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访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徐杰舜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访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徐杰舜

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访中国当代人类学家徐杰舜




■     西部时报 2009年7月7日头版           记者 李盎



西部时报记者李盎  采访徐杰舜教授(丘文荣  摄)



记者:徐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的盛情邀请。做采访准备时,我曾经在维基百科中搜索到这样的信息:“徐杰舜,中国当代民族学家、人类学专家,被公认在中国民族学领域有创造性学术贡献。”在这里,首先请您向读者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徐杰舜:好的。1943年12月24日我生于湖南零陵,祖籍浙江余姚。20岁毕业于武汉中央民族学院分院(现中南民族大学)历史系。1985年被调到广西民族学院从事民族研究。1994年8月开始主持《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工作。2002年在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学者的支持下筹划组织了人类学高级论坛,并坚持每年举办一次。2003年被中央民族大学聘任为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79年冬开始撰写《汉民族发展史》以来,到2009年从事汉民族研究也有30年了。我对自己的定义是“平安夜诞生的草根人,汉民族园地的种树人”。

记者:草根人也好,种树人也罢,看来您对中国人类学研究和发展付出了超乎一般的时间和精力,做学问、带学生、办刊物、出丛书、开会议。请问,对于一位无论时间还是精力都非常宝贵的学者来说,这样做是否值得?

徐杰舜:当然值得。还是我经常说的那句话,人类学有“仰俯天地,融会古今,贯通中西”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当今中国需要人类学,人类学对中国的社会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举几个例子。人类学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正是党中央重要的执政理念之一。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恰恰也是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历来反对那种破坏环境的不科学的恶性发展以及只讲经济效益不注重生观,恰恰也是人类学对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历来反对那种破坏环境的不科学的恶性发展以及只讲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保护的发展。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恰恰也是人类学很重要的一个观念,因为人类学强调普同性、整体性、整合性以及文化相对论。如果人类学这几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广大官员、政策践行者,乃至人民群众中广为推行,那么,党中央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的实际行动和社会图景。如此,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在国外,人类学已经是人文社会学科群落中的显学,而在国内,人类学还处在边缘地位。虽然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很远大,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需要做很多工作。因此,我愿意为中国人类学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记者:您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请问,建立这个观点的依托和根基是什么?

徐杰舜:最近英国有一个叫马丁的学者写了一本书。他在这本书中提到,英国过去是海上霸权,美国曾经相当一段时期是经济霸权,他预言中国将回到儒家之根,从而拥有文化霸权。我认为这个学者的说法很有意思。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有一个叫做斯宾格勒的德国学者写了一本书《西方的没落》,就已经谈到了西方的理论并不能够真正完全彻底地解决世界的问题,认为西方中心论是错误的。从那以后有不少西方学者在探讨,有没有更好的理论能够拯救世界。经过一番寻找比较,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中国。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东西对解决当下的全球性问题很有参考价值。比如说,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和”,这对解决世界上人与人、人与自然、族群与族群、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那么,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那么,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人类学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国人类学家能不能够应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新的解读,进行新的归纳、概括、提炼、升华,构建新的方法论,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更多可选择的答案?我认为这是有可能办到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对世界人类学发展将起重大作用。

记者:主题为“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7月底将在我国云南昆明举办,怎样理解文化多样性这个主题?

徐杰舜:这次世界大会的主题是文化多样性。最近我的一位学生看到一个反映朝鲜战争的纪录片《血与火》,大量运用了美国对朝鲜战争的看法。这与我们对朝鲜战争的说法有很大出入。这位学生对历史到底谁讲的是真的,谁对历史掌握了话语权表示了怀疑。我对他说,历史是由人建构的,建构出来的历史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也可以半真半假,就看你的需要,看你的认识。这就是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有我们的话语权,美国方面也有美国方面的话语权。我认为,人类学就是人和人的一切行为方式的文化表达。所有的行为方式,不论说的还是做的,都有一个文化的表达。这种表达,有不同的学派就有不同的理论框架。人类学理论的多样性就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反映了人的认识的多样性。

记者:文化多样性主题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徐杰舜:这个主题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发布的一个文化多样性的宣言所强调的。当今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有许多政治家们看不到这种多样性,所以搞单边主义,搞霸权主义,动不动就封杀他人,动不动就去惩罚别人,这都是不正常的,都没有看到文化的多样性。联合国强调文化多样性,世界大会将再一次向人类呼吁,文强调文化多样性,世界大会将再一次向人类呼吁,文化是多样的。我们对任何一种文化或者说文明,都应该尊重。不能说哪一种文化是先进的,哪一种文化是落后的。对文化多样性这个理念掌握的人越多越好,实践的人越多越好。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先进,不要总认为自己可以包打天下,不要总认为别人都比你差。如果把这个理念贯彻并且实践到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去,就有利于构建人类社会的和谐。

记者:作为第十四届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少数被邀请的中国学者之一,您怎样看待世界大会在中国的举办?作为知名专家学者,您对世界大会的召开有何期许?

徐杰舜: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先生所说,近年来,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对中国学术界的发展日益重视,对我国的社会变革和广阔的田野兴趣盎然。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在国际学界产生的影响,也使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争得了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的主办权。被誉为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界“奥林匹克”大会在我国召开,这不仅是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也是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界繁荣发展的重大契机。我们希望,根据大会主题的导向,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在什么是发展、如何发展等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问题方面提出人类学的见解,发挥民族学人类学在探索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多样共容、和谐共存进程应有的学术功能。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类学的作用和价值,改善人类学在中国的学科地位,以促进其为世界人类学作出更大的贡献。人类学在国际上是显学,尤其在西方、在美国,人类学的普世价值和意义是被广泛认知的。但在中国有所不同。人类学在大陆曾经销声匿迹了二三十年,这个创伤是很大很重的。而人类学恢复时又处在一个边缘的状态。比如说学科地位的边缘化。明明是一个显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却被列为二级学科。队伍的建构发展非常缓慢。我们非常期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推动中国的决策者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学科,却被列为二级学科。队伍的建构发展非常缓慢。我们非常期望,通过这次世界大会推动中国的决策者们把人类学的学科地位改变一下,以适应人类学在国际上的显学地位,以及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前景和客观需要。
附件:

[ 本帖最后由 徐杰舜 于 2009-7-9 22:26 编辑 ]

TOP

这篇文章在时下广为传阅,影响颇大。祝贺徐先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