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是世界人类学民族学最有影响的学术团体。从近十多年来四届世界大会和最近一次中期会议的主题变化,如第14届“21世纪:人类学的世纪”,第15届“人类/自然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第16届“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第17届“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2014年中期会议“人类学的未来”。可以看出: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人类学民族学变得越来越面对现实社会,出现了专业化、组织化、区域化等三大趋势。如果说21世纪的人类学民族学就是亚洲的人类学民族学,那么,经过第16届世界大会洗礼、最近几届世界大会和中期会议锤炼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未来在亚洲、在世界范围,可能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引言
几年前,时任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彼特J.M.纳斯教授和笔者联合主编了《当今国际人类学》一书。该书的英文版和中文翻译版,在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2009年7月)之前,已经正式出版了。这本书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5个专业委员会的角度,讲述了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历史、学术现状、热点重点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国新闻媒体和国际同行的关注。
由于编写出版了上述的著作,这些年来,经常会有人类学民族学的同行(特别是年轻学者)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主要讨论了哪些热点和研究了哪些难点问题?”因此,笔者撰写此文,试图给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界各位同仁提供一个参考答案或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资料。作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中文简称“联合会”,英文简称“IUAES”)领导层的一名成员,笔者主要从这个当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组织的角度,记述这个全球性学术团体近些年所组织的大型学术活动及其议题的变化,讲述这个学术组织自身发生的一些变化,由此,洞察最近几年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热点议题和发展动态。即从一个全球性大型学术组织及其领导策划的大事件视角,把握当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最新学术脉动。
一、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主题和发展动向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是一个由社会人类学、民族学、生物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学者及相关教学科研机构组成的全球性组织。自1934年开始,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通常每五年举办一届。在各届世界大会之间四年时间里,还召开了多次中期会议。
(一)第14届世界大会:“21世纪:人类学的世纪”(1998)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4届世界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人类学的世纪”。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世界大会,各国学者都希望通过这届大会,总结100年来走过的路,展望21世纪的发展前景。大会指出,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人类学主要研究原始落后民族,其学术传统是以前工业化社会为研究对象,探索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世界各国各地区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动。本届世界大会提出了21世纪人类学民族学需要加强研究的有六个主要方面
1)都市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发展;(2)全球化时代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3)新媒体、高科技的传播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都市中不同文化的碰撞;(4)对资源开发的应用人类学研究;(5)生态环境保护的人类学研究;(6)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族群及其经济社会活动。
(二)第15届世界大会:“人类/自然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2003)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5届世界大会的主题为“人类/自然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本次世界大会让人们意识到:人类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包括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污染严重、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和贫困增加等。这届大会上,一些专题会议或全体会议的议题,令人印象深刻。这些热门的议题分别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人类生态学:环境变迁中的人类适应”、“语言学和数学:不同民族认知的神经生理基础及其符号表征”、“饮食和健康”、“医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旅游及其人类学/民族学后果”、“全球生物伦理和生活质量与环境”和“森林管理、气候变化与人类未来”。
(三)第16届世界大会:“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2009)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的主题是“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在这届世界大会的217个专题会议中,其独立召集人和联合召集人,共来自近7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学者独立召集或与国外学者联合召集的“专题会议”超过半数,有110个,充分显示了中国学者作为东道主的积极参与热情。这届世界大会标志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从第四代学者到第八代,共五代学者和学子在这届世界大会上的集体亮相,特别是成熟的第五代学者的领头作用和新兴的第六代学者的突出表现,标志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群体崛起。我们自信地可以预期,未来的5-10年,将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高速发展期,必将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类学民族学家,必将产生一批享誉国际学术界的科研成果。
(四)第17届世界大会:“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2013)
大会组委会主席、曼彻斯特大学人类学教授约翰.格勒希尔在向全世界人类学者发出邀请时,讲到:“尽管曼彻斯特是与工业革命紧密相连的城市,但是,如今曼彻斯特已经开始再次思考自己作为后工业化的城市。当代人类学需要再次定位自己的学科内容,以适应快速变迁的世界,我们的会议主题为:‘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
这届世界大会基本达到了它的三个预期目标:第一,这届大会涵盖了人类学民族学的所有分支学科和全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所有研究兴趣;第二,这届大会作为一个世界性学术平台,高密度地展示了人类学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性;第三,这届大会已经把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未来发展,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五)2014年中期会议:“人类学的未来”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小泉润二教授在欢迎词中,对会议主题——“人类学的未来”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一方面,所谓“人类学的未来”,既指的是广义上人类学的未来,也指的是人类学不同分支学科的前途以及人类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所谓“人类学的未来”,还包括带有人类学知识的未来生活。
二、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三大发展趋势
20多年前,笔者发表了一篇文章,探讨当代西方人类学发展的四种趋势。这次,试图探讨的是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三大发展趋势,主要依据十多年来笔者对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这个世界性学术组织的观察和了解。笔者认为,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专业化、组织化、区域化等三大方面,具体分述如下。
(一)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专业化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现有30多个专业委员会,各自专注于人类学的某一研究领域。这些委员会既可以独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术活动和研究项目,也可以参与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上,世界各国各地区人类学民族学者发表了论文4000多篇,涉及了40多个分支学科或专业研究领域:
(1)分支学科有20多个:考古人类学、发展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传播人类学、企业人类学、环境人类学、历史人类学、人文生态学、法律人类学、语言人类学、数学人类学、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体质人类学、科技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心理人类学、体育人类学、理论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都市人类学、分子人类学、生物伦理学、紧急人类学等;
(2)专业研究领域也有20多个:性别研究、文化多样性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关系研究、民族认同研究、宗教研究、移民研究、老年人与老龄化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研究、艾滋病研究、流行病研究、人权研究、食品与营养研究、全球化研究、土著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博物馆研究、文化遗产研究、游牧民族研究、中东地区研究、文献研究、灵长类动物研究等。
由于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有一批分支学科或专业研究领域(如都市人类学、影视人类学、发展人类学、历史人类学、环境人类学、企业人类学、教育人类学、旅游人类学、医学人类学、体育人类学、法律人类学、分子人类学、老年人与老龄化研究、儿童与青少年研究、艾滋病研究、流行病研究、食品与营养研究、性别研究、移民研究等)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等。目前,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建构,进入了一个全面扩展和不断创新的阶段。
(二)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组织化
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组织化主要依托两大因素:一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内部的专业组织化,即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并由其召集本分支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学者;二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人类学民族学的区域组织化,即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都设立了本国或本地区的联合会,如印度人类学联合会;有的国家还有几个不同名称的学会,如日本除了日本文化人类学会之外,还有日本人类学会、日本人类学工作坊、日本的日本人类学研究会、日本民俗学会、日本体质人类学会、日本灵长类动物学会等,共6家;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理事会。相应地,当代全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的组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在举办5年一届的世界大会和一年一次的中期会议,各专题主要由联合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来组织。比如,在第14届世界大会(1998年,美国威廉斯堡)上,联合会所属19个专业委员会召集了46个专题会议。在第16届世界大会(2009年,中国昆明)上,联合会所属29个专业委员会,有老年人与老龄化研究、艾滋病研究、儿童与青少成研究、企业人类学、民族关系研究、食品与营养研究、性别与女性研究、全球化研究、人文生态学、人权研究、土著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数学人类学、影视人类学、都市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理论人类学、紧急人类学、游牧民族研究、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研究、移民研究、医学人类学和流行病研究、数学人类学、语言人类学等23个专业委员会组织了70多个专题会议。在2014年中期会议(日本千叶)上,联合会所属的15个专业委员会组织了20多个专题会议。比如,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企业人类学委员会等分别组织了3个专题会议,游牧民族研究委员会、人权研究委员会、儿童与青少年研究委员会、理论人类学委员会等分别组织了2个专题会议,人类学与环境委员会、中东研究委员会、土著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委员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委员会、语言人类学委员会、医学人类学与流行病研究委员会等各自组织了1个专题会议。
第二,2014年中期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不但得到上述日本国内6家人类学学术组织及相关学术团体的支持,而且得到11家国际性的、国家级或地区性的人类学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如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理事会、美国人类学联合会、巴西人类学联合会、巴西社会科学研究生和研究中心联合会、东亚人类学联合会、欧洲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印度人类学联合会、韩国文化人类学会、东亚人类学会、“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等。这些日本国内外学术团体单独或联合组织了20多个专题会议。比如,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理事会为庆贺成立10周年自己组织了一个“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的过去与未来”专题研讨会,还跟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日本文化人类学会两家联合组织了一个主题为“都市未来”的专题会议。美国人类学联合会和日本文化人类学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主题为“大众议题和多学科视角:全球化、移民与流行艺术”的专题会议。欧洲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与日本文化人类学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主题为“人类流动的关键词:一个比较文化的视角”的专题会议。印度人类学联合会与日本文化人类学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主题为“人类学联合会的50年历程:对人类学与国家的反思”的专题会议。韩国文化人类学会与日本文化人类学会联合组织了一个主题为“韩国的日本人类学与日本的韩国人类学”的专题会议。日本的日本人类学研究会和日本人类学工作坊联合组织了一个“庆祝日本人类学工作坊30周年和庆祝日本的日本人类学研究会13周年”学术会议。总之,日本2014中期会议名义上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与日本文化人类学会联合举办的。实际上,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理事会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可以看出,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和世界人类学联合会理事会之间的合作趋势日益明显,前者下属的各专业委员会,后者所属的各个(国际的、国家的、或地区的)学术团体,在组织各类专题会议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动员和组织作用。简言之,目前人类学民族学的国际会议,其专业组织化和区域组织化的程度已越来越高。
(三)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区域化
在筹备第16届世界大会的过程中,我们于2008年4月整理了世界各地拟参会人员的报名情况:共6124人,来自五大洲103个国家。其中,亚洲4030人、欧洲935人、非洲113人、北美洲585人、中南美洲181人、大洋洲103人。到2009年7月正式开会时,实际参会人数约5000人,减少了约1000人。尽管如此,第16届世界大会依然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历届世界大会参会人员最多的。
参加第17届世界大会(2013年,英国)的代表共有1340人,来自69个国家。其中,有660多人来自欧洲的(约占参会人员的一半,其中英国学者超过欧洲学者总数的40%)、约260人来自南亚、约170人来自东亚、近150人来自美国、有40多人来自加拿大、约120人来自南美洲,不足50人来自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等地区。与我国2009年在昆明举办第16届世界大会约5000人的参会规模相比,前后两届大会的规模明显都太小了:2003年在意大利举行的第15届世界大会的参会规模只有约700人,2013年在英国举行的第17届世界大会的参会规模只有1340人。这再次证明2009年在我国昆明举办的第16届世界大会是相当成功的,是可以让中国学者引以为豪的。
日本2014中期会议的参会代表超过1000人(其中,参加IUAES中期会议的有880多人,参加JASCA有关会议的有200多人),可能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中期会议。2015年的中期会议还继续在亚洲举行,于2015年7月15-18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由法政大学承办,其主题是“重新想象社会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边界”,参会代表500多人。
可以看出,欧洲和北美洲历史上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强势地区,从2009年到2015年,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人类学民族学非常活跃,发展势头特别猛,学术成果显著,大有要赶超欧美老牌强国的势头。
三、思考与展望
(一)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现状的一点思考
2011年初,笔者在整理2009年在昆明召开的第16届世界大会的有关论文时发现,有一部分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者所调查内容和研究的手法,依然是西方古典人类学和民族学的那一套,他们更多关注的是乡土的村落社会、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的人情礼仪等,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如食品安全、经济社会结构变迁、产业转移、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产权制度等众多热点话题都关注极少。与上述的同行有所不同,近些年笔者与几位同仁对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2011年4月,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代表团的秘书长,笔者正式地或非正式地走访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协会、英国及英联邦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肯特大学、萨塞克斯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英国人类学的相关机构和学者。在访问英伦期间,我们感受到了英国人类学家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2011年4月5日,我们到萨塞克斯大学全球化研究学院,拜访了英国及英联邦社会人类学家联合会主席詹姆士·费尔黑德教授。詹姆士·费尔黑德主席跟我们当面谈到:目前,英国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两个主要特点是:对现代科技革新的研究较多、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关注较多。2011年4月6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博士丹尼尔·罗博兹也对我们谈到:一些人类学家不愿意跟政府合作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力图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其实,这种做法不可取,人类学家应该正视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问题。我们所知道的英国人类学那套东西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了,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却依然一无所知,至今还以为马林诺夫斯基的那一套是最正宗的人类学。英国社会人类学现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值得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给予关注和思考。
(二)对当今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前景的几点展望
在工业化时代,经典的人类学民族学以探讨和还原过去的传统社会文化为主要任务,但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人类学民族学应该如何谋求生存和发展之道呢?
自1998年至今十多年来,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主办的四届世界大会的主题依次为:第14届世界大会是“21世纪:人类学的世纪”(1998)、第15届世界大会是“人类/自然的相互作用:过去、现在和未来”(2003)、第16届世界大会是“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2009)、第17届世界大会是“培养人文精神、面对现实世界”(2013)。最近4届世界大会的主题变化,反映出全球人类学民族学家经历了从对20世纪的回顾、总结和反思,到对21世纪的展望和思索的过程。经历这个痛苦的整体性、系统性思考过程之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人类学民族学变得越来越直面现实的经济社会生活。特别是,从欧美人类学民族学同行身上,我们感觉到,他们与时俱进的步伐似乎比我们要快一些和大一些。
与此同时,当今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发展出现了三大趋势:专业化、组织化、区域化等。历史上,欧美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发达地区,最近一些年亚洲的人类学民族学比较积极和活跃。几年前,第16届世界大会在亚洲的中国举行,2014年的中期会议在亚洲的日本举行,2015年的中期会议还在亚洲国家举办,即2015年7月15日-18日在泰国首都曼谷法政大学举行。如果说21世纪是人类学民族学的世纪,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21世纪的人类学民族学就是亚洲的人类学民族学呢?如果是这样的话,经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洗礼、最近几届世界大会和中期会议锤炼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未来在亚洲、在世界范围,是否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扮演重要的角色呢?
作者: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