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马类发展史:世界唯一野马曾存新疆引多国抢夺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马类发展史:世界唯一野马曾存新疆引多国抢夺

马类发展史:世界唯一野马曾存新疆引多国抢夺
2014年01月31日 新京报

白陶驯马俑。

故事要追溯到大约6000万年前,最原始的长有蹄子的兽类(原蹄兽)与天上飞翔的蝙蝠分道扬镳,它们的后代演化为今天的马、犀、貘等奇蹄类,鲸、海豚、河马、牛、羊、鹿、猪、骆驼等鲸——偶蹄类,以及捕食它们的虎豹豺狼等食肉类。谁能想象在5000万年前,“马马虎虎”还曾是一家亲?之后,始祖马走上历史舞台,从此一发不可收,渐新马、草原古马、三趾马等等,直至180万年前真马的出现。

就在此时,人类已经走出非洲,并开始直立着与马打交道。故而,一部马的历史好似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然而它远远胜过人类的历史。

尘中老尽力

马对人类的贡献

马作为可食之材进入人类的食谱,并延续至今,即使马肉到了今天已不再普遍,但同为马属的驴却在人类的舌尖上被发扬光大。到了1.6万~1.8万年前,人类步入新石器时代,并真正具备了可以驯化马的能力。在欧亚大陆西部的草原,或许在捕杀马或吃马肉的那一刻,这里的先人们产生怜悯之心,收留马驹孤儿,并喂养在他们身边。

6000年前,中亚人懂得了继续从野外获得野马(亦称泰班马),并与之前捕来的“家马”杂交,并扩大他们所拥有的马族族群。而在三四千年前,这些人除了吃马肉,喝马奶外,还成为最早使用马的人,或使之耕种出力,或将其驾驭骑乘,乃至用于战争。

从地理角度看,那些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国家或民族富庶的地方,将马更多地用于骑乘,拥有马者则体现其贵族地位和身份,以及富裕程度,彼时拥有一匹马相当于今日家里的劳斯莱斯一辆,例如在古巴比伦和当时的山东、河南等地的考古发现就证明了这一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挑选好马的经典名著《相马经》,传说这是伯乐遴选千里马的指南手册。

秦汉以降,马就没有再退出过人类历史的舞台。唐朝在牧马和养马方面达到了极致,在上层制度设计上已相当完善,除了建立专门机构管理全国的马匹,形成马政机构(太仆寺、尚乘局、驾部、太子仆寺),还建立了马的户籍管理制度,并在养马育马技术、马医学、相马术方面得到极大发展,甚至在制作与马有关的马蹄铁、马鞍等配套设备方面的技术也得到提升,并形成产业链。与马有关的经济发展,还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上升——唐三彩、骏马石刻、曹霸绘马、马球运动和比赛,以及让马来跳舞,即舞马盛会,乃是唐玄宗歌舞升平、国家强盛的写照,当时全国马匹保有量至少70万匹,相当于家家拥有一辆汽车。

在西方,近代之前马匹也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马是欧洲中世纪骑士制度及其衍生文化的必要基础,通过始于11世纪末的十字军运动,骑士们的骁勇善战还和宗教信仰的神圣性结合起来。莎士比亚名剧《理查三世》中主角兵败势穷时的呼声“A Horse!My Kingdom For A Horse!(一匹马!我的王国换一匹马!)”庶几可以视为对马匹重要性的准确概括。

复得返自然

从驯化回归野化

然而,到了近现代,马的家族开始向两个极端发展。以家马为首的一支,继续传承历史上人类所赋予它们的职能和文化价值,向更深层和更高度的方向发展,譬如今天的养马畜牧业、马术运动、矮马宠物等等;以普氏野马为代表的野生族群这一支,则开始衰落。

人类驯化了上万年的家马的祖先——欧洲野马或泰班马,于1876年野外灭绝,1909年最后一头死在了乌克兰动物园内。叙利亚野驴则在1930年彻底消失。目前,马科动物尚存的只有普氏野马、非洲野驴、西藏野驴、蒙古野驴、印度野驴、山斑马、哈氏斑马、细纹斑马和草原斑马,以及被美国人重新放归原野的野化家马。

就在欧洲野马野外灭绝之后的几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了蒙古野马,1881年俄国学者将其命名为普氏野马,其模式标本保存在圣彼得堡博物馆。之后,多国列强进入中国境内捕捉野马,他们知道捕捉野马太难了,只好埋伏在野马喝水或经常路过的地方,然后冲出来驱散和追赶小马驹,直到马驹再也跑不动为止(人也累得半死了)。1898~1903年,俄、德、英、法等国人先后潜入野马栖息地至少5次,捕捉了60多匹马驹,存活下来的只有28匹,并被输送到欧洲,被多家动物园瓜分。

从20世纪初到二战之前,这些野马生活在这些动物园内还算平安无事。近现代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中,马充当的角色开始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战争不再依赖于马这种动物。二战之后,只有捷克布拉格和德国慕尼黑动物园残存了20匹普氏野马,但实际上具有繁殖能力的只有3公7母,共10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科学家才受到西方学者的影响,意识到普氏野马可能已经非常稀少了。在上世纪50年代的多次野外科考中,几乎没有再见到普氏野马,而很多目击者宣称的野马都是蒙古野驴或西藏野驴。最后一匹来自野外的普氏野马是1947年捕捉于蒙古西部的一匹雌马。它的贡献卓著,有效地改善了那10匹具有繁殖力的野马的血缘。

到了1978年,全世界70多家动物园的299匹普氏野马都是这11匹的后代,而与此同时,中国、蒙古曾经拥有的普氏野马已在野外彻底灭绝了。1986年,在海归派麋鹿回国之后的一年,普氏野马也回到祖国。

2001年,人们再度“驯化”野马,但不再奴役和用于战争,让其“变野”,将这一极度濒危的物种重新放归到它们祖先曾经驰骋的家园。如今,普氏野马生活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尽管它们还要依赖人类对其进行草料补给,但人类从驯化马、食用马、利用马,到研究马、保护马,这难道不是一次人类文明历程的浓缩版吗?

■ 延伸阅读

《世界兽类手册·第二卷有蹄类》

《世界兽类手册》是国际上最权威、最具声誉的顶级哺乳动物学专著。其中第二卷为有蹄类,包括马科在内的奇蹄目动物。马科所有种类——野马、野驴、斑马等均有详细的生物学介绍、特征图、分布图等等。

《马:全世界100多种马的彩色图鉴》

英国DK公司出版的《自然珍藏图鉴丛书》之一种。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世界上较为重要和闻名遐迩的家马品种100多个,是一本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马匹图鉴工具书。

《野马:重返卡拉麦里——戈壁女孩手记》

作者张赫凡是新疆野马繁育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她用了8年多的时间,写下了30多万字的日记和观察,记录普氏野马在该中心的生存状况,保留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张劲硕(动物学博士)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

“马上”读书 千金不换:围观文学中的那些马
2014年01月31日 新京报

唐朝以后,马更多地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这一题材成为唐三彩的主题。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用青铜器来表现骏马飞驰的轻盈与速度。

赵孟頫的《饮马图》是马的艺术进入绘画以来的精品呈现。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


堂吉诃德的马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 古典文学中的马
  贵族的审美
  在机械动力出现之前,犁地这样的力气活儿是需要畜力的,所以马进入人类社会的时间非常早,并成为六畜之首。汉民族以农耕为生,但是汉人对马的需求不是特别强烈,因为牛力气大脾气小皮能御寒肉还好吃,所以用马不如用牛。再者养马需要大面积草场,汉人的土地都种着庄稼呢,条件不具备。
  马大概是最早写进中国文学的动物,《诗经》里面很多篇目提到了牛、猪、羊、犬等家畜,但是加在一起也不如写马的多。蒙古人号称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蒙古语中对马的称谓是现今各民族语言中最多的,约有一百多种。而《诗经》中关于马的词语就有五十多个,对马的毛色、斑纹、年纪、高矮、杂毛的面积、鬃毛与体毛的对比、挽车的位置和方式等,都有详细区分和单独的称谓。周代先人对马的重视可见一斑。
  先秦两汉的贵族出行、狩猎、打仗基本都是坐马车,故而车马相随,提到车的地方就有马,《诗经》中就没有人单独骑马的表述。《史记·平准书》和《汉书·食货志》都提到秦汉之交天下凋敝,建汉后高祖御车的马都找不到同样毛色的四匹。“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因为马的保有量少,所以在汉民族的历史上,马是绝对的奢侈品。现在的高富帅,以前叫肥马轻裘,五陵年少。现在叫白富美,以前叫宝马雕车香满路。拥有马的数量越多质量越过硬,就会收获越多的赞美和羡慕,现如今郭美美晒爱马仕包,陈光标摆人民币墙,古今道理一般。太子丹笼络荆轲的手段,有一条就是侠客随口说了句据说马肝味美,就立刻杀马烹肝献上,荆轲当时感动够呛,甘为驱驰。汉武帝刘彻为了求得大宛国的汗血马,两次劳师远征,搭上了十余万士兵的性命,以及三万匹马、十万头牛、五六万驴和骡子。
  对奢侈品来说,很少有人计较它的实用功能,但凡有名字的好马,主要作用就是审美,并寻求和接受赞美,而不是拉车和冲锋陷阵。在古代文学的篇目中,关于马的数不胜数。汉武帝刘彻留下来的诗中有两首《天马歌》,其一为《太一天马歌》,其二为《西极天马歌》。过了两汉之后,骏马成了文人自况的指代,写马变成为写人服务,曹植《白马篇》、李白《天马歌》都是此类。鬼才李贺的《马诗》更是一口气写了23首,抒发胸中块垒。
  近人郁达夫有句歪诗总被杀马特们挂在签名档上: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鞭名马被当做非常牛叉的名士风流,与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侠气相比,约等于土豪开上了四十开门的三蹦子。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

■ 现当代小说中的马
  自由和责任的人类伴侣
  布封把驯化马匹称为“人类所曾做到的最高贵的征服”,并总结了马的多种美德:无畏的精神,驯良勇毅,舍己从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马的释义为:马者,怒也,武也。马与人的关系在中外文学中不胜枚举。风一样奔驰的马,承载了人类对于浪漫不羁和忠诚不弃的双重向往。自由和责任,这是人和马需要承担的共同命运,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切·格瓦拉在告别父母的信中写道:我的脚跟再次碰到罗西南特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罗西南特是一匹马的名字,风车骑士堂吉诃德的座驾。格瓦拉的选择正是一次基于自由和责任的出走。
  所有关于马的小说,描写的内容都不外乎马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英国是现代马业和马文化的发源地,马术是大英帝国荣光的集中体现,也是贵族范儿的最佳样板。英国文学中的马是一个重要的题材,绵延数世纪经久不衰。譬如通过改编电影为世人熟知的小说《马语者》(尼古拉斯·埃文斯Nicholas Evans 1995),就是其中翘楚。埃文斯是写马的高手,他的第五部小说《勇敢者》也是以马人关系为题材,着重点在父子情。另一部被斯皮尔伯格改编成电影的著名小说,是史麦克·莫波格(Michael Morpurgo)创作于1982年的《战马》。而安娜·塞维尔(Anna Sewell)的心血之作《黑美人(黑骏马)》更是公认的描写动物最成功的小说,成为流行百年的经典佳作。
  以上提及的是以马为主要写作对象的作品,其他涉及马的文本也名篇迭出。其中,D·H·劳伦斯对马的写作颇具代表意义。劳伦斯把马作为男性意识的象征。在《关于无意识的随想》一文中他曾经解释“奔马”的寓意,认为奔马的活动是“具有强烈肉感的男性活动”的意象,意味着对男性意志、暴虐和专制的认可。《虹》的终篇,厄休拉面对着奔腾的马群,体会着欲望的力量和两性的冲突。
  “奔跑的马蹄声像雷鸣一样震惊着她。那可怕的沉重感又压上了她的心头,似乎一直要让她趋于毁灭。”劳伦斯还写到,“一切坚强的巨大的力量都存在于这个马群的巨大的身体之中。”
  英国文学视野之外,俄罗斯文学中也有不朽的关于马的著作,首屈一指的当然是巴别尔的《骑兵军》。马背上的红色哥萨克骑兵和他们的顿河马,都是人类文学史上最鲜明的形象。
  当代美国小说四大天王之一,生态文学代表作家科马克·麦卡锡(CormacMcCarthy)卖得最好的作品叫做《天下骏马All the Pretty Horses 1992》(现在估计已经被《老无所依》超过了),以一匹母马作为载体,凝聚了作者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复杂思考。
  中国现代小说中以马为名的篇目不算太多,张承志的《黑骏马》是影响最大的一部。写于张承志寻找精神家园的“蒙古时期”,后来他将寻找的目光投向了哲合忍耶和西海固,并得到了最终的归宿。苏童的短篇小说《祭奠红马》以红马的意象讲述命运的注定和不可知,其他可见范围内的写马作品,一眼望去皆尔尔,不说也罢。
  ■ 名马风流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名马脱颖而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有的却有其马,有的却系纯属虚构。
  周穆王八骏
  名字有两个版本,大概都是后人附会的。经常以整体形象出现在汉魏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徐悲鸿的《八骏图》画的就是它们。
  名声指数:★★☆ 真实指数:★☆☆
  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四方时所骑的六匹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太宗遗命将六骏刻石,随侍昭陵。现今犹存。
  名声指数:★★★ 真实指数:★★★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

赤兔、的卢
  这两匹马都出自《三国演义》,赤兔马是吕布和关羽的坐骑,的卢是刘备的代步工具。赤兔以神骏著称,的卢以妨主出名。不过细究起来,赤兔先从董卓,后归吕布,再伴关公,这三个主人也都是横死,妨主的实际作用不容小视。的卢虽然最后随庞统一起丧生,但之前确实救了刘备一命。刘备先后跟过公孙瓒、袁绍、吕布、刘表,结果这些领导都死翘翘,妨主的应该是刘备才对。
  名声指数:★★★ 真实指数:★★☆
  乌骓
  项羽的马名为骓,骓指的是青白相间的马。项羽死前卖人情送给了乌江亭长。
  名声指数:★★★ 真实指数:★★☆
  黄骠马
  《隋唐演义》中秦琼的坐骑,骠字的含义是“黄马带白点”。曾被秦琼没义气地卖掉换饭吃,又被单雄信送回。
  名声指数:★★★ 真实指数:☆☆☆(董啸)
老陶成局文化创意工作室,唐山陶瓷百科--创始人,主编:老陶成局-黄志强
手机13131568553   网址uchiyama.h.baike.com

TOP

很好,学习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