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第四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第四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2015年8月31日,第四届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在中文堂开幕。本次活动积极响应中山大学“坚定不移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号召,积极营造中文学科研究生“人心向学”的氛围,从中山大学“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出发,旨在搭建中文学科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拓宽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智慧。
  本届论坛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作为点评嘉宾,与参会的51名博士生热烈交流,共享学术盛宴。与会的博士生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一流高等院校,与会论文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传统戏曲学等多个领域。与会者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学术新见,在中文堂展开一场场智慧的交锋。
  论坛为期三天,前两天共设有8个分组,第三天上午则设竞赛专场,参赛者从之前的全文匿名评审中择优入选。论坛期间,参会代表各抒己见,热烈讨论。首先,参会代表就自己的论文进行约15分钟的陈述。论文作者发言完毕,评委老师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意见与建议。参会代表在点评过后,对评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参会代表以及旁听的同学也就发言者的研究题目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会场气氛热烈而友好。与会者都表示这次讨论获益匪浅,评委老师的建议提供了多种思路,对论文的进一步提升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最后在竞赛专场中,经过评审老师的现场审议与商定,三篇论文获优胜奖,四篇论文获提名奖。
  此次论坛进一步加强了我校与国内(含港澳地区)各高校博士点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博士研究生跨专业、跨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合作能力。论坛为参会博士生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学术平台,通过与各领域的学者交流,使其获得更广阔的思考角度和具备创新意识的研究思路,从而锻炼其自身的学科研究能力,提高学术综合水平。老师与同学们均对此次活动予以很高评价,并希望此类活动继续举办。

http://chinese.sysu.edu.cn/2012/Item/4442.aspx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论坛分组安排:
组别时间、地点姓名学校论文题目点评专家
A131日上午(8:30-12:00)
中文堂912室
蔡智力台湾辅仁大学《四库全书总目》“易学观”的探讨刘湘兰、陈志勇、徐燕琳(华农)、
陈文婷复旦大学槟榔——南朝的文化符号与南北文化交锋
丁玎华东师范大学论《史记》之《伯夷列传》传文形态及其文史内涵
——以先秦典籍之经传关系为核心
李梦圆复旦大学明清小说评点中的“学”范畴
宋威山南京大学国尚师位:先唐释奠礼嬗变考论
吴志廉香港中文大学龚自珍“词出于《公羊》”说新解
A231日上午(8:30-12:00)
中文堂601室
窦金龙南京大学一份刊物的浮沉——《时代的报告》从创立到停刊(1980-1983)陈剑晖、郭冰茹、刘卫国、
高翔宇北京大学从“启蒙妇女”到“发现儿童”
——胡彬夏与近代中国女性形象的建构
凌孟华西南大学俞平伯谈“宣传”和“党”的一篇佚文
——兼及非文学期刊的作家佚作发掘问题
马春光山东大学论穆旦诗歌对现代“异化”个体的抒写
孙莹中山大学拨开时间的迷雾——论寻根文学发生的历史语境
余阳中山大学论“克制”对“自由”的扩容——以冯至前中期诗歌之对比为中心
B131日下午(2:30-5:30)
中文堂912室
郭亚雄复旦大学《诗序》:封闭之墙与互文之场刘湘兰、陈志勇、钟东
厉运伟四川大学清代《诗序》研究与《诗序》尊废之争
叶菁暨南大学北宋党争影响下的笔记小说创作
郑学南开大学清末民初的实验性写作:易顺鼎对七古文体的突破与革新
周密浙江大学音乐视角下唐宋步虚词源流考略
B231日下午(2:30-5:30)
517室
陈梦兮浙江大学“教”、“学”新证吴吉煌、孙洪伟、王衍军(暨大)
墙斯北京大学汉语水中运动动词的历史演变与类型学意义
王长林四川大学“咤沙”源流考——兼论词语合流及单纯词的再复合化
谢士华暨南大学韩国燕行文献词群现象探微
张雨薇浙江大学从“必定”等词看《撰集百缘经》的译出年代
C11日上午(8:30-12:00)
中文堂912室
崔媞四川大学自我对象化:略论苏轼诗歌自注及其生成李晓红、史洪权、徐燕琳(华农)
杜庆英南开大学词笔与书笔
傅根生南京师范大学论古典诗学句法研究的学科守界与体系架构
高思中山大学唐代墓志中的纯儒形象与思想研究
彭敏哲中山大学民国学词教材探析
——以《填词百法》、《学词百法》、《最浅学词法》为例
王华震复旦大学宋代儒学的微观空间进程——以仙居县为例
C21日上午(8:30-12:00)
中文堂517室
郝丽霞北京语言大学非目的语环境下南亚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施其生、赵春利(暨大)、张庆文(广外)、
黄燕旋中山大学潮汕方言“佮”的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刘凡南京大学试论补语“死”的行、知、言三域
王恩旭北京师范大学双及物句的事件结构分析——以“送”字句为例
王森北京大学从交互主观性与语用规则互动看“对不对”话语功能扩张
张静芬香港科技大学声调的链式演化——惠来普宁案例
D11日下午(2:30-5:30)
中文堂702室
单羽北京语言大学从哈罗德·布鲁姆的宗教观解读《西方正典》魏朝勇、吴晓佳、姚达兑、
李解中山大学试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修辞实践
李雪莲清华大学朱光潜“静穆”观背后的希腊想象
王丁北京大学小议龚贤习画理论之重“法”倾向——兼论文人画理论的内部问题
奚皓晖华东师范大学“新感觉”、电击逻辑与“无”的日本文化主体论批判
D21日下午(2:30-5:30)中文堂517室洪晓婷南京师范大学南监本《南齐书》荻生徂徕批识的校勘价值陈希、杨权
禤健聪
李浴洋北京大学“家法”与“方法”——“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学术观念考辨
王敌非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满文孤本研究
毋丹浙江大学浅论周瑞深的曲作
谢炳军暨南大学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两周礼乐文章
E12日上午(8:00~12:00)
中文堂206室
陈琳琳北京大学《诗余画谱》图文关系研究陈林侠、黄仕忠、黄天骥、李炜、彭玉平
陈燕芳中山大学永乐钦颁佛曲的戏曲史意义
计晓云四川大学贞松堂本、国图藏BD15245号《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研究
徐文复旦大学文学、政治之间的纳入与溢出:
《剑桥中国文学史》对“明清易代”之际的政治、历史与文学叙述
杨水远中山大学王元化第三次“反思”与当代文论的内在转型
姚琼姿中山大学东莞莞城话的小称调
张齐迎香港中文大学汤显祖排击复古说与诗文观省思

TOP

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   
        中山大学“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是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论坛”和“广东省博士生论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12年论坛开始走向全国,得到全国(含港、澳、台地区)众多高校中文学科教师与博士生的关注。论坛旨在为全国中文学科博士生的学术交流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以开阔学术视野,提高创新力。

TOP

回复 3# 的帖子

木有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学。。。

TOP

回复 4# 的帖子

下次我们去不就有了嘛

TOP

回复 5# 的帖子

吴老师正解,这次的确是没有民俗学、民间文学的投稿,本身就有些偏重于文学与语言学方向。

TOP

13年有几篇民俗学和非遗的。
欢迎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