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15年6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嘉兴市节庆活动组委会联合主办的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嘉兴模式”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嘉兴南湖之滨隆重举行,它也是2015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来自美国、越南、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山西、安徽、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嘉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一伟主持研讨会开幕式,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国华等领导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2013年以来,中国民俗学会与嘉兴市联合实施《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的嘉兴模式》重大课题研究项目,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今年是该课题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通过前两届在嘉兴的学术研讨,海内外专家学者们在传统节日尤其是端午习俗的历史流变、本真性保护、内涵拓展、活态传承等多个领域和层面作了有深度的探讨和交流。举办“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嘉兴模式’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从当前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出发,立足已有学术调研成果,探讨节日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探索传统节日如何成为社会和谐、人心安定、民众欢乐的重要手段,特别注重总结以嘉兴端习俗为代表的新兴节会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积极作用,提炼21世纪民俗节会的“嘉兴模式”,为中国乃至世界同类民俗节会提供重要的研究个案,并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再造提供极其重要的理论架构与资料参考。
嘉兴地区节日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节俗形式丰富多样。嘉兴端午习俗,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嘉兴是我国端午民俗最盛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端午节已经成为嘉兴最具鲜明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民俗节日之一。7000年前在这里孕育的马家浜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嘉兴市地处太湖流域,为水乡泽国,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和自古以来农业的繁荣,形成了发达的稻作文化和蚕桑文化,以及以吴俗为主流,江南水乡为特色,具有独特性与多元性并存的民俗民风。嘉兴端午习俗具有“吴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水乡泽国”的深厚背景,凸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传承演绎,蔚为民俗文化的洋洋大观,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民俗学价值。2013年,嘉兴市与中国民俗学会联合推出了填补中国民俗研究领域空白的六卷本专著《中国端午节》,成为端午文化的集大成之作。除了端午节外,嘉兴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观潮节、西瓜节、蚕花水会、网船会、灯会、七月七香桥会等形式多样、极富地域特色的传统节会活动。近年来,中国民俗学会以及嘉兴本土的专家学者们对嘉兴的民俗事象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探讨,因此,嘉兴在传统节日的传承与新兴节会的创办等方面,可以说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研讨会具体由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办公室、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嘉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办。
来源:嘉兴市文联 作者:文/耳东 图/盛建生 编辑:黄小小
http://www.cnjxol.com/gov/jxwyw/content/2015-06/23/content_2578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