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科研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余梓东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 2009-06-01 08:00
高素质人才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妥善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更加需要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智力支撑,民族院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科学研究工作是民族院校中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日常运转中不可或缺的。现在人们把民族院校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民族院校之间在工作侧重点、工作思路、办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更深层次上反映不同学校之间在办学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的差别。近年来,民族院校纷纷出台重奖高水平科研项目和高质量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都说明学校的科研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已经是凸显的发展趋势。
鉴于科研工作在民族院校工作中的非常重要地位,要做好上述工作必须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国家需要与特色优势的关系。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看,满足国家需要,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重点努力的方向,并以此带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无论国内外,高等学校为了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往往采取以国家或者社会迫切需要的课题为龙头,搭建学术创新平台,组建学术创新团队,逐步形成特色研究方向,经过持续建设,将研究特色转化成研究优势,最终形成优势科研团队和高质量科研成果,所以说满足国家或社会迫切需求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是形成科研特色与优势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结构性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民族院校的研究方向必须是“上着眼国计”,具体是指民族院校的科研为党和国家妥善处理民族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和智力支撑;“下关注民生”,具体是指民族院校的科研必须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服务,重点研究少数民族的特困和特需问题,在此基础上民族院校的科研就真正具备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在高等学校,特别是民族院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不是两项完全分开的工作任务,而是一个中心任务的两个方面,两方面既不能分离,更不能对立,这是由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全面满足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国内外学术大师往往都具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集大成者都说明了这个问题。优秀的科研成果进入课堂,直接带动了教学质量提高;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又反过来促进科研的发展。哈佛大学就是以高水平科研来确保高质量教学,使其跻身于世界著名大学的前列。民族院校教学资源更加紧张,更加需要充分利用优秀科研成果补充教学资源不足,因此,以科研带动和促进教学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学科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内外的各个方面,但是,科学研究是支撑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就成为空话,或者成为盲目的学科建设。明确的研究方向、高质量的科研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决定了高效能学科建设。而上述条件又是学校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只有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做好学科建设。
集体研究与个人研究的关系。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任何问题不可能按着人们详细缜密的学科划分发生与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研究问题必须根据问题发生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只有跨学科开展研究,才能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因此,科学研究由个体行为向集体行为转变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科研趋势,组建学术创新团队,发挥整体效益优势是提高民族院校科研实力的有效渠道。特别是承担国家重大或者重点课题时,必须走以集体研究为主、个人研究为辅之路。
研究方向与专业特长的关系。民族院校的研究方向是国家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所决定的,作为研究者的专业特长,必须与研究方向密切结合,即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都必须满足国家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迫切需要,偏离了上述需要,专业特长就会失去发挥的舞台,或者就会失去更好的发挥机遇。
文科研究与理工科研究关系。绝大多数的民族院校是综合性的,只不过是文科与理工科所占的比重不同。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以国家和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需要为核心,把传统优势学科与非优势学科相结合,就会形成新的科研和学科增长点,一方面使传统研究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另一方面又可以打造新的研究优势。
科学管理与周到服务的关系。科研管理工作在科研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周到服务方面,努力做到规范管理与人文关怀、宏观组织与微观协调、人财物配置与德情智沟通相结合,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研究氛围,把“要我做科研”真正转变为“我要做科研”。
校内科研资源与校外科研资源的关系。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有的学校校外资源大于校内资源,有的则相反,关键是要把非常有限的校内科研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在此基础上争取更多的校外科研资源,从总体上看民族院校将来校外科研资源一定会全面超过校内科研资源。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