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村落1
周六周日只身前往河北农村,在赵县范庄体味那里一年一度的龙牌会,中国据说从清康熙年间就存在的老会仍旧活态存活,而且生龙活虎。和传统村落先入为主的印象不同的在于,在这个村落中没有建筑学家们要保护的老建筑,没有珍贵的建筑遗产,没有老戏台或者老井。这里完全是近几十年来翻建的砖瓦房。建筑学家们一定失望了。 但如果仅靠村落是否有值得保护的建筑就来判断村落的价值就偏激了。
这个村里有村民自发延续至今的二月二龙牌会,这个老会后面有几十位民俗学人一直在跟踪研究,有的博士生论文就专门以龙牌会为题进行专门研究,在这里专家的那套理论是行不通的。你无法解释这里的民间宗教的含义甚至他们仪式中掺杂其中的其他宗教内容。就因为村民的热情和对这一习俗的自觉传承,老会红火而热烈,参与人数一天就达万人以上,连续4天。周围相邻村落的人都陆续来到,共同参与这样一个村落狂欢。
因为有这样隆重的集会,这里的集市贸易就很热闹,周围到处都是店铺,而店铺里的生意人大多是年轻人,他们透露出一个信息:当村落经济繁荣了,村民们就留下了,他们和其他各地的空巢村落不一样,青壮年们在街道在村落里到处可见。留住了这些人龙牌会越来越热闹,龙牌会热闹了,引来了人气,村里的青壮年就不会走远。
这个让建筑学家们可能要丢弃的村落,有几百年的老会,还有村边上几百亩的百年老梨园。从来没看见过这么粗壮的梨树。这是让人思考的,就这样一类村落,有历史有自己的传统民俗,有自己的文化遗产。他们的村容村貌绝不会进入专家的视线中,但就是他们即使没有人呼吁保护但仍旧自在地承传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历史。如果真的那天被介入到保护的视野,他们的文化还能自在自由吗?他们会不会很快被“遗产化”被“专家化”。
非物质文化或者说其中赖以藏身的村落,只要有人,只要有能让村民发家致富的可能,村落就能自由地发展下去,文化也会自然地传承下去。当然传承已经开始有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必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也不可能让生活在民众中的文化一直不变,传统文化的改变有自己的规律,他们会顺应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生活的发展而悄然发生变化。和十几年前学者调查的龙牌会中的内容相比,目前的龙牌会的仪式到内容有了改变,是村民们自己做的改变。但崇拜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的核心没有变。
我在想:龙牌会活态传承的原因,我在想这样的村落如果被作为保护对象保护起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我在想传统村落保护的关键是什么?留住人!怎样留?范庄是不是一个启示?!
一些事情需要积淀后慢慢思考。利用假日我还会多跑一些地方。弄清一些问题,解答目前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