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情浓毕业季,非遗传心声”南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2016届毕业生欢送活动成功举行

“情浓毕业季,非遗传心声”南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2016届毕业生欢送活动成功举行

2016年6月7日下午,“情浓毕业季,非遗传心声”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2016届毕业生欢送活动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王建、副校长傅康生出席并讲话。校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学工处、团委及社会发展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各个领域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专家齐聚一堂,与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互动。
精彩的大型空竹表演和花式跳绳《金陵绳韵》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首席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祝宏俊致欢迎词。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建、副校长傅康生及相关部门领导代表学校接受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们捐赠的代表藏品。我校吴新蕊、李凯、郭聪、董文和吴兆伟五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和考验,被非遗师傅们收为弟子,现场举行了庄重的拜师仪式。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秘书长万宝宁与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张明明为我校“扬华夏风情,展非遗文化”系列活动中的获奖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毕业生代表江颖杰同学回忆了自己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习期间、参与过的与非遗有关的活动和课程,追溯了大学四年和非遗密切相关的青春时光。
副校长傅康生对到场的非遗专家和青年学子致以感谢和赞扬,同时也提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及新一代的青年应当承担起的传承重任。傅校长指出,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式微,在这样一个迅速现代化、实体化、全面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各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历史传承保护中非常重要、尤其应该关注的内容。他诚挚地感谢我校一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重视并致力保护的老师,并赞扬了南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成立以来所取得的诸多优秀成果及长远规划。他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普通而又简单的手工技艺,每一项非遗背后都是中华传统力量与传统之美的凝结,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多去探寻传统非遗在当下和未来的新生之路,发扬血液中的中国基因,以引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新风尚,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同时,他还对毕业生们寄托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们不以毕业为终点,继续努力,继续学习,怀揣着热情、责任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保护事业中去。
舞台节目精彩纷呈。悠扬顿挫的南京白局《秦淮游》让师生们现场领略了这种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元曲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古朴悠远的古琴独奏《流水》,将观众带入了独有的情境中,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它是汉族文化中的瑰宝。此外,胡杨社团的少数民族歌舞表演《走黑马》、《太阳公主》等兼具古典与现代的特色,让人眼前一亮。最引人注目的是保加利亚歌舞团,表演者们身着异域服装,身姿优美、奔放特烈,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带领观众去寻觅那份异乡风情。毕业生歌曲表演《最初的梦想》、相声表演《毕业杂谈》让大家回忆起大学四年短暂却美好的时光。
活动现场还为各个非遗传承人设置了手工互动帐篷。参与活动的观众能够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互动,学习秦淮灯彩、传统剪纸、中国结、布艺香包、根雕木雕、微雕、泥人泥塑、空竹、糖画、皮影戏等非遗手艺的制作技术手工技艺,同时还可以观摩选购琳琅满目,各有特色的非遗作品——精致小巧的微雕、香气四溢的荷包、带有异域风情的保加利亚手工针织……每一个非遗传承人都展示了绝佳的手艺,并热情地和观众进行交流和互动——糖画师傅为大家设计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图案,剪纸师傅热情地为同学们剪出许多“福”“寿”等字,秦淮花灯的摊位上,观众认真地跟着师傅学习扎花灯的手艺,微雕师傅细心地向大家解释微雕的运作原理……场面热闹非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生命的记忆,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为展现中华文化精粹,守望传统之美,南京师范大学依托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的资源,先后举办了“新农村建设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调研、“扬华夏风情,展非遗文化”非遗知识竞赛、中阿剪纸艺术讲座、“秦淮灯彩”扎花灯大赛等一系列非遗主题活动,激发唤醒新时代青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情。此次“情浓毕业季,非遗传心声”主题博览会,更为我校毕业生奉上一场精神盛宴,成为一份难忘的毕业礼物!相信新一代青年将肩负起传承的历史重任,做传统与非遗的守望者和传承者,任重而道远。(文/社发院 徐矜婧 图/社发院 康璐玮)转自:http://sfy.njnu.edu.cn/student_i ... sid=25&nid=5335

[ 本帖最后由 任有海 于 2016-6-14 20:05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