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学界探讨节庆文化发展模式

学界探讨节庆文化发展模式

2015年07月06日 14: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庚辰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 由中国民俗学会、嘉兴市节庆办主办的“21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嘉兴模式’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嘉兴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传统节日文化的当代价值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赵宗福提出,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教化功能,体现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自豪和文化自觉。与春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三大重要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不仅文化上源远流长、流布广泛,而且呈现形态多元、内涵极为丰富。嘉兴地区的端午文化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学界立足已有学术调研成果,进一步探讨嘉兴端午习俗为代表的新兴节会在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节庆文化方面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梳理概括“嘉兴模式”,将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再造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发展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徐赣丽认为,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已成为弘扬地方文化、民众广泛参与、特色鲜明、有良好成效的节庆活动。“嘉兴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政府定位准确、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地方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等多个方面。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所吕书宝深入挖掘了嘉兴端午节庆文化的内涵,并细致分析了嘉兴端午节庆活动的五大亮点:主干习俗发源地的文献支撑、信俗对象充盈内涵的代表性、食俗品牌知名度的高位流播、节庆活动包容的丰富性、三位一体定向积淀的联动性。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副教授宣炳善认为,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是嘉兴的文化源头,也是嘉兴民俗的地域文化发展动力及其转型。 (庚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