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俗调查中摄影纪实与文化价值

民俗调查中摄影纪实与文化价值

民俗调查中摄影纪实与文化价值
山东省菏泽市方志馆 乔方辉
作者是本地历史文化工作者,也是民俗研究与摄影爱好者,在长期的历史文化搜集、挖掘、整理与编纂过程中,发现各地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都是丰富多彩而富于地方特色的。现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
一、民俗调查与纪实摄影的内容及其本质
在鲁西南大地上,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所以新旧文化融合交汇和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当地民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广大民众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庆活动、服饰、建筑、交通、渔猎生活、宗教信仰、生产活动也都尽显其民俗之中。在追寻历史的同时,将民俗文化挖掘整理和民俗题材拍摄记录,是一个民俗研究者不可推脱的责任,更是一个民俗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实践证明,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民俗图片需要拍得“土”一些、传统一些,真实一些。但这种“土”,绝不是一味追求破、旧、脏,应以民俗特色为主。民间风俗是当地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的反映,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民俗摄影应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应在民俗摄影中摄取民俗文化的实质。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而只拍些无足轻重的镜头,就失去了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民俗摄影是一种向后人阐释今天的最佳手段,它包涵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帮助人类认识昨天,呼唤未来。当我们对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文化现象深入认识和研究时,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对某种现象整体、深入的纪实性拍摄,可以达到其它艺术形式(文学、绘画)可望而不可及的目的。因摄影纪实的结果是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我们也就更有责任去完成这项工作,不给历史留下空白和遗憾。民俗摄影家需更多地注意其文化价值。
当前新疆民俗摄影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对社会和民俗文化缺乏深入研究,所以,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应多了解一下新疆文化发展的渊源,把民俗摄影的焦点放在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关照和把握上,以摄影来关心人类文化的发展。摄影的本质是纪录性、实用性,摄影的魅力是艺术性。翻开摄影发展180年来的历史,最感人的仍是那些朴实无华直接的历史记录。民俗摄影从文化意义和历史角度上讲,它远远超过了艺术作品,这应该是民俗纪实摄影的本质。长期以来摄影大都借鉴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用绘画语言来代替摄影语言,无疑削弱了摄影艺术独特的魅力。
既然我们了解了摄影的本质,毫无疑问,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们更应以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观察民俗文化和民俗摄影。如果我们仅把摄影当作艺术的表现形式,就失去了作品的文化内容和力度。让民俗摄影回归到真实和自然,给历史留下真实。在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上,用文化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推进民俗摄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及紧迫性
在新疆生活的摄影工作者,大都拍有民俗、民情作品,但很少有人拍得系统,表层的东西较多,没有把着重点放在民俗文化涵义上,没有看到民俗民情片所具有的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以及其史料研究的意义。为研究新疆文化的发展,挽救更多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不至于产生民俗文化的断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去做。着眼民俗摄影的文化含量,重要的在于积累,要注意“系列”拍摄,在“系列”中可竖排也可横排,可以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成“系列”。这种拍可以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成“系列”。这种拍法国内很多摄影家做得很好,如徐勇的《胡同》,黑氏四兄弟的《看陕北》等,都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气息。摄影艺术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有了其独立的艺品格。
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要努力在作品中注
人大量的文化信息,让欣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而民俗民情摄影中的情节、服饰、活动不再只是摄影艺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那种表面的形式。民
俗的要求只能从这些“真”的呈现中,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体验,去感觉,不要强制用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来理解和认识民俗摄影。民俗摄影所以能留住我们的目光引发我们的联想,最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在于摄影以其技艺所营造的构成或色彩关系,而在于强化的摄影对象
的文化意味。摄影作为人们对世界新的关照方式,民俗民情的纪实方式不象流行歌曲那种时的愉悦,而类似于严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因它记录的是历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摄影只是生活的复制,无创造性。而我们的摄影家们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看作是
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关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
摄影便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从这一点讲,摄影不只是艺术,而是人们了解艺术、了解人类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不要忽略了人类自身曾经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
界。民俗摄影的焦点应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关注,这也是有强烈责任心的民俗摄影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西部摄影家选择了民情民俗作为我们创作的基点是非常正确的,这里保留着纯朴
的民风民情,多彩的民俗留着许多历史文化的断痕和遗迹,保留着正在消失和逐步缩小的自
然生态圈,但工业文明的到来,将无情地冲击这片原始文化的处女地,传统风俗将会一天天消失。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得已舍弃某些不该舍弃的东西,现实中就有部分人来抵制这种舍弃,是合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利益的,它表现社会理性和人类良知的犹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总有一批文人置身潮流之外,站在超现实的立场上观察社会,研究人类,反映人类文化,重建人类精神的家园。摄影做为文化的行为方式来关照人类的发展是其重要的职责。以民俗民情为题材的纪实摄影家,应脱去自我玩赏的心态,脱去自我沉迷,并在其作品上摆脱商业味和白面书生的脂粉气,使作品朴实无华。民俗摄影不是花容月貌,时髦唯美的纯艺,而是民俗文化的真实纪录。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把握民俗摄影的本质,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示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文化点,以文化的思考来把握作品的厚度,加强作品的冲击力。西部文
化的积淀反映在今天民俗民情中,它是历史长河中即将消失的一幕,“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与未来的衔接,除文学之外,摄影是最有这种本能的。当然在民俗民情中有着很多落后的原始乃至愚味的东西,但它又蕴含着一些原始、质朴、良知、温馨、宁静和平和。而这些正是人类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渴望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记住人类不能彻底用现代来毁掉自己,所以用摄影来做这方面的记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摄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今天拥有明天不会再来的东西,民俗摄影家应该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上给自己定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的成功和重要价值,除了他的绘画艺术,更重要的是他比较客观的记录了北宋开封城内外市井生活。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这幅作品应该给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摄影回归自然与生活,给历史留下真实。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而这个时代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在民俗摄影中加上过多的艺术矫饰,用摄影来谈论研究民俗文化,做学者型的民俗摄影家。摄影只是你做学问的手段,是用来研究文化现象,
推动历史发展为目的。客观地把记录转化为个人意识形态的表现,这样就不只是照相,而应更多地读点书,研究一下文化发展历史和反映到今天民俗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才能把握好民
俗摄影。
从事民俗摄影的一点体会
  尊敬的
  感谢
   坦白说,我这只能是拍照。因为一开始,只是作为配发文字而拍照。后来与马春霞主席结识以后,在她的启发帮助下,才真正开始学习摄影创作。这几年陆续地拍了几个专题,逐渐认识到摄影的作用意义与快乐。下面我谈一下主要摄影体会:
一、 民俗摄影,首先应该表现出民俗的特点,以塑造出富有民俗特点的多方位、多角度来筛选提炼专项题目。
二、 应该表现出民俗摄影的特性。民俗摄影是倡导摄影者沿着某一民族题材的深入发掘和完整剖析。就是让民俗摄影者深入生活,深挖素材,系列完整地去反映民俗事象。
三、 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被拍摄对象,了解这个民俗事项的来龙去脉及其文化内涵。例如:
     这么些年的努力,也正好契合了当前党和政府关心和重视历史文化的有关指示精神,习进平总书记历来非常关心我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并多次指出“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等。
一、民俗摄影的特性
   民俗摄影,除具有其它摄影门类共同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主要是:
   1、真实性
   可以说,民俗摄影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但它更强调其真实性。因为摄影的纪实性并不能代替民俗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充分表现生活的本来面目,环境的自然状态及人物自然的神态;还要注重体现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格调要力求朴实。避免过分夸张、变形。所以,在拍摄民俗活动时,尽量不要去干预和摆布被摄对象。
   2、艺术性  民俗摄影的艺术性就是要运用摄影形象思维和摄影造型法则来表现民俗事象,体现其本质的美。如构图、用光、色彩和运用各种造型手法,选择最佳的瞬间和角度等,都是体现民俗摄影艺术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重视摄影美的研究,就很难拍出好的民俗摄影作品,或许只能拍出普通的"民俗照片"。一个有成就的民俗摄影家,不但有多年的民俗生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他能紧紧抓住民俗事象的本质内容和特点进行拍摄,从而创造出既有强烈民俗特征,又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之作。
   3、学术性
   民俗摄影,是一种学术性很强的摄影门类。这是区别其它摄影门类的又一重要标志。
  首先,民俗摄影所拍摄的内容是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的是民族的民俗文化历史。这本身就涉及到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等,具有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学术性内容。这点我和马春霞都深有体会,我们每年参加中国民俗学会和省民俗学会学术会议时的发言稿都是以摄影作品表达与论文主题,受到与会同仁的赞赏与肯定。
    4、包容性
   包容性,是民俗摄影的又一重要特征。
  民俗摄影虽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摄影门类,但纪实、新闻、艺术、人像等摄影形式的一些拍摄技法,都程度不同地在民俗摄影中有所体现和运用;而近年来,不少摄影人或摄影形式又在广泛地采用着民俗摄影的题材、思路、形式及表现手法等。所以,陆续出版的民俗摄影集子也不少。 这些,一方面说明民俗摄影已逐渐成为各种摄影门类摄影家竞相追逐的一种风尚和潮流,体现了民俗摄影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也雄辩地说明了。民俗摄影的包容性。
二、民俗摄影的价值
   民俗以拍摄纪录,搜集整理和抢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
1、在抢救频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俗摄影是抢救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手段,具有其它手段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
2、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史料收藏和研究价值。
   3、具有促进移风易俗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4、具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对外交流的功能。
   5、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昌黎校区的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感谢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感谢以吕主席为首的中国女摄影家协会的各位领导在这么烈日炎炎的夏季里所付出的辛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