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张怀群)罗汉洞记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张怀群)罗汉洞记

罗汉洞是泾河上游的一个乡名。外地人来,必顾名去觅罗汉和洞。乡政府东不远处,果真有石窟。北山根,黄土下降,裸露的岩石落裂成一个巨大的穴字形状,穴字东,被风刀雨笔雕饰成的天然玲珑之塔挂在石崖之上。西面,便是大大小小的石洞;远见,如门如窗,似眼似孔,神神秘秘的像窥视山川的瞳仁。近了,崖陡无路可攀,忽见高处有宽四尺高丈三二的石像,默默示意路在它的足下。猫腰进洞,壁上凿痕累累,清晰如昨,十几步深之洞,二人擦身相躲,面前就有了石的门框,有门就有窟,有窟就窗,这样进洞入门观窟倚窗,匆匆忙忙。猛见四根三尺方圆石柱,顶出三四间屋大小如殿型的方洞,四壁有塔云山水人马龙虎车轿松鹰的壁画,隐现着相争相让的遥远故事。想这石柱若折,石山便会塌下。大殿之下有洞,幸存二尊雕像,不留意很难发现。大小窟内皆有佛位,大洞左右有小洞,洞内烟熏过,火燎过,是驻过人马、躲过战事灾荒的痕迹。凭窗俯视,有书声琅琅的学校,有野兔出没的柿林。
   罗汉洞,其实没有罗汉了。门口站立的唯一的一尊石像,表情木然。想那众罗汉大概耐不得寂寞,经不起洞外欣欣生意,万千气象的吸引,去续接嗜欲、寻找欢乐去了。再往西,大眼小孔,忽隐忽现,无规无则,疑那里面有真金、有“净土”,有永掘不尽的宝藏。静静伫立洞内,有失却、失重之感。少顷,胸臆间万般俗念,顿时被陶冶净化,浑身上下跃动一种神秘感和亢奋感,足履不觉奔向黄土地,想作诗抹画。终了眼前游动穴字断岩和大小洞窟,耳边回响石匠锤凿的叮咚之声。千百年了,这里经地壳坼裂,滩涂升浮,暴风摧撼,淫雨剥蚀,那时的衣食住行水准全不能形象的再现,唯有这石的瞳仁,依旧迎迓天风河滔。如果说黄河是中华大文化的发祥之树,泾河是树上的结果枝股,那么,罗汉洞就是结出的第一轮果实。果实早已化成营养,滋润着黄土和人。以石窟命名的乡村不多有,足见罗汉洞人的气魄之大,雄心之勃。第一轮果实真罗汉洞废弃了,地名的古老不再成为一种负担,罗汉洞乡该成为一颗立体的大文化之果,让千百年后的人常嚼常新;,营养无穷,让外地人惊叹不已,天下为之轰动。
1985.11.29.夜11:45追记1985,12.5.夜草,12.7.夜7:31改定
2018年5月12日,11:30,语音输入京东月燕楼

附记: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1985年11月,我作为撰稿,陪同平凉电视台台长吴烨先生拍摄《今日泾川》电视片,这是泾川历史上第一部记录历史现实的电视片。我们一个团队,走进了罗汉洞石窟,这是我第二次到达罗汉洞石窟,第一次是在1970年冬天,近年来一直感觉那是梦中的事情,到底去了没有,我就问已经进入老年的我的侄子,证明确实去过。第二次去罗汉洞石窟,我在文化馆工作,还没有照相机,只是为罗汉洞的工程而震撼。凭着记忆,晚上就在方格稿纸上写了这篇文章第一稿,当年定稿。后来连同没有发表的大批稿件连同六七十年代写的一些稿件、笔记本、书籍,放在一个很大的电视机箱里,在文化馆阳台的西南角上,一放就是20多年 ,因此,错过了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图解》出版机缘。2000年7月14日上午,这批稿件、笔记本、录音机等旧物全部再显,2018年语音输入成电子版,编入本书。

[ 本帖最后由 张怀群 于 2023-5-8 18:20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