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件碑文拓片贯穿百年历史
“《流村镇志》编纂文化工程”取得新进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第3期 2008年10月16日
本报讯(记者高艳鸽)“《流村镇志》编纂文化工程”课题组,近日从国家图书馆获取到7件北京昌平区流村镇消失多年的明代碑刻的碑文拓片。这些拓片是研究明代时期佛教在流村镇发展传播情况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据碑文拓片显示,这7件碑刻都是明代时期当地修建庙宇后所立,它们分别为:观音寺碑拓片、城隍庙碑拓片、承恩寺碑拓片(3件)、天仙行宫碑拓片、观音庵碑拓片。它们贯穿了明代弘治到崇祯130余年的历史,记录了当时白羊城修建关帝庙、城隍庙、天仙行宫、观音庵以及3次重修承恩寺的史实。
除上述7件碑文拓片外,课题组还在位于原柏峪口村的军事禁区山林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天启年间的观音庙重修纪念碑,碑文记载了重修观音庙的背景、过程以及募捐人名。据课题组介绍,这些碑刻向人们传达了有关明代时期流村镇的宗教信仰信息。数种庙宇同存共建,多类信仰并行不悖,既有外来的佛教信仰,又有本土的神灵崇拜,显示了流村地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同时,这些碑文也为研究自然村的建立和变迁提供重要参考。
记者了解到,该课题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等单位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成果《流村镇志》的撰写将突破一般地方史志编纂过程中的程式化倾向,着力突出文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