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2018年07月12日 17: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郑成宏 黄亚楠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郑成宏 实习记者黄亚楠)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乌丙安先生,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组织(FF)全权会员,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会员;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内外18所大学客座教授。
乌丙安先生1953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为首届民间文学专业研究生。1955年毕业后在辽宁大学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长达45年;1998年荣休后,又在多所大学兼职继续从事民俗学教学与研究长达19年。数十年来,他兼任数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担任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编委、辽宁卷主编,先后应邀到日、德、韩等多国多次讲学。2002年起,担任我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我国村落普查和木版年画抢救等多项调研工作;自2003年担任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以来,一直参与国家非遗保护工作和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立法起草听证会,主笔编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书》,提出的若干具体建议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近15年,他积极奔走在非遗保护第一线,为我国非遗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出力献策,在我国成功列入《非遗公约》名录(名册)的项目中,约有三分之二的项目论证都有他的心血付出与科学审定,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乌丙安先生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民俗学大家,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他以《民间文学概论》、《民俗学丛话》、《中国民俗学》、《民俗学原理》、《民俗文化新论》、《中国民间信仰》、《神秘的萨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八卷本)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里程碑意义的民俗学专著,为中外民俗学研究、民俗学专业教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学理支持做出了引领性的卓越贡献,在当代民俗学史册上,被誉为“我国第二代最富有声望的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的学术成果曾两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著作奖”,两次荣获辽宁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乌丙安先生荣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人事部和文化部颁发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8年1月先后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和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两项荣誉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报曾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刊登过关于乌丙安先生的《钟敬文“来作丹东十日留”》、《乌丙安:民俗传统是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的根脉——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大家乌丙安”与“大家的乌丙安”》三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