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历史的记忆:中国农村正在远去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转自雅昌艺术网:
历史的记忆:中国农村正在远去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一个北京101中学高中生在湖北农村老家的社会实践报告
我,名叫常杰中,一个16岁的高中学生,生在湖北,长在北京,学校为坐落在圆明园内的北京101中学,古香古色。自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与父母往返于湖北监利县李沟村与北京之间。对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很深的感受。
在全球化和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农村生活城市化的转变中,很多传统的体现我们祖辈文化和历史积累的东西已经失去,有的正在失去,有的将来还会失去。我们应该保留他们吗?适应新形式要求的环保方式应当予以保留,落后的工具和方式尽管应当淘汰,但是从对历史和民族负责的角度,应当予以个别保留。我们的后代,包括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当今少年,知道我们的祖辈是在用什么在生产生活吗?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如何飞速改变的?即使不能保留实物,我们也应当保留它们的影像资料,供我们的后代研究和参考。因此,开展相关的实地考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农村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其公益意义非常重大。
高中阶段有社会实践课程,经征求父母和老师的意见,我把中国农村正在远去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实践的考察内容。由于熟悉老家,条件方便,而且利于考察的深入,把我爷爷生活的湖北监利县朱河镇李沟村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湖北监利的农村生活进行三个寒暑假(2012-2014年)的考察,得出新世纪初期湖北农村风土人情和生产生活发展的延续性和革新性。
一、考察内容是:
(一)风俗
(二)居住
(三)服饰
(四)交通
(五)农耕
(六)生活
(七)市场交易与服务
二、考察方法:描述、拍照记录与归纳,记录当地人的讲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