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西藏的语言和文化艺术保护

西藏的语言和文化艺术保护

西藏的语言和文化艺术保护
2009-03-06 14:24:59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姚毅婧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李晓萍):在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下,西藏民族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

  藏语文的使用和发展

  中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均明确规定: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

  西藏全面推行了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育体系,藏语文在所有学校都得到了普及。目前,西藏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语文同步教学,主要课程用藏语授课。中学阶段也同时用藏语和汉语授课。在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招生考试中,藏语文作为考试科目,成绩计入总分。

  藏文编码国际标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编码,这个标准使藏文实现了计算机录入。在此基础上,中国还自主开发了藏文编辑、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广泛应用于西藏的新闻出版领域。目前,藏文手机也已面世,藏族群众可以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接收和发送各类资讯。

  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王传》

  西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藏族群众在古老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民间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集体创作而成。它描述了天神之子格萨尔王受命到人间降伏妖魔,历尽艰险磨难,最终率领人民消除了妖魔鬼怪,从地狱中救出了母亲和爱妃,一同重返天国的故事。

  千余年来,这部史诗主要通过民间艺人的口头传唱而传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开始收集、整理、出版《格萨尔王传》,现已录制艺人说唱磁带5000小时,搜集300余部,整理出版藏文版、蒙古文版、汉译版本等,有多部被译成英、日、法等文种出版。与之相关的学术专著有20部。

  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空前的投入和维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西藏重要文物古迹进行保护维修。其中,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共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对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大昭寺、罗布林卡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了重点维修保护。

  从1989年到1994年,国家拨付5500万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珍贵物资对位于拉萨的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维修。2001年起,又拨专款3.3亿元人民币,用于维修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文物古迹。

  2006年至2010年,中央人民政府将再次拨出5.7亿元人民币,对西藏2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如此巨额投入和大规模维修,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是空前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