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2年02月24日15:51
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部分研究成果
人民网2月24日电(记者杨立新)再有半个多月,全国首家乡土文化研究会——辽宁省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将迎来九年华诞。9年来,该研究会充分发掘并利用辽阳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为辽阳市的现实发展建设提供了文化支撑和有效服务。
辽阳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关东第一城”之称,在1625年之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地沉寂于历史长河中。2002年,退休不久的原辽阳市政协主席、著名作家张成良,怀着对辽阳故土的深厚感情和挖掘、抢救乡土文化的紧迫感、使命感,发出了成立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倡议,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做好辽阳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对今天的城市发展大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2003年3月17日,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
研究会成立后,克服了活动经费不足、不具备基本办公条件、缺少图书资料等困难,会员们虽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同志,但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自掏腰包解决交通、通讯、食宿和采访等方面的费用,奔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危机感:在每分钟里,辽阳的田野山坳、大街小巷,都可能有乡土文化悄然消逝,必须争分夺秒,一层层地扒开古城数千年的岁月积淀,发掘出优秀的乡土文化遗产。会长张成良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支撑我们的就是为辽阳发展建设作点贡献的一颗颗‘老骥’之心!”
从办会伊始,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就摒弃了“关门做文章”,实行“开门做学问”,他们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大型展览等活动,为辽阳市的现实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为促进辽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适时推出了“后金与辽阳”、“辽阳得名与公元纪年”、“王尔烈及其传说”、“民间剪纸”等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定期召开“辽阳乡土文化研讨会”,对辽阳乡土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辽阳文明发端、汉墓壁画、白塔、辽阳建城年代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为辽阳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为配合辽阳市河东新城的开发,研究会及时开展了对河东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风和调查,并举办了《走进河东书画展》等多次展览会。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会发现并推广了农村文化生活丰富的辽阳县向阳寺村,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向阳寺现象”。
为配合中心工作,研究会还及时开展各类爱乡爱国爱党的形象性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爱家乡、颂辽阳”书画展、“迎奥运,庆祝辽阳解放60周年”书画展、辽阳乡土文化作品展、辽阳民间艺术作品展、辽阳市太子河杯民间剪纸艺术展。通过这些公益性科普活动,展示了全市书法、绘画、根雕、剪纸等方面的成就,弘扬了爱国爱乡的精神。
前些年,针对低俗的“顺口溜儿”在中小学泛滥的现象,研究会特别收集了200多首具有辽阳乡土特色、通俗易懂、积极向上的儿歌,编辑成《辽阳新儿歌童谣》一书,免费发放到各中小学,净化了校园空气,抵御了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研究会建会之初,会员多是60岁以上的老同志,但研究会的领导意识到,乡土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必须后续有人。为此,近年来他们侧重吸收那些热爱乡土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参加,并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阳墨缘阁书画院等9家单位建立了乡土文化研究活动基地。如今,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遍布辽阳城乡各行各业的乡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队伍,会员也由成立之初的101人发展到370多人。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9年来,研究会的会刊《乡土》已出版30期,刊发学术性及各类专题文章850余篇。同时,研究会还推出“辽阳乡土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现已出版了《辽阳歌谣选》、《千年沧桑话辽阳》、《辽阳历史人物》、《辽阳风韵》、《观音古寺》、《辽阳古诗词精粹》、《辽阳咏古》、《辽阳乡土文化论集》、《辽阳史事举要》、《王尔烈研究资料汇集》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