历史等分割得如此明晰,加拿大经常被描述为松散的或直立的“马赛克”。在较早的一篇文章中,莱斯利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多元文化特征最为明显的国家。加拿大既拥有与美国类似的原住民和外来移民问题,也存在与北欧国家相似的多语言和地区差别问题。布雷顿等人把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特征分成3个类型,即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的历史关系问题、英语和法语群体的关系以及外来移民与其他族群的关系等。但毫无疑问,魁北克问题是加拿大多元文化特征中最为突出的一个,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加拿大的国家统一问题,并且其他族群如原住民和外来移民问题也常常与之缠绕在一起。
魁北克问题的历史根源相对久远,最早可以上溯到1534年雅克·卡蒂亚登陆加佩斯岛并以法兰西国王名义占领该地区。法裔魁北克人的历史想象也都以此事件为起点,但直到17世纪法国人才开始大规模涌入此地。在魁北克这片新的土地上,他们抛弃了欧洲大陆的身份等级差别,在生活上却又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天主教信仰等传统。全新的社会地位和共同的文化与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与法兰西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法语族群。七年战争(1756年至1763年)之前,魁北克名义上归属法国,然而,法国1760年的战败使得魁北克成为英国殖民地,法裔魁北克人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成为大英帝国的臣民。1763年建立魁北克省之后,英国颁布的《魁北克法案》成为管理魁北克的依据。该法案对法裔魁北克人管理的一个特点是采取了怀柔政策,即允许法裔魁北克人使用法语和保持天主教信仰。但一些政策也同时体现出英国的强硬,如禁止天主教信徒担任公职、英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和大宗产业要由英裔负责等。这些政策为后来加拿大英裔和法裔群体间的关系奠定了基调。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魁北克被分为上下加拿大,其中下加拿大为法裔聚集区。英裔的持续压迫和控制激发了法裔魁北克人的民族独立意识。为了防止美国独立事件的重演,英国在1840年通过了《合并法案》,上下加拿大重新合并为加拿大省。但是,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再一次改变了魁北克的地位。该法案宣布加拿大施行联邦和议会制度,魁北克成为加拿大联邦的一个省。该法案条文的模糊性使得英裔和法裔分别作出不同的解释,即前者强调联邦精神而后者则强调自治权利,结果导致双方的分歧进一步加剧。
进入20世纪之后,法裔魁北克人不断反思自己为何始终摆脱不掉联邦中的二等公民身份。上世纪前半期占据主流的一个观点是认为法裔民族素质低于英裔,要改变法裔的地位只有接受英裔的教育,通过自身实力的提高才能获得与英裔平等的社会地位。在这个背景下,上世纪60年代魁北克进行了一场被称之为“宁静革命”的社会改革运动。1960年自由党领袖让·勒萨热执政之始就对魁北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革除代表法裔旧观念的农业主义、弥赛亚主义和反国家主义,藉此摆脱农业、教会和联邦的控制。勒萨热提出了“做自己家的主人”口号,首先将魁北克所有公务、社会系统置于省的管理之下;其次扬弃英式的保守、资本主义,大胆采用左派的社会民主政策,让民主化落实到各个公务系统;建设完整的福利设施与教育制度。短短6年间,魁北克的社会服务跃居加拿大各省之首,蒙特利尔市也由一个英语城市转变为法语城市。
魁北克成功的社会改革推动了法裔魁北克人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法裔民族主义意识进一步高涨。1968年致力于魁北克完全独立的魁北克人党成立,标志着魁北克独立运动走上政治舞台。1976年魁北克人党赢得选举,采取了一系列具有独立色彩的活动,如宣布法语为魁北克省唯一官方语言,提出主权白皮书等,而随后八九十年代的两次独立公投不过是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延续。
以多元文化主义立国,颁布《加拿大多元文化法》
萨雷·丹尼尔在2003年总结40年来的魁北克民族主义运动时说,“对魁北克而言,民族主义不再是一个推动政治变革的有效工具或选择。它可能是过去40年间的真正收获”,而这一收获要非常感谢“(上世纪)70年代的语言立法和在文化发展方面国家做出的积极努力”。所谓的语言立法指的是1977年魁北克通过的《法语宪章》和1988年联邦通过的《官方语言法》,在文化发展方面的努力指的则是联邦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旨在鼓励多元文化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行为。它们都是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法裔魁北克人不断高涨的族群认同和独立意识,加拿大省和后来的联邦曾经采取过不同的整合策略,包括殖民地时期的“加拿大化运动”、移植美国的“熔炉”政策和发展二元文化等,但这些整合策略的效果都不明显。直到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选择了以多元文化主义立国的政策。
1957年瑞士第一次使用多元文化主义这个词,但多元文化主义一般被认为最早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少数族群发起的民权运动直接推动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由于其包含的内容如此庞杂,以至于成为“一种政治口号”,仅“用来识别和联络政治上的盟友和学术上的同志,本身应该具备什么内容并不重要了”。不过就族群问题来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多种文化的平等共存,不存在其中一种文化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但美国和加拿大对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解显然是不同的。威斯曼在一篇文学比较的长文中分析了两国对多元文化主义的不同解读。他认为美国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认识主要是基于自由多元主义或个人主义,而加拿大则是群体导向的,并且强调族群认同的稳固性。因此,威斯曼认为加拿大才是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美国不过是将以前的“熔炉”和“文化多元主义”赋予一个新的名字而已,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实践则明显地体现出了它的特殊性。
1971年,当时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了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即多元文化主义,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官方宣布实施多元文化主义的国家。特鲁多认为,“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所需要的共同文化政策,只能是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根据该政策他还提出了4点具体方针,即:第一,政府将尽可能帮助所有不同规模和能力的文化群体继续发挥作用,实现对加拿大的贡献;第二,帮助所有文化群体的成员克服充分参与加拿大社会的文化障碍;第三,促进所有文化群体间富有创造性的接触和交流,以利于国家的统一;第四,继续帮助公民掌握至少一种官方语言,以使其充分参与加拿大社会。
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并没有仅停留在政策层次。1988年加拿大正式颁布了《加拿大多元文化法》,该法声明:加拿大政府承认族裔与文化多样化之合法性,视多元文化为加拿大民族的基本特征与宝贵资源,保障所有公民保存和分享民族文化遗产的权利,鼓励他们为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具体实施方面,1973年联邦成立了多元文化协商委员会并在国务秘书部设立多元文化专员;在公共庆典和国家结构中突出土著文化的地位;国家资助族裔文化组织,通过各种媒介宣传文化多元性;联邦政府每年设立专门款项,用来支持多元文化建设,包括支持全国性的族裔文化组织、多元文化协会和公共性活动等。
族裔成员的平等意识和自尊心提高,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
魁北克族群认同意识的高涨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背景,但它并不是联邦政府针对该问题采取的特殊行为,而是针对之前一直存在的二元文化框架形成的英法裔与原住民和其他少数族群之间的不平等问题。尽管如此,采取多元文化主义的做法对解决魁北克问题具有特殊意义,即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实施,联邦不再被法裔魁北克人视为一种威胁。
法裔魁北克人独立诉求的理由主要围绕3个方面,即经济上自立、政治上的自治和文化上的自适。所谓经济上的自立指的是要摆脱联邦对魁北克经济的束缚或压制;政治上的自治则是认为英裔主导的联邦过多地干涉了魁北克省的事务,是对法裔政治权利的侵害,因而要争取自治;文化上的自适则是以保护法语和法式传统为由,反对联邦的盎格鲁-撒克逊化。随着上世纪9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深入,尤其在两次独立公投之后联邦加强了对魁北克的投入,二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改变。
首先在经济上,2009年魁北克财政预算统计显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财政收入中联邦转移支付的比例一直稳定达到20%以上,这还不包括联邦对魁北克的其他预算外投入。2007年,联邦对魁北克的各种财政拨款达到230亿美元,而当年魁北克自己的预算收入不过是495亿美元。因此对法裔魁北克人来说,失去联邦的财政支持会大大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也是1995年公投中魁北克其他少数族裔强烈反对独立的主要理由,正是这些人的反对票将魁北克留在了联邦。
其次在政治上,联邦尊重魁北克的自治权。在自治领时期联邦就将魁北克界定为联邦内的“独特社会”。2006年11月,加拿大国会通过了总理巴夏的议案,即在联邦统一的前提下承认魁北克为一个“独特的国家”。魁北克在联邦中除享有独特的政治地位之外,还拥有联邦宪法赋予的专享立法权,包括医疗卫生制度、教育、自然资源、民法和市镇组织等。
在文化上,联邦一直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法裔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如以立法的方式确认法语的官方语言地位。
加拿大联邦的上述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魁北克人,其中包括部分法裔魁北克人认为留在联邦要比脱离联邦更有好处。同时,多元文化主义也加强了外来移民和其他少数族裔对联邦的认同。加拿大拥有600多个族裔类别,但是除了法裔和少数原住民之外,其他族裔群体没有提出过自治和独立要求,他们对维护加拿大社会的同一性有基本共识,对保留和发展族裔文化的要求也有既定限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多元文化主义就是解决加拿大族群整合和国家认同的灵丹妙药,因为文化多元化的存在无论如何都会削弱对国家的整体认同,二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是多元文化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多元文化主义在许多国家流于口号,因而其有效性也是饱受诟病。
尽管如此,对加拿大来说,多元文化政策最重要和积极的影响在于它提高了族裔成员的平等意识和自尊心,从而强化了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2007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结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的重要意义时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人人平等信条的基础……加拿大的经验表明,多元文化主义致力于种族和族群的和谐以及跨文化的相互理解,反对隔离、仇恨、歧视和暴力。”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研究专家金姆利卡在2009年5月27日卡尔顿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说,尽管多元文化主义受到诸多质疑,遇到种种挑战,但是他对多元文化主义解决少数族群冲突的能力充满信心。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