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文化移通】针尖上的芭蕾

【文化移通】针尖上的芭蕾


    2015年5月6日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郝淑萍为移通学子讲述她与蜀绣的奇缘。其实蜀绣这个词对于我们90后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的人还觉得它是机器可以绣出的,有的人还认为它是织出来的。在听讲座前我也在想蜀绣与普通的刺绣到底有什么区别。今晚郝淑萍大师就为我们解除了疑惑。
    蜀绣在盛唐时期就已有了记载,并在晋代时期蜀绣就被称为"蜀中之宝"。蜀绣有着针法严谨、片线光亮、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等特点。如今的蜀绣也深受人们的喜爱。郝淑萍几十年来坚持绣蜀绣,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绣制了不少优秀作品并被国家收藏。
    如今的蜀绣“放下了架子”从深闺走向市场,且品种也有了突破,从单纯的绣花、鸟、鱼等,到如今绣戏剧脸谱、三星堆,甚至是油画、人物肖像都绣。在传承蜀绣三千年的文化精髓的同时,郝淑萍大师又创新的给它加入了新的元素,让蜀绣独有的文化魅力又能重新显现,并重新获得人们的喜爱。
    经过郝淑萍大师的介绍,蜀绣是用丝线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每幅蜀绣作品都需要投入巨大的心血和成本,才能让针下的生物栩栩如生。所以蜀绣的销售价格与它的投入正本相差很大也理所应当。
郝淑萍在2001年退休后开办了“成都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将蜀绣这一传统工艺带向了市场自由竞争。郝淑萍大师从13岁就开始了绣花生涯,在退休后更是将蜀绣推向了另一个高峰。如今已经成为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听着郝淑萍大师的讲述,我明白了蜀绣能流传至今并能继续深受人们喜爱是多么的不易。每一幅蜀绣的完成都是绣者心血的体现。在郝淑萍大师的不断创新下,蜀绣也能绣出顺应当今人们的喜好的作品,让蜀绣不仅能重受国人喜爱,更让国外的人也热衷于收藏。一根绣花针,带着五彩丝线在软缎丝绡上上下穿行翩翩起舞,就好似芭蕾般优雅。用熟练精湛的技法,让一个个平面的图画变得栩栩如生。郝淑萍大师说她会继续将蜀绣传承下去,并要将这特殊的“芭蕾”跳到自己无法跳动为止。(2014级 通信工程系 何丹)

    一根绣花针,五彩斑斓梦
    一根绣花针,穿过五彩斑斓的丝线,在软缎丝绡上翩翩起舞,好似优雅的芭蕾。而这针尖上的“芭蕾”,郝淑萍大师已经跳了56年。
    我校文化移通“名师大讲坛”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有幸邀请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传承人郝淑萍大师。一边,几条鲤鱼游弋于荷花之间,神情怡然、栩栩如生;另一边,飞天仙女的曼妙舞姿让人浮想联翩,俏皮的熊猫沐浴着阳光,蓬松的毛发闪耀动人……这些活灵活现的蜀绣作品皆出于郝淑萍大师之手。
    “蜀绣已溶入我的生命,而我的生命也全部绣进蜀绣里了。”郝淑萍大师说到。她在这一行度过了50多个春秋,用手中的针线见证了蜀绣50年来的兴衰变迁。她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川访问时,她的单面绣《五条水草鱼》被作为礼品赠予李光耀收藏;1981年,郝淑萍和恩师共同绣制了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芙蓉鲤鱼》座屏;她指导绣制的大型双面绣《九寨沟大熊猫》也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作为回归祖国的礼品。
    2005年,郝淑萍工作的原成都蜀绣厂改制,其他人都离开了这行,而她却义无反顾租下一间铺面,并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
    郝淑萍大师给我们讲起了蜀绣的发展,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享有“蜀中之宝”美誉。蜀绣的精髓在于针法,其特点为平齐光亮、车拧到家、丝理对路。郝淑萍的《红楼群芳图》便用了80多种蜀绣针法,耗时3年多,刻画了《红楼梦》中88位人物及大观园里的“黛玉葬花”、“宝琴立雪”等情景。
    对于针法“蜀绣这门手艺一共有十二大类100多种的针法,要耐住寂寞持之以恒才行。”郝淑萍大师说。为了力求完美真实,绣制出熊猫的憨态、鲤鱼的灵活、金丝猴的敏捷,她会去实地拍照。为了绣雪景,六旬的她还专门跑到西岭雪山观察。
    “该拿的荣誉我都拿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发掘和培养真正热爱蜀绣的年轻人,让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郝淑萍大师表示,“我现在的学生中,‘90后’就有18个,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这辈子就干蜀绣了,我要一直绣到绣不动为止。”郝淑萍抚摸着自己的作品笑着说。眼里温柔如水的笑意,随着千丝万缕的丝线,源源地流进了刺绣里。
    郝淑萍大师把自己一生时间都用在了蜀绣上了,年过七旬的老人,在我校文化移通“名师大讲坛”上足足站了两个小时为我校的师生讲述了她对于蜀绣的一生,她对蜀绣这份情意深深的触动了我,她不仅让我了解了蜀绣的发展,更是让我们学到了坚持的可贵!我要向您致敬,正是因为有了您的坚持,才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下去。(2013级 通信工程 胡朝鑫)

    中华蜀绣传承人郝淑萍,用一生舞动的指尖芭蕾
    她用一根纤细的绣花针,穿过五彩斑斓的丝线,那一抹灵动在软缎丝绡上翩翩起舞,手指间的舞动好似优雅的芭蕾。而这一针尖上的“芭蕾”,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唯一传承人郝淑萍已经跳了整整56年。
    2015年5月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移通——名家大讲坛的演讲现场迎来了这位特殊的“舞蹈”大师。在舞台上这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蜀绣传承人郝淑萍生动传神的向台下的同学们介绍着这一古老的中国文化传统艺术,另一边的舞台上,几条鲤鱼游弋于荷花之间,神情怡然、栩栩如生;几笔清丝勾勒一幅淡雅花枝曼妙让人浮想联翩,俏皮的金丝猴沐浴着阳光,蓬松的金色毛发毛发闪耀动人,当作品呈上台前时台下的同学们都伸长脖子探出身子争相观看,纷纷掏出手机拍下这一生动的作品。
    “蜀绣已溶入我的生命,而我的生命也全部绣进蜀绣里了。”郝淑萍大师在台上清楚的说到。她在蜀绣这一行度过了50多个春秋,用手中的针线和自己的一生见证了蜀绣50年来的兴衰变迁。在台上的郝淑萍大师清楚地记得,郝淑萍大师从自己随身携带的背包中取出了记载了她自己一生作品的书籍,她动情的一页页的翻着她说:这幅是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来川访问时,这幅单面绣《五条水草鱼》被作为礼品赠予李光耀收藏;她指导绣制的大型双面绣《九寨沟大熊猫》也由四川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作为回归祖国的礼品等等令台下的学生老师所动容。
   郝淑萍介绍,蜀绣集中于四川成都,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我国汉朝时期就有 “蜀中之宝”美誉。蜀绣的精髓在于针法,其特点为平齐光亮、车拧到家、丝理对路等一系列有关于蜀绣的详细介绍。“蜀绣这门手艺一共有十二大类100多种的针法,做艺术做针线活的人要耐住寂寞要学会持之以恒才行。”郝淑萍大师说。为了力求完美真实,绣制出熊猫的憨厚可掬、鲤鱼的灵动变化、金丝猴的轻身转体,她会去实地坚持拍照找打最真实的形态。为了绣一幅雪景,年过六旬的她还专门跑到雪山去观察记录。
    郝淑萍大师在讲座的最后说到,我这一生奖励拿了不少,好处也得到的够多的了,我这一生都交给了蜀绣,我在尽力发扬蜀绣,但是蜀绣成就了我,我的后代都没有传承我的手艺,我只是想在我还绣的动的时候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把中华的文化流传下去,让这门手艺永远绽放不老的光辉。(2013级市场营销 李嘉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习华夏精神之真味,开中华学术之新貌,传万世宝典之美文,继仁德大师之楷模,从空山细雨之逍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