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民间艺术精英竞摘“山花”(组图)

民间艺术精英竞摘“山花”(组图)

民间艺术精英竞摘“山花”(组图)


和讯网 2008年09月29日04:03   来源:广州日报


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10月开幕

  民间艺术精英
  竞摘
  “山花”
  
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10月开幕


  今年10月10日至13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广州市番禺区委员会、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山花奖中国民间飘色(抬阁)艺术展演与评奖活动”将在广州番禺区沙湾镇举行,届时,来自全国7个省、自治区的9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伍、22个节目将参加民间艺术展演;来自全国16个省、自治区的25支飘色(抬阁)队伍、27板色将参加飘色(抬阁)展演与评奖,竞摘“山花”。
  本报记者
  陈志凌
  通讯员
  珍珍


  十大主题特色鲜明
  本届艺术节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十大主题活动个个都是亮点,包括有“中国民间艺术飘色(抬阁)踩街巡演”、“中国民间歌舞展演”、“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论坛”、“广东省古村落摄影展”、“广东音乐"何氏三杰"(沙湾)作品音乐会”、“送欢乐下乡、建农家书屋活动”、“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评奖”、“水上飘色”、“流金飘色——第七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颁奖暨闭幕式电视文艺晚会”。
  沙湾镇委书记梁桂明提到,沙湾是民间艺术之乡——广东音乐之乡、飘色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沙坑醒狮、沙湾飘色和沙湾砖雕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本届民间艺术节期间,无论是参与展演与竞逐“山花”的队伍,还是各地来过节、看热闹或者旅游的观众,都将深度接触到美不胜收的沙湾景色。


  沙坑醒狮夺奖无数
  作为第一批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沙湾镇的沙坑醒狮多年来夺奖无数,沙坑村赢得了“中国龙狮之乡”的美名。其创新之作《雄师勇攀奥运——英雄刘关张》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和广州市宣传文化精品奖。人们可以在此次艺术节上一睹沙坑醒狮的风采。
  此外,梁桂明说,艺术节期间,游客除了可以欣赏到各种民间艺术,还可以到沙湾看美景、看雕塑:沙湾兰花和沙湾雕塑都是远近闻名。
  沙湾养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极具观赏价值的叫做报岁兰。而本次艺术节将连续3天举办兰花展。
  沙湾雕塑也是远近闻名,在沙湾古镇安宁街和一居、三坊、十三里的石街石巷内,不少祠堂、庙宇的横梁斗拱上都饰有精美的木雕、石雕、灰塑、砖雕,纹饰精美,为明、清时代的风格,其中有不少是上乘之作。而沙湾最核心的文化资源是其“三街六市”的粤中地区典型商业市镇格局,尤其是那约7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更是南粤文化的瑰宝——这也成为此次艺术节的亮点之一。


  重头戏 飘色《古镇神韵》
  高5.6米 13个小孩参与表演

  本次艺术节活动中,民间歌舞展演的部分中,重头戏莫过于竞逐山花奖的飘色展演,全国出动了26支队伍各施各法,而广东省也有10支队伍参赛。其中沙湾镇飘色协会表演的《古镇神韵》锐意创新,被称为最有望摘得“山花”的实力大作之一。
  沙湾镇飘色协会的飘色师傅们向记者介绍,《古镇神韵》突出表现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粤剧戏曲故事《游龙戏凤》、民间传说《三田和合》和飘逸兰花、古建筑牌坊以及南国醒狮舞等文化艺术元素,更别树一帜地把奥运题材融会当中,显得异彩纷呈。
  飘色师傅说:“《古镇神韵》全件高5.6米,有13个小孩参与表演,这些小孩子站姿巧妙,他们好像站在一棵树上,或者踩在茶壶顶,看起来有一种凌空的微妙,这就是飘色的特点。整件作品显得比较精致和细腻,除了13个小孩站立奇特,手中挥洒着饰物显得姿势优美等主体特征外,作品中还点缀着生活中常见的如兰花、盆栽、枇杷、蕉叶、功夫茶具等,杰出青年艺术家何世良还为该作品作了一个古建筑牌坊点缀当中,使整件作品意境浓郁,充满南国风韵。另外,作品中的龙头会喷水,茶壶里也有茶水倒出来,更添作品活力。”
  行内评称,《古镇神韵》突出体现了沙湾飘色的“精巧、紧凑、表现内容丰富、文化意境浓郁”等优点,但同时也创新和改进了“演员比较小、传统的飘色离地不超过3米”等缺点。
  飘色师傅告诉记者:“本次的《古镇神韵》做得很高,有近6米,一看就有大气的感觉。此外,我们之前的飘色小演员,一般选的是4至5岁的,但发现这些小演员们表演时会打瞌睡啊、流鼻涕啊什么的,于是也向别的地方学习,把小演员的年龄改大,这次我们的13个孩子,为8~11岁,有男有女。年龄大些的小演员,不但比较可爱,而且你知道,飘色演员是无需专业培训的,沙湾的孩子们从小看到大,看得多了就自然懂得站在色板上如何表演和挥舞饰物,所以,选用大点的孩子,他们看得多,表演自然熟悉而丰富得多。”
  另据悉,在发展中,沙湾飘色《古镇神韵》的“色梗”(即巧妙承受演员重量的部分)也在由细变粗,适应增大了年龄的演员那更大的体重。
  目前沙湾飘色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有制作技艺的骨干近20人,镇内4个村的表演队合计800人,而经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和革新,飘色由一屏一两飘发展到多屏多飘,还有“水色”、“春色”、“秋色”等。


  何为飘色?

  飘色,又称抬阁、走阁、重阁、高台、彩架等,凌空撑起的叫“飘”,底下或站或坐的叫“屏”,中间以一根经巧妙伪装的“色梗”连接,以屏带飘,屏飘相连,设计精巧,讲究力学。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个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
  沙湾飘色巡游叫“出色”,飘色巡游活动每三年一届,整个巡游队伍连绵二三公里,浩浩荡荡、鼓乐齐鸣,所到之处,观众水泄不通,风光一路迤逦。
  沙湾飘色始于明末清初,有“凝固的戏剧、活动的雕塑”之称,于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堪称南国民间艺术奇葩。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