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敬告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改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敬告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改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改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敬告学术界   
  
--------------------------------------------------------------------------------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学术报纸,为更好地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整体工作布局,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定从2008年10月起,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改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学术报刊编辑出版机构,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内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历史研究》、《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等6种学术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将着力利用自身比较健全的学术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充分发挥报纸时效性强、读者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与《中国社会科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深刻反映时代精神、中国经验和学术前沿的权威阵地,切实引导、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媒介,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的重要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思考问题,关注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度重视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关注热点、难点、焦点和前沿问题,使本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坚持理论创新,鼓励学者在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原则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独抒己见,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倡坦诚的、平等的、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支持和扶持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深入揭示其学理基础、理论本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弘扬优良的学风和文风,主张实事求是,鼓励严谨治学,提倡深入浅出,返博为约。文章力求平实、活泼、流畅,反对晦涩、冗长以及故弄玄虚。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的全部报刊所倾力关注的,决不是理论学术研究的浮光掠影或一鳞半爪,而是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成长和全部景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将于2008年10月起正式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主办,每周2期,每期8版,国内公开发行。
     特此敬告学术界,并诚挚地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继续得到学术界、期刊界和广大学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及爱好者一如既往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网站

TOP

TOP

新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筹备工作汇报会在社科杂志社召开

努力把《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办成国内外知名哲学社会科学报刊

    9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等院领导视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听取新版《院报》编辑、筹备情况,并出席新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筹备工作汇报会。副院长高全立、武寅副院长、黄浩涛秘书长一同视察并出席会议。院领导还审阅了试出版的新版《院报》的样报,对样报给予充分肯定。
    王伟光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指出,新版《院报》在整个工作中突出了队伍年轻化、管理严格化的趋势,根据奎元同志的指示精神,院党组的改革精神和院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发展一报一刊的精神,今年5月正式决定《院报》由办公厅转到杂志社办。这是奎元同志和院党组办好院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办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措施,也是我院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工作。办好一报一刊,做好《院报》改版工作,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明确办报宗旨,把新版《院报》办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论坛、党和国家思想宣传的喉舌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窗口,办成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刊。要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国际性和可读性,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坚持“双百”方针,做到文字、思想和内容活泼多样相结合。
    王伟光要求,杂志社在响应院党组的改革精神中,《院报》改革是杂志社改革的试验田,可以带动杂志社的整体改革。要争取以新人、新事、新版、新面带动新品质、新起点、新气象,以改革精神为指导,使我们的《院报》能够在文化产业中走出一条新路子。在《院报》发展和改革过程中,院党组和相关职能部门会全力支持,杂志社要明白自己所从事的是开创性的工作,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真正成为改革先锋。要树立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奋发图强的意识,加强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真正把工作向前推进。
    高全立指出,院党组把院报从办公厅移交到杂志社,是对杂志社的一种信任,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新报是一个开头,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价值被认可;要不断研究办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办出自己的特色、特点和水平;要把握好办报方向,服务于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武寅要求,首先要认清使命,明确职责。前提就是认清形势,认清在全院当中新版院报所处的地位,认清在全院改革中新版院报所处的地位。“新”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好传统的继承,继续前进,办出新面貌;“新”要与高联系在一起,意味着更高的起点和目标。第二,要把长远目标和务实精神相结合,起步要稳,步伐要扎实有力,确保报纸质量,质量第一,数量服务于质量。第三,要积极探索,开拓进取。牢记伟光院长的五性四使命,在栏目设置、文章长短、学术性和时效性、信息量和深度矛盾方面,特别是明确报纸“变”与“不变”方面,要不断开拓创新,切实把报纸办好,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黄浩涛指出,院报移交社会科学杂志社,本身就是社科院改革的产物,所以要用改革的精神完成这件事,努力创造新的起点和高度。作为中国社科院报,要有自己的特点,摸索出自己的道路;要继承并创新,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编辑、记者队伍;新版《院报》编辑记者是个年轻的队伍,要保持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向老编辑们学习,努力传承杂志社几十年来的丰厚积累,提高自己、磨练自己,成为社科院最优秀的编辑记者队伍。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汇报了新版《院报》筹备情况。他说,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在职能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新版《院报》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新版《院报》组织机构、风格和定位已经明确,人才引进工作进展顺利,杂志社要将《院报》编辑部作为全社改革的试点,通过建章立制,推进改革,更好地服务全院工作大局。杂志社全体同志将努力工作,办好“一报一刊”,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院报》移交协调小组组长、人事局局长王苏粤,《院报》移交协调小组成员、办公厅主任施鹤安、副主任孙海泉分别发言。新版《院报》编辑部负责人和记者代表也先后发言。新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

TOP

中华读书报 日期: 2008年10月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全新改版明天亮相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争做反映中国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媒介
王广



--------------------------------------------------------------------------------




  本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不久前决定,从2008年10月起,将《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改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据悉,新版《中国社会科学院报》10月9日将与国内外读者见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辑高翔介绍说,作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的面向全国理论界、学术界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学术报
纸,《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将与《中国社会科学》相辅相成,努力成为深刻反映时代精神、中国经验和学术前沿的权威阵地,成为切实引导、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高端媒介,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当代智慧和精神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推动者、欢呼者和见证者。

  以“我们所关注的,是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成长和全部景观;我们所从事的,是以人文的视角报道中国、观察世界”为编辑理念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报》,主要辟有要闻、学界、深度、前沿、学锋、域外、学林、学府、后海等板块(栏目)。报纸鼓励撰稿者运用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出新观点;提倡坦诚的、平等的、说理充分的批评与反批评;注重对国内外社会思潮、学术动态的分析和评介。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学术报刊编辑出版机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际社会科学杂志》6种学术期刊。据了解,杂志社将充分利用自身比较健全的编辑出版体系,使《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充分发挥报纸时效性强、读者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更加迅捷、深刻、有力地切入时代生活。

TOP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诚聘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诚聘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面向全国理论学术界的大型综合性理论、学术报纸。本报坚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的思想成长与全部景观,以人文视角报道中国、观察世界。每周两期,每期对开八版,国内公开发行。
因事业发展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现面向全国招聘:
新闻部主任1名,副主任1名;
     编辑5至10名;记者5至10名;美术编辑1至2名;
     广告发行部经理1名。
一、要求
     1. 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 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专业训练;
     3. 本科以上学历;
     4.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二、待遇
     根据应聘者情况,采取调入或聘用方式,待遇从优。
三、联系方式
     联系人:周群 张博云
     电话:010-84040951 010-84047085
     E-mail: zhouqun_ssic@163.com        zxf_ssic@163.com
通讯地址: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158号《中国社会科学院报》综合部 1007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