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荣明】从南无教看秘密宗教信仰的特点

【张荣明】从南无教看秘密宗教信仰的特点

从南无教看秘密宗教信仰的特点  

   内容摘要]:南无教是明代晚期兴起于齐鲁地区社会底层的秘密宗教。其根本特点是本土性:本土的神灵,本土的教主,本土的经典,本土的道德训诫和生活,本土的修行方式。这种本土性的宗教信仰比外来宗教信仰更加切近中国信徒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这是其脱胎于佛教并在民间迅速流传的在内原因之一。

关键词: 南无教;孙真空;秘密宗教

    从中国中世纪宗教产生的时候起,就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秘密宗教。众所周知,“秘密”的原因在于它不被官方所容许,而不被官方容许的原因则是秘密宗教的流传潜在着对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素。然而问题是,虽然官方极力禁止,但秘密宗教信仰不但没有禁绝,反而在明清时期相当普遍,愈禁愈行。原因是什么? 这值得学术界关注和思考。①

    秘密宗教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社会的因素,这是外部因素;另一个方面是信仰的因素,这是内部内因素。按照过去学界通常的认识,宗教流行的社会原因是生活的不幸。这确实是宗教流行的外部因素。但与此同时,宗教信仰的流行还依赖于人类的心理需求这一内部因素,依赖于信仰的主体——特定的信仰者。因而,秘密宗教为信仰者提供了怎样的精神产品从而满足了信徒的需要,就成为本文所要探索的秘密宗教信仰流行的极为重要的内部因素。

    自明代晚期开始流行于齐鲁地区的南无教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秘密宗教信仰的典型个案②。南无教的创立者是孙真空。孙真空,俗名孙三,明代后期齐鲁地区团刚山旧儿峪寺人。孙氏没有文化,不通世俗,修行悟道,最后创立了南无教(或称南无道) ③。《销释真空扫心宝卷》(简称《真空宝卷》) 大体上是孙真空的语录④。书后记“大明万历贰拾叁年贰月拾肆日刊”,说明该书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在民间流传。概括起来,南无教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南无教是以本土化的神灵为主要信仰对象的宗教,这种本土化的神灵与信徒之间具有紧密的血缘联系和家庭成员般的亲情。南无教吸收了净土宗的诸神信仰,如对阿弥陀、观世音、大势至等神灵的膜拜。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诸神之上增加了无生老母(又称无生父母、古佛) 信仰。

    对于中国信徒来说,阿弥陀、观世音终究是外来的神灵,而无生老母则不同,她是本土化的神灵,与信徒具有类似的相貌,说着本土化的语言,像慈母一般关爱信徒,这是当时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净土信仰所不曾达到的。
《真空宝卷》中说,南无教的信徒是无生老母的儿女,他(她)们是受老母的派遣来到凡间的:“只从古佛安下乾坤,立就世界,观看东土,并无一人住世,因此才将自己本家儿女发到下方,串壳住世。”(第18卷,第394-395页) 但是,无生老母告诫儿女,凡间世界不是理想的家园,应该尽早返回天国,回到母亲身边:“我今差汝临凡世,你想无生还不还? 对娘说下知心话,久后还乡好回来。”“你今抛娘离家去,休恋红尘急早还。”(第19卷,第25页) 总之,是无生老母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并把自己的儿女从天国差遣到了凡间。

    然而一旦进入凡界,人们再也无法享受天国的安宁与快乐,从此堕入了生死轮回的循环之中。这种轮回,有时是从一个人变成另一个人:“生了死,死了生,何日是了;张家出,李家入,顶带虚名。”(第18卷,第525页)“无始以来,降在凡间,串壳不记年。咂乳似海,脱骨如山,挨了一年,又挨一年,翻来复去,来往串房詹(檐)。”(第18卷,第429页) 有时是变成畜牲,在动物世界中流转:“六道轮廻,父母无期数;死后不知,脱生甚么物;或变猪羊,或变獐狍鹿……仔细思量,生死无前后;失了人身,也罢(把)畜生做。”(第18卷,第448-450页)不仅如此,如果人在阳间犯了罪过,还不得不接受神灵的惩罚,进入地狱受苦:“谁知道阴司里百般苦,黑洞洞无出路;妻子并儿女谁肯将咱顾,怨只怨在阳间不曾作下些福,不曾作下些福。”(第19卷,第125页)在《真空宝卷》中,生死轮回、阴曹地府是一个鲜明的主题,反复出现。这情形,颇似民间流传的劝善书。比如在《太上感应篇》中,诫恶多于劝善;在《真空宝卷》中,轮回和地狱主题多于天堂主题。

    虽然人类堕入了六道轮回之中,但人类依然是无生老母的儿女,人类的本性中包含着佛性,与无生老母有着难以割裂的血缘关联。《真空宝卷》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普天匝地,大小人等,男女老少,一切众生,都有个无生父母本来的佛性。”(第18卷,第392-393页)众生虽有佛性,但问题在于众生埋没了自己的佛性:“真空叹,世间人,返覆颠倒;自己把,自佛性,埋在深坑。”(第19卷,第63-64页)由于尘世的人们把自己的佛性埋在内心深处,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佛性,或者说忘记了自己原本的佛性,因而《真空宝卷》有时也苛责人们“下等拙材,无有个佛心”(第19卷,第227页)。由于佛性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心体与佛性便是载体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如果忽略了载体与内容的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心是佛,佛是心,本来无二;……佛是念,念是佛,本来一样。”(第18卷,第424-425页)人类内心中先天就有的佛心佛念,这被称为“本性圆明”或“本性光明”:“少要贪浊世之情,且顾你本性圆明。……人人本性光明体,不假休持不现光。”(第19卷,第241页,第247页) 本性虽然是光明的,人心虽然是光明体,但只有经过修持,自己才能见到自己内在的光明,才能发现自己内在的佛性。

    第二,南无教告诉信徒,现实生活是不幸的,死后的地狱更可怕,因此应该尽早从生死轮回中摆脱出来,从暂时的功名利禄中摆脱出来,从家庭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从人与人纷争的社会中解脱出来,进入理想的天国彼岸。

    南无教说,人们生活于其中的尘世是不幸的和苦难的。人们无法摆脱疾病、衰老和死亡:“从小艰难,两鬓如雪片;眼目昏花,耳又听不见;骨瘦如柴,皮似黑铁片;疾病来缠,哀声长不断;疼痛难禁,不能吃汤饭。”(第18卷,第452-453页) 不仅此世的生活苦,死后还不得不陷入轮回,甚至堕入地狱再受熬煎:“取(趋)赴幽冥赤手空拳;见拷打招成自己亲折变;锯解油铛,火熬刀山剑;酆都城里,火焰升千丈;罪人在里,受苦无明暗;见了寒心,谁肯可怜;见口口声声,自己把自己怨。”(第18卷,第454-455页)

    《真空宝卷》还告诉人们,应该抛弃现世的功名利禄,物质利益是暂时的和虚幻的,对人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真空宝卷》告诫人们不要放纵欲望,不要贪得无厌:“穿着三梭,就想穿绸段(缎);吃着肥羊,又想珍馐晏(宴);仔细思量,人心无足厌。”(第18卷,第452页)金钱和名利是人生的业障,不值得贪恋:“一文铜钱,如同刀割,因财迷q(误) ,众生业障多。”(第19卷,第507页)“我劝你,大众们,自嗟自叹; 少要争,虚名利,各自存心。”(第18卷,第426页)不要汲汲于世俗的事务,不要与人争执:“普劝众生少张罗,休与他人起干戈,少贪浊世虚名利,隄(提) 备阴曹恶阎罗。”(第18卷,第475页)《真空宝卷》甚至忠告人们,家庭和亲情是枷锁,应该抛弃:“夫妇是金枷,儿女是王(玉)锁。”(第19卷,第243页)

    既然现实世界是苦难的,死后的地狱更可怕,人们就应该从尘世中解脱出来,抛弃此岸世界,追求幸福的彼岸:“念佛的众生听我劝,似这等苦娑婆不须恋。”(第18卷,第480页)“念佛的众生[莫]怠慢,趁光阴早把你的生死办;行也要仔细观,坐也要仔细观,锻炼身心,莫要放参,早上船,自然登彼岸。”(第18卷,第481页)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之所以不重要,是因为同人的生死相比,财富微不足道。要得到永恒的幸福,就必须超度到天国彼岸;要超度到天国彼岸,先要“死凡心”、“死色心”(第19卷,第175页),超凡脱俗。于此可见,南无教信仰具有一定程度的出世色彩,与佛教净土信仰比较接近。

    第三,南无教告诉信徒,摆脱尘世进入天国的惟一途径是宗教修行。宗教修行有三个基本环节:遵守社会道德,发慈悲之心;遵守教戒;采用特定的修行技术手段。

    南无教说,要想得救进入天国,首先必须遵守社会道德,做善事,不做恶事,有一颗慈悲之心。同绝大多数宗教教义一样,南无教强调若要超脱此世当以“立德为本”。《真空宝卷》说:“忠君孝亲,固臣子之大节;恭兄友弟,长幼当然;夫妇别,朋友信,人伦乃正;道德亲,善良近,学行斯全;勿谓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骨肉贫贱,虽有过而不踈(疏);他人富显,纵无嫌而莫厚;婚丧冻馁,知不给而量力阴周;病老艰危,见有难而推诚急助;施恩于不报之地,防患于未然之前;毒害勿兴于心,谗言莫出于口;瞒心者自坏其心,昧己者自残乎己;当爱物不可害物,宁誉人无宁毁人;谋他益满则招损,惠迪吉从逆招凶;……奴仆卑幼,且戒欺凌;……埋暴露之枯骨,祭无主之孤魂;桥梁井道,随心修补;钱财量力惠施,怜饥寒之乞子,悯残废之苍生。”(第19卷,第8-12页)如此种种善行义举,简直就是民间流行的劝善书的翻版。与此同时,南无教还强调“常存利济,曲尽慈悲”,要存慈悲之心,善待生灵。“或禽兽之罹于槛井,系足倒悬;或鱼鸟之挂于网罗,穿腮反翼。虽知万死,尚望一生。彼顾盼而哀鸣以求救我,施财而续命以放生。”(第19卷,第12-13页)不但要身体力行,还应该普劝世人,慈悲为怀,广修净业。《真空宝卷》甚至还提出,为避免伤生,“鹅鸭鸡犬,慎勿畜养”(第19卷,第11-12页)。南无教强调,“修行之人先要死三心”,第一便是“死血心”(第19卷,第175页),要有大慈悲之心。

    南无教要求信徒必须遵守“三皈五戒”,这直接承袭于传统佛教。传统佛教讲皈依佛、法、僧,戒杀、盗、淫、妄语、饮酒。南无教也要求信徒“谨三皈,持五戒,悉庄严乎净土”(第19卷,第13-14页) 。关于“三皈”,《真空宝卷》没有详细阐述,卷首有“南无尽虚空,遍法界,过(去) 现(在) 未来法佛僧三宝”,与佛教的皈依佛法僧一致。关于“五戒”,《真空宝卷》说: “为僧道之人,与佛为子,当报佛恩,保守五戒,莫要奸、贪财色、忘皆为佛子在家之人。”(第18卷,第550页)戒奸、戒财色、戒忘己为佛子三项,应该是对五戒的简单而笼统的说法。南无教还要求信徒“不张狂,不妄语”、“早吃斋”(第19卷,第153页),不应承恶事,休骂他人,休揽杂话等(第19卷,第199-201页) 。

    在修道技术上,南无教主要提倡念佛修行的方法,但也不排斥参禅的方法,甚至还有道教内丹修炼方法的痕迹。

    在南无教中,最重要的修道手段是念佛。念佛,就是口诵佛号,这是净土宗典型的大众化的修行方法。《真空宝卷》宣称,无生父母说:“你们若是思想双亲,一心回家,只要你昼夜殷勤,少贪尘睡,齐念‘南无阿弥陀佛’,自然就得道了。”(第18卷,第396页)“南无阿弥陀佛”被称为“六字真经”。《真空宝卷》说,只有念佛的方法是正道,其他一切方法都是邪门:“我真空,不是说,虚言狂语;除了只,一声佛,都是傍门。”(第19卷,第233页)“中国最难脱,脱之须念佛;佛来垂光引,不怕恶阎罗。”(第19卷,第244-245页)念佛方法固然简单,是否念两句佛就能得救呢? 不然。《真空宝卷》说孙祖在悟道的过程中,每日念佛6000遍,昼夜不停。南无教也是这样要求信徒的:“早知念佛无价宝,不受阎君把我牵;一日十二时时念,念佛躲了三塗苦,一念纯熟佛现前。”(第19卷,第34页)“一声佛能了得无边罪,昼夜家不睡,才得宝贝。”(第18卷,第513页)昼夜念佛,12个时辰不停地念佛,说到容易做到难。南无教的信徒大多是社会下层的劳苦大众,白天劳作,夜里需要休息。但南无教要求信徒夜里也要加紧念佛,与睡魔作斗争:“抖精神昼夜家降魔,辟如个作戏的孩童;咬牙根两眼睛不合,打精神跌(趺) 着脚时时摧过;把只命交与他恶战上三合,行也念弥陀,坐也念弥陀,舍死忘生,好歹要炼出个真佛。”(第18卷,第469-470页)这确实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什么要舍生忘死地念佛呢? 因为念佛能使信徒了达佛性,百病消除:“念佛人功满皈家去,把尘劳闯出睡魔王难入;主人公自有消息处,百病除,一拳打破,自然得滚丹珠。”(第18卷,第514-515页)更重要的是,念佛能使信徒摆脱轮回,进入佛国:“念佛功成,永劫无灾祸,闯娑婆超出三界,再不来入业窝。”(第18卷,第509-510页)

    南无教也讲参禅修行的方法,当然这不是主要的。禅宗主张“无念”“无相”、“无住”,南无教也讲“正念”、“无念”和“无相”:“口不动,心不转,意不思,上不占天,下不占地,以无内外,无相空中,发个正念,不分昼夜,穿山透海,以无间断,乃是诸佛命脉、诸佛骨髓。”(第18卷,第436-437页)“无念求有念,有念可求无;无念却皈正,有念是邪途。”(第18卷,第438页)禅宗讲顿悟,南无教讲“禅顿”:“如何为禅顿,真经那里发;西方多少路,己(几) 年得到家?”(第19卷,第179-180页)《真空宝卷》中还详细阐述了“五更禅”的修行功夫(第19卷,第166-174页) ,透露出与曹溪禅的关联。禅法讲“定”、“慧”,南无教也讲“定”、“慧”:“仔细定中活计,眼前一物非真,勤把消息拨转,时时悟外观音。”(第19卷,第112页)“紧念佛趁时光各发些智慧,保守着三皈。”(第18卷,第434-435页)更有甚者,《真空宝卷》还谈到“色”与“空”:“色即空,空即色,体透玲珑;我即佛,佛即我,原无二样。”(第19卷,第131页) 需要指出的是,在《真空宝卷》中参禅主要是孙真空悟道的经验,信徒向孙真空学习,因而不排斥参禅悟道法。

    南无教也具有内丹道教修行方法的痕迹。内丹道教讲调理呼吸,修炼精气,南无教也具有类似说法:“进功夫全要把呼吸绝断,里不出外不入不动不那(挪) 。”(第19卷,第157页)“精若全气若满自然得不饥,调理着呼吸运转着东西。”(第19卷,第471页)内丹道教讲炉火关窍,南无教则说:“按四时运周天坎离八卦,有天龙合八部十二宫辰。”(第18卷,第489页)“有三关合九窍尽都开通,八万门无隔碍常出常入。”(第19卷,第39页)
第四,在南无教信仰中,信徒有一个现实的榜样和引路人,这个人就是教主孙真空。根据《真空宝卷》中的资料,南无教的创始人是孙真空,创立南无教是他悟道的结果。关于孙真空悟道创教,在《真空宝卷》中有三大段资料,反映了两种情形。

    一种情形是孙祖念佛而后入定,从此悟道。“南无大道,出在东土团刚山旧儿峪寺。出一孙祖,半路出家, 俗名孙三, 混名傻瓜, 愚浊呆倴(笨) ,非识人伦,不知礼义,所样不通,只会念佛,朝暮六千余声,逐日时常不断。忽一日入山打柴,然得悟,左手拿柴,右手执斧,八字着脚,丁字跕住,面南入定……老祖入定七日,忽然惺(醒)来,两目圆睁,哈哈大笑,观天趋地,万法皆通。”(第18卷,第401-404页)在这段资料中,孙祖是一个半路出家人,没有文化,不通俗务,终日念佛,结果入定而悟道。这具有净土宗念佛得道的色彩。

    另一种情形是参禅悟道。有两段资料。第一段资料说孙真空在参禅中神遇无生老母,受老母点化而悟道。“却说真空祖师,忽一日参禅正坐,秘密行功,悟作一境。”(第19卷,第81页)悟境中他到了金陵郡,看见有母子3 人,衣衫褴褛,走街串巷,高声乞食,情辞悲切。真空上前细问缘由,那贫婆说:“你今问我何处住,姓字名谁那里人? 家住旃檀舍利国,父母团圆一处亲。只因东土无人住,差下儿男种人根⋯⋯东土有个贫和尚,他是持斋念佛心。一心只想修仙道,久远坚心到如今。⋯⋯他就是我亲生子,昼夜殷勤下苦功。不着老母亲身度,修道何年得明心。”(第19卷,第99-107页)闻听此言,孙真空了悟是无生老母,倒身下拜,老母化作一阵清风而去。孙真空出定后,知道这是自己“境中活计”(第19卷,第114页)。在这段材料中,孙真空受无生老母点化,有受道传教的色彩。第二段资料说孙真空在参禅中遇到一位胡僧,经胡僧祖师点化,觉悟大道。“真空正坐,秘密参神。悟作一境:只见一个胡僧,行如威仪,语似佛音。”最初,真空没把胡僧放在眼里,出一偈难胡僧曰:“如何为禅顿,真经那里发?西方多少路,己(几)年得到家?”胡僧答偈曰:“悟空为禅顿,真经一字发;目前西方路,识破就到家。”(第19卷,第179-180页)听得此言,孙真空知道这胡僧不是凡人“, 倒身下拜”。胡僧对他说:“你一身有条大路,左右胁七个字造的分明。”说罢,胡僧化作一阵清风而去,“留下卷,无字真经”(第19卷,第187-189页)显然,这第二段资料与第一段资料类似,是两种不同的版本,都表现了孙真空受道传教的主题。关于念佛悟道与参禅悟道的关系,很可能参禅悟道的说法形成较晚,具有明显的神化孙真空的倾向。

    南无教注重师承关系,强调修道必须膜拜孙真空,否则难成正果。宝卷中反复要求信徒须“参拜真空”、“参师拜祖”(第19卷,第66页,第163页)。这一点,是南无教与净土宗佛教的重要区别。这样做,势必造成一种现实化的人身依从关系,滋生教主个人权威,并隐性地形成一种特殊的宗教组织体系。这种宗教组织体系既是对信徒的约束,但更重要的是使信徒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归属,信徒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宗教社团,进而反过来强化宗教信念和宗教修行。

    上面我们以《真空宝卷》为对象资料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如果就事论事,南无教信仰的特点可以讲出来很多。但与公开流行的宗教相比,特别是与净土宗相比,秘密宗教信仰的根本特点是它的本土性:本土化的神灵,本土化的教主,本土化的经典和语言,本土化的生活方式,本土化的心理和感情表达方式,本土化的宗教修行方式。不是本土化造成了秘密宗教信仰的流行,相反,是社会底层民众需要本土化的宗教信仰,是这种需要造成了秘密宗教的流行。

    通过对南无教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在南无教宗教信仰中,现实生活被说成是不幸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是痛苦的。苦痛之一是隐性的,根源于现实生活。人是社会化的,社会化意味着等级差别,当这种社会分裂达到一定程度,生活相对贫困的社会底层就会产生心理上的苦闷,甚至是难以承受的剧痛。大同世界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但实际上从没有实现。中国古代“王田”“私属”的实践,欧洲近代欧文的共产主义实验,社会主义中国对“事实上的平等”的探索,都未能如愿。曾经流行一种美好的幻想,认为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类将得到普遍的幸福。从道德立场说,这十分高尚。遗憾的是,从古到今,我们看到的情形正好相反。这不是一个人的痛,而是社会的痛,是人类文明的痛,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看不见的痛。苦痛之二是显性的,是疾病和死亡。人们常说,穷人怕病,富人怕死。其实,病与死没有本质区别,五十步与百步而已。无论是太平道的“符水咒说”,还是南无教的念“南无阿弥陀佛”,都与治病救命有关。且不说这本身的心理功能和医学效果如何,但它毕竟给陷于绝境之中的人们一线希望,使信徒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现实生活虽然是不幸的,但来世的幸福使信徒眼下的不幸得到了补偿,心理上得到了平衡。人不是机器,而是一个有血肉有感情的生灵,人不能在绝望中生活,人应该拥有希望。绝望与希望之间既是死与生的绝途,也是痛苦与幸福的一念之差。对于绝境之中的人们来说,科学和真理并不能挽救他们,反而只会加剧他们的精神危机。一个健康的人通常难以理解“癌症”一词对患者的精神打击。卖野药的小广告屡禁而不绝,为什么? 正因为它给绝症患者以生的希望,即使这希望很渺茫,很虚幻。宗教信仰是一种精神机制,有心理作用。秘密宗教的神灵和教主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信徒的贴心人,是信徒现世痛苦的抚慰者,是信徒未来幸福的引路人。净土宗也讲现实生活的不幸,也讲未来的光明,但同南无教相比,净土宗的神灵比较遥远,既不像无生老母那样体贴入微,也不像孙真空那样切近。无生老母的话就像母亲的言语,信徒们耳熟能详,是那样的温暖人心,这可能是南无教比净土宗更吸引下层信徒的原因之一。秘密宗教信仰是社会最下层的信仰,是下层民众的心理药物。人类有两类疾病,一类是心理的疾病,一类是生理的疾病。心理的疾病应该用心理的药物治疗。宗教信仰便是人类的心理药物,南无教信仰是明清时期社会最下层民众的心理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实际上,很难严格区分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宗教信仰中哪些是秘密的,哪些是不大秘密的,哪些是公开的。因而,秘密宗教与“秘密社会”、“民间宗教”等概念往往交织在一起。对民间宗教尤其是明清时期秘密社会的研究很多,可参见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新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等。
②关于南无教,马西沙、韩秉方的《中国民间宗教史》第五章对明清时期罗教的讨论中有简要的介绍。
③韩秉方先生认为,孙真空是罗教四个支派中一支的第四代传人,即罗梦鸿—李心安—秦洞山—宋孤舟—孙真空。见韩秉方:《罗教及其社会影响》,《世界宗教研究》1994年第1期。
④《真空宝卷》上下二卷,上卷封面题为《销释真空宝经》,内文标题为《销释真空扫心宝卷上》;下卷封面题为《销释扫心宝经》,内文标题为《真空扫心宝卷下》(收入张希舜等主编《宝卷》初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上卷收入第18卷,下卷收入第19卷)。上下卷内容有重复,可能因上卷与下卷形成途径不一所致。1930年代在宁夏发现《销释真空宝卷》抄本1卷。喻松青先生经过对比研究指出,此抄本与孙真空的经本“虽然都简称《真空宝卷》,但并非同一部经卷”《(〈销释真空宝卷〉考辨》,《中国文化》1995年第1期) 。

参考文献:
[1]马西沙,韩秉方.中国民间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韩秉方.罗教及其社会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 1994,(1).
[3]喻松青.《销释真空宝卷》考辨[J].中国文化,1995,(1).
[4]秦宝琦.中国秘密社会新论[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本文作者:张荣明

本文来源:普世社会科学研究网

[ 本帖最后由 马衣努 于 2009-11-4 11:05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