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葫芦丝王”哏德全

“葫芦丝王”哏德全

“葫芦丝王”哏德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0日09:57  云南日报





  他自幼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他在短暂的50年的人生中,将葫芦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吹响,成为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界村,一个依山傍水、古朴清幽的傣族村寨。在这里,傣族传统民间乐器葫芦丝历史悠久,帮界村人吹奏和制作葫芦丝也是远近闻名。

  1958年7月,帮界村一户普通人家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哏德全。哏德全的父亲是木匠,母亲是有名的民歌歌手,舅舅则是村里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高手。说来也怪,每当幼小的哏德全哭闹的时候,只要祖父或是舅舅拿出葫芦丝,吹上一曲温婉缠绵的曲子,他的哭声就渐渐止住,脸上还会露出稚嫩的微笑……于是,祖父逢人便夸:我家孩子将来一定“耳朵好”!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耳朵好”的孩子,日后竟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把古老的葫芦丝吹出了帮界,吹出了梁河,吹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手捧葫芦丝闯天下

  在帮界村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年幼的哏德全依偎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轻轻吟唱傣族民歌,听祖父吹奏悠远缠绵的葫芦丝曲。稍大一些,哏德全住到了舅舅家,天天看舅舅做葫芦丝、听舅舅吹奏葫芦丝曲……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中,在后来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的舅舅的启蒙下,乐感出众、模仿和领悟能力超群的哏德全,开始苦练吹奏葫芦丝的基本功。

  上山放牛放马,是哏德全最乐意干的农活儿,因为他可以一边放牛马,一边吹葫芦丝、做葫芦丝。吹着练着,他常常忘了吃饭,也忘了时间,从白天吹到月上枝头……他随身带着制作葫芦丝的葫芦、刀具、竹管、铜片等,有时一天能做四五支葫芦丝,吹起来效果都还不错。

  为了练好运气,哏德全想尽了办法:他常常在桌上摆上一盆清水,口含一根细竹管插入水中,在鼓起腮帮吹出均匀气泡的同时,用鼻子把吹出的气又吸入体内,如此反复;一次和同伴们玩耍时,哏德全坐在草地上,憋着气,满脸通红,眼睛外凸,把同伴们吓坏了,还以为他得了什么病,被打断了练习的他却不高兴地说:“你们捣什么乱啊?我这是在练闭气!”一次帮母亲添火做饭时,拿起吹火筒的哏德全饱吸一口气,往灶里使劲吹气,不知不觉又练起了运气,火苗呼呼地直往上窜,母亲连声惊呼:“火太大了!菜要炒糊了!”这时,哏德全才回过神来,赶紧用火钳把火弄小……那时的哏德全,对葫芦丝已是如醉如痴。

  1974年,在同伴们羡慕的目光中,哏德全被招工进了梁河县糖厂,成为一名抽水工。筒帕里装着舅舅亲手为他制作的葫芦丝,哏德全离开了生活了16年的帮界村。

  哏德全所在的糖厂水泵房坐落在大盈江边,离厂区约有一公里。他在水泵房外的空地上搭起了一间草房,又开出一小块地,种了很多葫芦,这样,他就可以自由地练习葫芦丝,也能动手做葫芦丝了。他还利用工余时间,遍访民间葫芦丝高手,虚心求教,拜师学艺。其间,他师从梁河县文工队的龚家铭、李仲培两位老师,系统地学习了音乐理论知识、管乐演奏方法与技巧等,上了他音乐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拜师学艺,遍读诗书增强文学修养,想尽办法搜集民间的古今中外的音乐素材……在奔流不息的大盈江边,怀着一腔热血的糖厂工人哏德全立下宏愿:总有一天,我要手捧葫芦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吹响!

  1984年,云南省歌舞团排演大型傣族歌剧《葫芦信》,哏德全被借调到省歌舞团,担任《葫芦信》中葫芦丝、巴乌等主奏。在人才济济的省歌舞团,虚心好学的他得到了很大提高,出色地完成了《葫芦信》的演出任务。借调的两年间,哏德全还到云南艺术学院做旁听生,并参加了音乐夜校的学习,他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1991年9月,哏德全被推荐参加在新疆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12省区业余文艺工作者“独唱、独奏、独舞”大赛,他在大赛上表演的葫芦丝独奏《赶摆》,获得独奏三等奖。这次新疆之行,更加坚定了他把葫芦丝推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决心。

  如果说哏德全是一匹良骏,那么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刘晓耕就是让这匹良骏在艺术之路上奋蹄疾驰的伯乐。

  上世纪80年代末,刘晓耕偶然从一盘录音带中听到了哏德全吹奏的葫芦丝《古歌》,便觉得这段音乐不同寻常。几经周折,刘晓耕找到了哏德全,并郑重地交给了他3个任务:一是录制《古歌》,完成云南省歌舞团大型傣族舞剧《泼水节》中葫芦丝、巴乌的演奏片段;二是承担舞剧的傣文填词任务;三是承担舞剧中男主角的唱段。本来信心不足的哏德全,在刘晓耕的鼓励和精心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大型傣族舞剧《泼水节》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新剧目奖,并荣获1998年朝鲜“四月之春”国际友谊艺术节金奖。

  一个糖厂工人,竟然能参加省一级的重要文艺演出,这给了哏德全莫大的信心,也更加坚定了他传承和发展葫芦丝文化的决心。

  半年后,离开《泼水节》剧组的哏德全又回到了梁河糖厂。然而这一次,他心意已定:走出梁河,手捧葫芦丝闯天下。从自由音乐人到一代“葫芦丝王”

  背着制作葫芦丝的工具,哏德全走出了梁河。

  他曾在芒市制作、出售葫芦丝,又尝试着办过傣族民间艺术团、民族歌舞演出队,开过歌舞厅,甚至做过木材、玉石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来到昆明,以演奏和制售葫芦丝维持生计,但每每举步维艰。就在他打算放弃的时候,刘晓耕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如果你回去当了农民,那么仅仅是中国的几亿农民中又多了一个农民,而中国却少了一个葫芦丝演奏家!这一席话,让他不再轻言放弃。

  在亲朋好友们的鼓励、支持和资助下,哏德全重新打起了精神。 2000年,“哏德全音乐工作室”在昆明正式成立,哏德全的葫芦丝事业由此步入正轨并一步步兴旺起来。几年下来,工作室由小变大,主业也固定下来:受邀参加各类文艺演出,开办培训班,制作出售“哏德全牌”葫芦丝。

  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哏德全在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和发音装置进行了改良、规范,彻底改变了民间传统制法的随意性、不分调类、音调不准等弊病,使传统的民俗乐器向专业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民族乐器转变,并使葫芦丝这一古老的民间乐器登上了舞台艺术的殿堂。同时,哏德全与其他文艺工作者一道,对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既分归了调类又保持了葫芦丝原有的音色和风格,既扩展了音域又增大了音量,大大增强了葫芦丝的艺术表现力。因此,他制作的“哏德全牌”葫芦丝炙手可热,不少葫芦丝爱好者、发烧友都以拥有一支“哏德全牌”葫芦丝为荣。哏德全精心制作的葫芦丝,还经常作为云南省政府的珍贵礼品,馈赠国际友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夫妇,都曾得到云南省政府赠送的由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精品。

  与此同时,哏德全的葫芦丝演奏技艺也已出神入化。中国民族吹管乐大师俞逊发先生说,哏德全的演奏韵味是独一无二的,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无与伦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聆听云南·小河淌水》新年音乐会上,哏德全与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古歌》、《金秋月下》,缔结了举世无双的民族音乐“联姻”。刘晓耕这样评价:哏德全将傣族文化融入到了国际化的一个崭新的平台……他不仅是在演奏葫芦丝,在演奏傣族音乐,更是在弘扬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

  无论是葫芦丝演奏还是制作,哏德全都在全省及全国处在了领军地位,创下了多个第一:在全国发行了第一张葫芦丝演奏专辑《多情的葫芦丝》,被称为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一版再版仍供不应求,专辑销售到欧洲,葫芦丝被称作“东方萨克斯”;由哏德全牵头编著的我国第一部葫芦丝教学教程《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填补了我国正规化、系统化进行葫芦丝教学的空白;2007年国庆前后在昆明举行的首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是云南第一个以民间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民族器乐大赛……哏德全成为当代民族乐坛上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和制作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葫芦丝王”,并于2005年当选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葫芦丝王”哏德全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当年在大盈江畔立下的誓言。于是,他不但致力于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录制发行葫芦丝个人演奏专辑、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将葫芦丝艺术和傣族音乐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哏德全大力推广葫芦丝教学,桃李满天下,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留学生,使葫芦丝这一民族民间艺术飘洋过海,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扬;

  ——云南多家音像出版社、音像传播公司,广东音像出版社,上海天籁唱片公司,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发行了哏德全的10多张葫芦丝个人演奏专辑,葫芦丝艺术得以广为传播;

  ——哏德全先后赴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及韩国、美国、挪威、芬兰等国进行展演和文化交流,每到一地,都广受赞誉。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王晓蓝在一封写给德宏州州长孟必光的信中说:傣族的葫芦丝由哏德全作了精彩的展示,美国友人及观众们赞扬哏德全为世界级的艺术家,通过他的演出,葫芦丝的声名远播到西方世界。在华盛顿举行的第41届史密森民俗文化节上,哏德全在世界著名的梅兰尼舞台上吹响了葫芦丝。

  有人说,哏德全是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是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刘晓耕说:“哏德全已经不再是一个音乐人了,他是一位民间艺术大师……他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傣族音乐的创作之中,与当代文化碰撞在一起。随着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他把傣族音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他闯出了傣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一条崭新的路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哏德全是傣族音乐发展的一个符号,一个非常独特的符号,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也不能取代的符号!”

  刻苦,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受、发掘音乐精髓的哏德全,多次受到国家民委、文化部的奖励,2006年4月被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授予“云南文学艺术贡献奖”, 2007年被授予“宣传孔雀之乡突出贡献奖”,今年又被授予“德宏州兴州人才贡献奖”。

  然而就在哏德全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9月16日晚10时10分,哏德全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

  这位年仅50岁的“葫芦丝王”的艺术人生,就这样嘎然划上了句号,中国民乐界沉入一片哀痛之中。然而就在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和友人商谈举办第二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的有关事宜。他的一颗心,全扑在葫芦丝上。

  今年5月,由哏德全创作并演奏的一张葫芦丝碟《思念》出版发行。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曲哀婉深邃的乐曲,竟成为他留在世间的绝唱。

  曾有人说,听哏德全演奏的《古歌》,就像看到一朵朵白云在湛蓝高远的天空中缓缓飘移,掠过山川河流,掠过一望无垠的原野,在地面上留下若有若无的暗影,最终去往那遥远的地方。

  带着他袅袅的仙乐,哏德全远走了,飘向同葫芦丝《古歌》一样渺远的天际。

  世间再没有如此美妙的葫芦丝乐声。

  记者万迎春(云南日报)

TOP

还有这样的姓呵!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