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滕王阁名人故事整理
1. 唐高宗三叹王子安
王勃才高八斗,年少成名,被沛王李贤看中,在沛王斗鸡时为助兴写下《檄英王斗鸡文》,传至皇宫,高宗读毕怒而叹道:“歪才,歪才!”,此为一叹。后来王勃写出《滕王阁序》流传甚广,一天当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时,拍案叹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读完诗连声叹道:“好诗好诗!作了一篇长文字,还有如此好诗作出来,岂非强弩之末能穿七孔乎!真乃罕世之才,罕世之才!”。命人传唤得知王勃已逝,高宗喟然长叹,自言自语:“可惜,可惜!”
2. 白居易饯别钟陵郡
白居易贬迁江州三年之后,升任忠州刺史,路过南昌。南昌的官员们久慕他的诗名和酒名,在他到达的那天,在滕王阁上设下盛宴为他践行。洪州都督带着一班官员在滕王阁迎接新刺史,笙歌艳舞,觥筹交错,白居易面对盛宴之景内心却五味杂陈。临别之际,受都督邀请留下墨宝。即《滕王阁-钟陵饯别》
3. 韩文公作记慕高阁
韩愈辗转仕途之时,已是滕王建阁王勃作序一百多年之后。韩愈在少年时,就听说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对滕王阁十分向往。唐时王仲舒重修滕王阁之后,修书给韩愈请他作记文。因而韩愈虽为真正到过滕王阁,却凭着自己对滕王阁的向往以及前人的描绘作出《新修滕王阁记》。
4. 李博士骑鹿游灵阁
晚唐时颇有才气的诗人李涉早年曾在庐山隐居读书,并养有一头白鹿以自娱。一天夜里李涉背诵王勃的《滕王阁序》至洞天欲曙,白鹿见主人如此钟爱滕王阁,便奋起双蹄驼李涉飞往洪都,让它凌空饱览了一番滕王阁胜景,返回白鹿洞,李涉方知是南柯一梦。后来李涉苦读三载终于金榜题名,因着梦中奇遇,出仕之后曾两度到过滕王阁,并作《重登滕王阁》诗。
5. 张若谷设宴待少年
北宋仁宗年间,时年十三岁的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因送兄赴京会试,来到了南昌。一日,他兴致勃勃的前往滕王阁游览。面对这飞阁流丹、层兰叠翠,亭台轩榭、江渡津馆的胜景,不禁诗性大发,援笔蘸墨,一气呵成,写下一首七言诗。刚写完,遇到素来爱才得南昌太守张若谷大人。张大人见他文质彬彬且文笔不俗便高兴与他交谈起来,后于滕王阁中设宴款待少年才子。
6. 王安石拓碑滕王阁
宋神宗年间,刚刚罢相归来的王安石回乡探亲路过南昌。五十多岁的瘦弱老人缓步登上滕王阁,头发花白,面带忧郁,背部略呈佝偻之态,目光仍然坚定如斯。他久久伫立于韩愈《新修滕王阁记》碑刻之前,品吟多时,命人拓下碑刻。然后漫步回廊,举目眺望,但见滔滔赣江缓缓流淌,白波逐浪,远山濛濛,愁云密布。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留下一首诗,然后离开了滕王阁。
7. 苏东坡亲书王勃序
苏东坡才高八斗却仕途不顺,但他性情豁达,磊落豪爽,不以为意,潜心诗词书画。他的书法造诣很高,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成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宋四家”。相传,他酷爱王勃的《滕王阁序》,曾反复吟诵,并亲书全文。后人将苏轼书写的《滕王阁序》刻石立碑,藏于滕王阁内。
8. 辛弃疾谷雨会诗朋
南宋时期,爱国诗人辛弃疾在公元1181年被调任隆兴(今南昌)知府兼江安抚使,这是他第二次来江西。时逢谷雨时节,为排解心中的忧闷,他特地在滕王阁摆上酒宴,遍请豫章文人骚客,雅集赋诗,各抒胸臆。为引导气氛,辛弃疾率先作出《贺新郎-赋滕王阁》,阁外一人自称诗徒要求入阁参加诗会,其他人都瞧不起他,辛弃疾独知他非凡物,延请入阁,后果作出佳作。
9. 文天祥诗咏报国志
南宋时期,深秋时节,肃杀之气在南昌肆虐,风雨飘摇之下,已移建城墙之上的滕王阁勉强保持着最后一点雍容华贵的气度。文天祥身披战袍步履坚定的登上了滕王阁。山河依然壮美,而家国已经破碎,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心潮澎湃,思如泉涌,留下诗篇。
10. 虞道园作文纪新阁
元元统二年,江南行台御史大夫来到南昌,在南昌官员的陪同下,登游滕王阁,见阁已破败不堪,下令重建。新阁落成后,南昌官府特派使者到临川请诗人虞集参加落成大典,并为新阁撰写记文。虞集当时正抱病在家,不能赴宴,但他认为昔日韩文公以能为滕王阁作记,名列“三王”之次为幸,时很大的荣耀,于是欣然命笔,写下《重建滕王阁记》。
11. 朱元璋毁床警臣子
明时,朱元璋始战胜陈友谅便于洪都滕王阁大摆庆功宴,滕王阁上张灯结彩,一片辉煌之景。酒宴之间朱元璋察觉到军中蔓延着的骄傲满足之邪气,为警示臣子,于宴上提及陈友谅之败,为挫一挫骄兵之气,在滕王阁耳厅中当着众人之面下令毁去陈友谅曾用的金床。
12. 卢太学狱中作图记
明朝嘉靖年间,河南大名府浚县的牢狱之中来了一位有名的才子卢楠。卢楠得罪了知县因而被诬陷入狱。卢楠在狱中苦闷抑郁,幸而得到后来的石姓县令的帮助得以在狱中品读书画。这其中,尤以滕王阁图最为打动他,见过此图后,卢楠产生了对滕王阁深深的向往之情,抽出纸笔,濡墨挥毫,一气呵成写就了《滕王阁图记》。
13. 唐伯虎装疯避祸患
明正德年间,南昌出了一个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的宁王朱宸濠。有次,他广选美色并征召丹青妙手唐寅绘“十美图”。唐寅绘图之后,被宁王强留南昌。宁王之妻娄妃爱惜唐寅之才,为避免将他牵扯进来,想方设法的暗示唐寅离开是非之地。一日,唐寅登滕王阁远眺,顿悟“江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景,挥毫泼墨,画出《落霞孤鹜图》并题诗一首,作毕便收到娄妃派人送来的信号,随即装疯,后被宁王遣送回苏州,不久宁王叛乱,娄妃投江,而唐寅因装疯躲过一劫。
14. 汤显祖观赏《牡丹亭》
明万历二十七年,适逢九九重阳,滕王阁的重修工程竣工,江西巡抚在阁中大摆宴席,安排了戏班于阁中演出汤显祖新剧《牡丹亭》并请汤显祖赴宴。在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滕王阁中,牡丹魂梦去来生生死死,汤显祖以及在场观众都被那至死不渝的爱情所感染而不能自抑。《牡丹亭》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汤显祖感叹“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当即欣然命笔,题写了七绝《滕王阁上看<牡丹亭>》二首。
15. 佟蝶仙携蝶寻故园
滕王阁的创建者李元婴,史载其擅长丹青,所绘蛱蝶自成一派,被称为“滕派蝶画”。可惜他的蝶画作品没有流传下来,人们一度认为“滕派蝶画”已经失传。1996年初,滕王阁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滕派蝶画并没有失传!他们的老师佟冠亚先生正是滕派蝶画的继承人,并在开封创办了中国滕派蝶画院。此次他们两人奉师命,千里南下,寻根滕王阁。
16. 郭沫若审判纵火犯
1926年九月十九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师程潜所属王柏龄师攻克南昌,但很快遭到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的反扑而撤离。
十月九日,北伐军再次攻打南昌,形成包围之势。守城将领张凤岐等人令其将城内消防用手摇水龙数十部搬上城楼,喷射出火油和硫磺,,在南昌城四周建起了一道火墙,将北伐军攻城部队阻于其外。滕王阁也因此在大火中化为了灰烬。次年一月十一日郭沫若宣读判决书,处决纵火犯。
17. 姚铁松索联成笑谈
姚铁松来到江西当抚台,上任后,南昌知府李春园按例陪同抚台大人游览当地名胜,二人便到了章江门外的滕王阁。他也想在滕王阁留下点什么,但因为自己的文采不好,所以打算索取李春园的匾额搞出了笑话。
18. 康熙帝书序敕滕阁
康熙帝喜爱研习书法,看到董其昌写的《滕王阁序》真迹十分喜欢,便兴起临摹。康熙四十一年,滕王阁毁于战火,康熙令人将他临写的《滕王阁序》做成石碑。康熙四十五年,一场大火将滕王阁烧毁,奇怪的是近在咫尺的圣碑却完好无损。雍正九年,阁又遭到火毁,圣碑依旧安然无恙,因此留下了圣碑镇火一说。
19. 蔡士英捐俸重建阁
顺治皇帝派蔡士英巡抚江西,蔡士英在江西感叹道滕王阁毁于战火,暗下决心,待时机成熟定要重新修建滕王阁。蔡士英治理江西三年,赤羽渐消,顺治十一年秋,蔡士英带头捐出俸银希望不动用国家税赋,他还亲自撰写了《重建滕王阁征诗文檄》。
20. 解学龙阁畔练水军
解学龙在崇祯五年来巡抚江西,到任后使局势稍安,他也时时惦记想要重修滕王阁。解学龙根据江西川流特点,注重操练水军。当时解学龙在滕王阁指挥演兵声势浩大、威震东南,留下了不少赞誉的诗文。
21. 郭太守为兄勒遗文
明末,河南新乡卫河北安的郭家村除了一对同登皇榜的兄弟进士——郭淐和郭湸。这对兄弟与滕王阁有一段不解之缘。
郭淐看到有关滕王阁的文章对滕王阁有着仰慕之情,期待有朝一日可以登上滕王阁。万历三十一年郭淐任江西学政,工作完成后便在吴达的带领下如愿登上了滕王阁,并做了《记》。回家后他与郭湸说有机会一定要带你去同游这座江南名楼,但很遗憾19年后郭淐病故。又八年后,崇祯三年,郭湸到南昌任太守,每每等阁都会想起家兄,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找出当年所做《登滕王阁记》做成石碑立于阁中,并写了一篇深情的《书兄太史<登滕王阁记>后》刻于碑阴。
(五) 岳阳楼小组传说故事整理
1. 二妃传说
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传说二妃死后成为湘水女神,叫做湘君,又称湘灵、湘妃等。湘君游玩、居住的地方因此名为君山,当地的人们在安葬二妃后,又立“二妃庙”以永久的纪念她们。关于二妃传说的文学史料,最早见于战国时屈原的著名组诗《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等诗篇。这里“湘君”指舜帝,“湘夫人”指二妃。在《九歌•湘夫人》中,从“筑室兮水中”到“灵之来兮如云”的16句,湘君憧憬着如何布置与湘夫人的新居,都全部运用神话材料,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神奇浪漫的意境。汉代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二妃葬于湘山(即君山)的记载。后世的典籍中也多有关于此事的记述。如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中记:“帝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嗣后,丽肠道元的《水经注•湘水》载:“大舜之险方也,二妃(娥皇、女英)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任防的《述异记》也载:“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与坳哭,泪下沾竹,竹文上为之斑斑然。”《群芳谱》、《竹谱详录》等诸书都沿袭旧说。
二妃对舜忠贞不渝的爱情,直至投水殉情的动人传说经伟大诗人屈原咏唱后,不仅增添了浪漫神秘的神话色彩,也吸引了后世文人骚客对这一忠贞爱情故事的赞美。唐贾至的《初至巴陵与李十二张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二》“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在“白云明月”之中“凭吊”湘娥,既是崇敬二妃忠贞不渝的品质,也是对自己远滴异乡的慨叹。
2. 李鲁班修建岳阳楼的故事
唐朝开元四年,有个姓张的大官被贬到岳州(今岳阳市)来当太守。张太守到了岳州之后,愁眉紧皱,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带着几个人出去巡视,顺便散散心,可是转了半天,也没找到个风景好的地方。
太阳落山的时候,太守带着随从转到西门外湖边上,看见前面有个圆形石台,上面建了个小亭阁,亭上挂着“阅兵台”匾额。原来这里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在洞庭湖操练水兵时修的。张太守登上阅兵台,远望无边无际的洞庭湖,顿时感到心胸开阔多了。一个随从对张太守说:“老爷,这里既可登高望远,又可观赏湖光山色,如果在高处筑座楼阁,那该多好呀!”
张太守听了,觉得有些道理,便打定主意,只等良辰吉日,动工建楼。第二天立即出榜,招聘名师巧匠,担任工程总管。
有一天,从潭州(今长沙市)来了一个青年木工,名叫李鲁班,自称擅长土木设计,无论什么亭阁楼台,宫殿庙宇,都能设计得尽善尽美。张太守便命他主管工程,限他一个月之内,画出一座三层、四角、五梯、六门、飞檐、斗拱、盔顶的楼阁图样来。
李鲁班成天躲在房子里,画了又画,算了又算,整整搞了七七四十九天,纸样画了一大堆,不是绘成一座土地庙,就是画成一个过路亭。累得满头大汗,还是没有一点结果。
张太守气极了,他对李鲁班说:“眼下工匠来了这么多,只等你的图了。真该死,你误了我的大事!再宽限你七天,到时候交不出来,绝不轻饶你!”
李鲁班吓得冷汗直冒,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一个人坐在湖边上哭起来了。木工、石匠见他哭得实在伤心,都跑去劝他说:“哎哟,你这个青年人哪,何必这样认真呢,不知道就不知道嘛,好好地在张大人面前认个错就是了。”
也有人说些风凉话:“既然取名鲁班,就一定有鲁班的本领,设计一个小小楼阁算得什么!”
李鲁班听了这些话,便诚恳地说:“各位师傅,我在乡下也做了六年手艺,茅屋瓦房盖过百十来栋,真没有想到画个楼阁图会有这么难呀。事到如今,只好请众乡亲帮帮忙,往后再重重地报答诸位。”
这时,有位白发老人站到人群前面来了。这位老人家,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两个月来,他每天都在工地上转来转去,问长问短,他对李鲁班说:“我看真鲁班也是从小苦学出来的,如果光躲在房子里画图,是难得画出个好楼阁来的。还是要和别的师傅多多商量才好。”“看样子,你一定也是个木工师傅了?”李鲁班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说:“你老人家见多识广,请你费神帮帮我的忙好吗?”
老人说:“我没有画过图,只不过呢,我这里有些小玩意儿,你若喜欢,不妨拿去摆弄摆弄,或许会摆出一些名堂来的。”老人把背着的包袱打开,里面装的是一大堆长的、短的、圆的、方的,还编了号码的木柁柁,他随手往地上一摊说:“若是还差点什么的话,到连升客栈的楼上找我就是了。”说完之后,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鲁班抱起那堆木柁柁,蹲在工棚里苦思冥想,摆来弄去,竟连饭也忘记吃了。
有个年轻木匠见他这样入迷,抓起几个木柁柁往草堆里一丢,说:“哼,那个老汉疯疯癫癫的,说不定是个吹牛皮大王,你也真的相信他?”旁边几个老木匠连忙说:“年轻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人家年纪那么大了,他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呢?你凭什么说他吹牛皮?”老木匠们一个个坐下来和李鲁班一起按着木柁柁上面的号码,慢慢地摆弄起来。他们摆了又摆,突然,大家高兴地齐声喊叫起来:“快来看呀,一座顶漂亮的楼阁模样儿做好啦!”工匠们听见了,跑过来一看,果然是一座壮观的楼阁模型。不一会儿,整个工地的人都围过来了,人人夸赞不已。可是看来看去,还有个飞檐少了五个斗拱。
大家按号码仔细一查,不多不少缺了五个木柁柁。刚才那个丢木柁柁的青年木工,也跑来了,毫不在乎地说:“整整一座楼阁的模样儿都做出来了,差这几个木柁柁愁什么!等我来照样做几个补上去就是了。”
哪知道他做了一天一夜,木头砍了百多块,就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不是长了半分,就是短了半分。这时,他才想起被自己丢掉的那几个木柁柁,心中很觉得过意不去,只好对大家说:“实在对不起大家,只怪我太不懂事,那少了的斗拱,就是先前被我丢掉的那几个。”“丢在哪里?快带我们去找回来。”大伙齐声问道。“就在前面茅草堆里。”青年木匠领着大伙在那一片野草丛里找来寻去,好容易找出了四个,还有一个却怎么也找不出来,野草都扯光了,也不见木柁柁的影子。
这时,张太守听说楼阁模型造好了,急急地赶来一看,果然气派不凡。他高兴极了,连声称赞说:“如此壮观、雄伟,真可谓天下第一楼矣。”“启禀老爷,此楼模型还差一个飞檐斗拱。”“此楼模样出自何人之手?快快请来将斗拱补上。”“禀老爷,是个白发老人,不知姓名,只知他住在连升客栈。”张太守领着大家急急忙忙奔到连升客栈,要找白发老人。老板娘听说张太守亲自来找人,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慌慌张张跑出来说:“哎呀,这个老头子进店两个多月了,白天从不落屋,夜间就在楼上劈呀锯的闹到半夜。我还以为他帮人家做家具,谁知道他只给那些孩子们做些好玩的。”
“快快打开楼门,让我去看个究竟。”张太守那个急不可待的样子,把老板娘吓坏了,她连忙把楼门打开。让张太守查看。张太守上楼一看,没见老人的影子,只见床上摆着一张绘制得精致美观的楼阁图样,桌子上还有十几个木柁柁。老师傅们认真地翻了一阵,发现桌上正好有缺少的那个号码的木柁柁,连忙拿回去一摆,便构成一份完整无缺的楼阁模型了。张太守和大伙拍手大笑起来:“这才是真鲁班来了,一定要把他找到。”
可是谁也不知道他到什么地方去了,张太守连忙派人到岳州城内城外四处查访。头天没找到,第二天还是没影子,直到第三天清早,忽然有人前来报信,说有个白发老人在湖滩上用石头砌了一个拱洞,又在拱洞上面砌房子。张太守听了,领着几个人连忙赶到湖滩。可是那个白发老人又不见了,只见那石头砌成的拱洞上面,架起了一个非常美丽壮观的楼阁,张太守指着湖滩上的楼阁模型,赞叹道:“此人才智非凡!看来用拱洞做楼基可算别具一格。这真是得天之助也!”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发者人,手握一把尺子,正在对面高坡上丈量土地,张太守连忙问众人:“前面可是……李鲁班高兴地叫喊起来:“正是他,正是那位老师傅呀!”
张太守赶上前去,一边行礼,一边说:“久仰师傅技艺超群,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敢问师傅莫不是姓鲁?”白发老头连连摇头说:“我姓卢,鲁班是我的师傅。”“令师今在何处?请求指点,下官有事求见。”白发者头指着前面许多木工、泥匠说:“你看他正在那里向老师傅们请教哩。”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异样的老人,兴致勃勃地正在和工匠们谈论着什么。张太守领着大家赶过去一看,那些正忙着做事的木工泥匠,仿佛人人都像刚才看见的那个卢师傅,但又分不清哪个是真正的鲁班。待他们回头再去找那个姓卢的师傅时,只见地上留下一把尺子,上面清清楚楚刻了“鲁班尺”三个字。
张太守急忙登上当年鲁肃的阅兵台,面对八百里洞庭湖水高声呼喊着:“鲁班师傅——,请你再来哟——”湖面上,顿时远远近近响起了一片“来哟——来哟——”的回声。这时,西边天上,红霞万朵,仿佛有个白发老人,乘着一只白鹤,向水天尽头飞升而去。木工、泥匠师傅们按照那白发老人设计的式样终于造成了楼阁,并以西城门拱洞作为楼基。
人们把三层飞檐拱取名为“鲁班斗”。由于这个楼阁位于天岳山之阳,所以大家就称它为“岳阳楼”。
3. 鱼跃龙门
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得柳树精成仙,又在巴陵成功点化了何仙姑。一日,吕洞宾去蓬莱会友饮宴归来,轻飞洞庭,只见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吕洞宾心想,久居于如此钟灵毓秀之地的水族,也必有仙根慧种,吕仙便想着也去点化洞庭水族。
鲤鱼们得到消息晚,等它们赶到龙门,其他鱼类都跳过了。洞庭鲤力荐它们的鲤鱼王带头跳龙门。只见一只大红锦鲤从龙门一里外就使出浑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跳到洞庭湖上空,在风雨之中越过龙门,再落入湖水中,一眨眼功夫就变成了一条巨龙。鲤鱼们受到鼓舞,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虽有个别的非常接近,但最终还是过不了龙门。在众鱼的簇拥下,新科锦鲤来到吕仙前叩拜,吕仙对鲤鱼们留下一句“练好明年再跳”,然后轻轻一跃,乘鲤而去。《埤雅•释鱼》记载:“鲤鱼之贵,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是以仙人乘龙,亦为骑鲤。”意思是说,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跳不过去仍为鱼,而能跳过龙门的,只有善跳的鲤鱼,所以,仙人乘的龙,也是骑的鲤。
唐朝诗人李群玉在《洞庭风雨二首》中写道:“…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鱼龙方簸荡,云雨正喧阗…羽化思乘鲤,山漂欲抃鳌…”。洞庭湖风雨大作之日,就是洞庭鲤鱼跳龙门之时。
4. 秦始皇传说
秦始皇瞧不起“五帝”,“上小尧舜,下邈三王”。秦简《编年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渡长江去洞庭湖湘山祠,不料遇到狂风大浪。秦始皇问身边的博士们:“湘君是什么神?”博士们答:“听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娥皇、女英死后葬在这里”。始皇听后怒不可遏,命令三千正在服刑的罪犯“赭其山”,即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让山陵裸露出赭石色,然后回到京城咸阳去了。那时“剃光头”,既是罪犯的标志,也是对人格的羞辱,秦始皇“赭其山”此举意在给虞舜颜色看。一心想长生不老的秦始皇后来体弱多病,开始对“洞庭大怒”进行反思:虞舜是被华夏民族神圣化的贤明君主,无端对其羞辱、惩罚,失道损德,理亏心虚。自己身体每况愈下,乃虞舜的在天之灵向他显灵示警,也许是一种报应。因此,始皇开始对虞舜深深忏悔,以求宽恕。《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虞舜死后葬在九嶷山),以此来表达对虞舜忏悔的诚意。
洞庭龙王是秦始皇“洞庭大怒”的见证者,这次却又见秦始皇“行至云梦,望祀虞舜於九疑山”,秦始皇临死之前对虞舜的虔诚望祀,先藐后尊的真诚忏悔,让宽厚仁爱的洞庭龙王为之心动。洞庭龙王赶着洞庭湖九只掌管延年益寿的神龟,竞游水面,一是与秦始皇一同“望祀虞舜於九疑山”,二是去迎接秦始皇,为真诚忏悔的秦始皇祈福。洞庭龙王不仅对秦始皇的真诚忏悔由衷认可,而且对秦始皇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灭六国统一中国而创下的伟业由衷认可。为忆念“功如丘山”的秦始皇,洞庭龙王就成了今天的龙山,九只神龟就成了今天的九座龟山。从此,“一龙赶九龟”“与山同在”的祈福吉祥场景深深植根于岳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5. 洞庭湖畔龙凤呈祥的传说
汨罗江与洞庭湖交汇处有一座凤凰山,凤凰山名的由来源于洞庭湖畔龙凤呈祥的传说。洞庭湖历史上水患非常频繁,湖区百姓长期面临洪水的威胁。百姓们认为,洞庭龙掌管着洞庭湖,刮风下雨,湖水涨落,都与洞庭龙有关,洞庭龙自然就成了湖区百姓崇拜的神。传说,新春之际,洞庭龙王都要上岸来到凡界,扮成凡人摸样看热闹,和老百姓一起过新年。只要洞庭龙王一出现,总有金凤凰飞来,盘旋于洞庭湖之上。湖区百姓不识龙王,但只要看见金凤飞来,就知道龙王已经到来。洞庭湖畔,神龙和金凤同时出现,龙凤呈祥的景象预示着来年将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于是,膜拜龙神的洞庭湖人就制作金龙,挨家接户舞龙灯,叫人们敬奉龙,求神龙保佑,祈求吉祥与幸福。久之,新春正月初一至十五元宵节,挨家接户舞龙,亦成为洞庭湖地区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而随龙飞临的金凤凰,也在洞庭湖边落户下来,成了凤凰山。
6. 左宗棠“见龙在田”的传说
以卧龙自比的左宗棠,少时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传说咸丰元年的某一天,左宗棠在岳阳夜游藏龙河(又名王家河)至洛王山野,层层梯田中突然青光满地,惊现一条巨龙身形飞舞,吟啸震天。左宗棠第一次惊见此异象,很是奇怪,回家后查阅《易经》。《易•乾》上有:“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这是易经的乾卦,爻辞说,乾之初爻上升到九二,象征这条龙已经脱离潜伏状态出现于田野地面,显露头角,有利于表现大人物的风范,并得到身居高位的大人物的赏识。《小象》解释说,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左宗棠认为天象预示着自己将遇到贵人相助。咸丰二年,左宗棠果然被被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之幕僚,从此左宗棠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把满腹的“经世致用”学问用于实践,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后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六) 小组、小分队分工
1. 调查大纲撰写:
常慧颖、崔莫言、施玫君
2. 调查安全预案撰写:
常慧颖(滕王阁小分队)、施玫君(黄鹤楼小分队)
3. 展示:
(1) PPT制作:付赛琳
(2) 资料总结提炼:常慧颖、施玫君、周娜娜
(3) 讲稿整理:黄韵臻
(4) 展示:主讲人李博、展示成员崔莫言、翟敏、徐和康
4. 调查报告撰写:
(1) 黄鹤楼小组:周娜娜、施玫君
(2) 滕王阁小组:李博、黄韵臻
(3) 岳阳楼小组:崔莫言、付赛琳、徐和康
总调查报告:
常慧颖、施玫君
(七) 部分小组成员调查感言
1. 施玫君同学:民间文学黄鹤楼小组调研感想
从选题到分工到最后的成果展示,凝聚了我们小组成员太多的汗水和努力,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更改,力求完美。在这最后结课之时,回想此次的民间文学调研,印象最深便是我们小分队三人前去黄鹤楼调查的经历。
虽然只是只是普通的日子,游客却还算多,我们一路分发问卷,一路欣赏。而我不仅仅看风景名物,我也在看各式各样的游人。在当下,会在名胜古迹上刻写“xxx到此一游”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个参观的人都能够真正进入到游览的氛围之中,真正的体会到黄鹤楼的文化气息。我最大的感觉是失望,今后是再也不想去了。理由有三,一是黄鹤楼景区本身并无多大意蕴,仿佛只是一具空壳,不是因为她是后人仿建的,而是景区的管理和资源开发没有到位,过于浓厚的商业气息以及总是在维修的楼身实在不能给人愉悦的感受和文化的熏陶。其次,大部分的游客是来拍照的,目的在于把自己和某个地方放在同一个画面里定格,以此证明“曾经来过”。我知道许多历史文化古迹都面临着这同样的尴尬境遇,毕竟无法要求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文化情怀去面对一些遗迹,品味其真正的内涵。尽管我不知道该如何改进黄鹤楼的旅游管理,但是如何让黄鹤楼的民间文学能够得到充分的研究,发挥其应有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却是我在此次调研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 周娜娜同学: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感想
说实话,在这个学期学习民间文学课程之前,我是不知道什么田野调查的。初次听到这么一个词,我跟很多同学的反应一样:这应该是一种很高大上的工作。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感受田野调查时,我才对田野调查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并且在这次的小组活动中又有了很多收获。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田野调查已不像最初那样让我感到深深的恶意了,因为经过亲身的实践,我总还是对这种工作的具体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它给我的感觉还是挺高大上的,这里的“高大上”跟刚开始的望而却步心理不一样,此刻我在这里之所以还是认为它高大上是因为它本身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及它的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田野调查给我的感受是它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人类的社会历史,坚持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重视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体现了浓郁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说它是一种值得花费人们的精力和时间去做的工作。然而这次的田野调查对我产生深刻影响的除了田野调查工作本身的性质外,更为重要的还是在这次的活动中从各个环节学到的东西和获得的感悟。
首先是在这次活动的小组选题环节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人的思想火花的绚烂。我们的小组成员只有九个,但是我们在小组的群里讨论选题时,每个人至少有两三种想法,而且每种想法都还不错。比如有人提议做苗族的蛊文化的调查研究,有人建议做武汉的民间歌谣研究,还有的同学认为武汉的地名研究也不错,总之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都抱着积极的心态想好好尝试一下这种高大上的研究活动。但考虑到现实的操作性因素,我们最后选择了江南三大名楼的名人情结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想要通过对关于三大名楼的民间传说故事的调查研究去发掘其中的一些平时不为我们注意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就是我们民族对于某些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寄托方式。这个选题是我们整个小组成员通过选票一致决定的,这个过程让我们每个成员都有表达自己一个想法的机会和平台,充分调动了我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并且每个成员都做到了互相尊重,这点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我收获的一些与人交流的体悟。我们调查的是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的名人情结,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的田野调查,所以我们不是闭门造车,只从文字资料上得出结论,而是经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得出的结论。我们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三大楼进行实地考察,拟定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案,与三大名楼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谈,与游客亲切交流,那这中间就涉及到了怎样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的问题了。起初我很担心会被人家拒绝,所以给自己做了好久的心理工作,暗示自己被拒绝也没关系,人家有自己要忙的事情;在出发去名楼景点之前我还特意对着镜子练习了好久的标准笑容,好让被访问的游客和被采访的工作人员信任我,信任我们的工作。而事实证明,我对世界善良,世界必然对我宽容。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比较顺利,被访对象都欣然的接受了我们的访问,偶尔有几次被拒绝但也非常有礼貌,不至于让我们觉得尴尬。我想这不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原则吗?只要做到诚信友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最后是通过这次小组田野调查活动,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之大。本来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小组成员之间虽然是在一个系里,但是平时都没怎么打交道,并且可以说是互不认识的。但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一个团队可以把陌生的人变得很熟悉,可以消除偏见,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相互尊重,最后互帮互助,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得到赞扬和收获成果时共同分享,这不就是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最好诠释吗?大家共同分担,困难将减小,共同分享的话,快乐将增倍,这才是真正的团队精神。
总的来说,这次田野调查活动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过程,虽然中间难免的碰到过各种困难,但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都一一解决了。真心希望以后的课程都能重视这种小组活动的开展,而并非形式主义的表演,毕竟每个参与到其中的成员都是有所收获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正视这种考察学生的方式,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它,以使老师跟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取得更多的收获。
八、 参考文献:
滕王阁分组
[1] 尼志强.王勃“卒年说”与《滕王阁序》异文探微.开封大学学报,2006,20(1)
[2] 陈顺增.滕王阁记趣.商神采风,1997,(2)
[3] 王巧林,萧朝晶著.古今滕王阁研究文选.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张丽.试论民间故事与滕王阁诗文的创作.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6(1)
[5] 吴之屯.滕王阁得名考暨《滕王阁序》新注.安徽史学,1999,(1)
[6] 王秀婷.滕王阁的文化及其与文人关系考述.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7] 徐忠,宗九奇著.滕王阁图说古今.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8] 李昱,刘春蕾.滕王阁文化艺术研究浅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9] 蒋彰明.王勃及其《滕王阁序》.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 31(6)
[10] 徐忠,宗九奇著.滕王阁名人轶事.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11] 徐进著.滕王阁诗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2] 顾希佳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隋唐卷、宋元卷).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黄鹤楼分组
[1] 冯天瑜.黄鹤楼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梅莉.军事哨楼游宴场所城市地标——黄鹤楼历史文化意蕴探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2014,53(6)
[3] 马培红.文化资本视域下的黄鹤楼文化及其产业化开发.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6(5)
[4] 赖伟臣.旅游业中的历史文化名人效应.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20(6)
[5] 陈果卿.名人效应与乐山旅游的发展.郭沫若学刊,1999,(2)
[6] 韦姣.黄鹤楼传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7] 刘守华.黄鹤楼传说的“神仙情结”.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3(5)
[8] 邵荣霞.黄鹤楼文化的审美特质.长江论坛,1998,(2)
[9] 张彦军.广告中的名人效应心理学分析.兰州学刊,2003,(5)
[10] 姚伟钧.黄鹤楼的传说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武汉文博,2011,(4)
岳阳楼小组
[1] 岳阳市情网
http://www.yysqw.gov.cn/
[2] 何林福.从历代岳阳楼图看岳阳楼建筑形制的演变.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 费德林.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 155
[4] 蒋丽.从诗文看岳阳楼文学现象.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3-26
[5] 张庆余,曾庆淼.论岳阳楼的文化价值及其保护.湖南大学学报,2001
[6] 陈杉.戏曲中的吕洞宾图像研究.四川戏剧,2014,(4)
[7] 王兴.元代磁州窑画枕上的道教故事.收藏,2014,(3)
[8] 何林福.岳阳楼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9]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大象出版社,2006:3
[10] 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岳阳楼的传说.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11]周志民.岳阳民间故事精选.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