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筆耕十載催人進——記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

筆耕十載催人進——記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

人民网 2013年07月16日13:51

   2003年3月,一個以研究、搜集、挖掘、整理和搶救為主旨的地域性文化團體——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在古城遼陽誕生。翌年,新華社向全國發表通稿,報道了其成立一年的嶄新成果。其名享譽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緊接著,中央電台、人民網、中國老年報、中國文化報等諸多媒體,不斷關注和報道了他們的工作歷程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使其影響不斷擴大,正能量不斷拓展。他們筆耕十年的豐碩成果,他們守望精神家園的執著追求,他們傳播先進文化的忘我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奮進。

  10年前的3月,乍暖還寒。剛從遼陽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職位退下來的張成良,會同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孫世哲、市政協原秘書長李奉生、市文化局原局長詹恆學等老同志在一起商量,退下來后還能為社會、為家鄉做點什麼?這些老領導聽說要干事,立刻興奮起來,心裡一片火熱。他們中有三位曾任過遼陽市文化局局長,對本地歷史文化資源了如指掌,手中存有不少有關資料,人脈關系也好,聯系著城鄉上下許多熱心鄉土文化的愛好者。他們說,遼陽在明末以前,一直是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是關東第一郡,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在這塊熱土上,勤勞勇敢的先人,上演了不少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活劇,有著許多人文寶藏,需要大力挖掘,繼承和弘揚。中央提出發展先進文化,老同志就應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怎麼發揮余熱?張成良率直地說:“咱們成立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組織離退休文化工作者和鄉土文化愛好者,義務搶救、挖掘整理、搜集研究本地鄉土文化,為古城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話語一落,幾位老領導齊聲叫好。於是,一份請示報告提交到市有關部門。時任市委書記孫遠良、市長唐志國聞聽此事后十分重視和支持,會同有關部門很快批復下來。辦公地點也很快選定了下來。

  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即將挂牌的消息不脛而走,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會成立那天,群賢畢至,高朋滿座。市裡主要領導到會並講話,省裡許多老領導、老專家、老教授也紛紛前來祝賀。全國紅學家馮其庸、著名詩人徐放等欣然應聘當顧問。同時,不少鄉土文化愛好者、有關部門和國外華僑紛紛來函來電,提出殷切希望和祝願,不少人申請加入研究會。成員很快從幾十人發展到上百人。如今已達316名,遍布遼陽城鄉。研究會下設文學、藝術、群眾文化、歷史、民族宗教、商業、科教和遼陽縣等多個分會。建成了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遼陽圖書館、遼陽博物館、遼陽市新華書店、墨緣閣書畫院等鄉土文化活動基地。分會、基地均扎實開展起活動。

  作為民間組織,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結合形勢任務,配合中心工作,開展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設活動。根據鄉土文化愛好者反映,他們手中有關鄉土文化研究的作品和成果很難得以發表和展示。研究會經過策劃,與市藝術館聯手,決定搞一次“鄉土文化作品展”。這一消息傳出,參展作品潮水般涌來,展出作品百花齊放,斑斕奪目。除書法、繪畫外,民間剪紙、根雕、攝影、漫畫、文學作品都進了展覽殿堂。觀眾絡繹不絕,普遍叫好。在迎接奧運會、紀念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和遼陽解放六十周年的日子裡,研究會都及時組織了展覽和筆會活動,很好地配合了黨的工作中心。一個時期,情調低下的兒歌童謠,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對此,研究會及時組織人力,編輯出版了《遼陽新兒歌童謠》一書,會同教育部門免費向中小學和街道發放,很快佔領了這塊陣地。同時出版《遼陽鄉土文化叢書》,向農村鄉鎮文化站、社區文化室和中小學贈送,使鄉土文化不斷普及和光大。

  遼陽市實施開發河東新城。研究會及時召開“后金與遼陽”學術研討會,從河東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底蘊等多方面,為河東開發建設作輿論鋪墊。在此基礎上,研究會及時推出了“走進河東——書法、繪畫、剪紙”大型展覽。多層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河東開發建設已取得的重大戰績和河東建設者們的豪邁胸懷。時任市長唐志國參觀時深情地說:“遼陽向河東發展,是幾代人的期盼和夢想。你們這次展覽,形象地展示了河東建設的現在和未來。”為了更好地宣傳河東,研究會會長張成良多次到河東體驗生活,感受河東巨變,創作了詩集《詩唱河東》,被省出版局列入“金色夕陽出版工程”出版發行,並被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苑春秋》評為首屆優秀詩歌獎。

  與此同時,研究會努力為遼陽悠久歷史與為創造歷史的人民群眾及杰出人物樹碑立傳。先后有兩集《遼陽歷史人物》和《千年滄桑話遼陽》出版問世。前一書,從戰國到新中國成立前2300余年,對各朝代出生和在遼陽工作過的80余位杰出人物進行了記載和譜寫。后一書側重回眸和重溫先秦以來發生在遼陽這塊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和歷史故事。從這兩部書中不難看出,古城遼陽是一塊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地,展開了一部原為關東第一城的歷史畫卷,是一部難得的愛鄉愛國的生動教材。民族宗教分會負責編輯整理的《遼陽風韻》、《遼陽古詩詞集萃》和《遼陽近現代墨跡》三部書,填補了遼陽這方面的空白,為傳統文化如何挖掘、整理和搶救開了好頭。研究會組成了以民族宗教分會會長庄志學為執行主編的編寫班子,前后花費兩年多時間,編出《遼陽古詩詞集萃》。對每首詩詞均有作者簡介、詩詞欣賞和注解。接著,他們又收集編輯出版了一部很有欣賞與收藏價值的《遼陽近現代墨跡》,全書薈萃了清末民初一百余年間遼陽地區140位名人,200余件書畫作品。其規模之大,人數之眾,書畫作品之精,可謂洋洋大觀。不僅為廣大書畫愛好者、讀者提供了一部頗有價值的遼陽近現代書畫名著,也為遼陽文史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同時,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還及時組織召開了“遼海文化與遼陽”、“雷鋒精神與遼陽”等研討會,為文化強市建設提供了輿論支持。

  由研究會具體策劃,群眾文化分會主抓,新近出版的《遼陽歌謠選》一書,是研究會的一部力作。群眾文化分會會長丁一、副會長王吉川等多位同志,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與心血。這部《歌謠選》包括民謠、民歌、新民歌三大部分。上溯年代久遠,時間跨度很大,分清前各代,新中國成立前,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以來四個歷史階段的歌謠。他們用了一年半時間,組織遼陽、燈塔、白塔、文聖、宏偉、太子河等縣(市)區百余名歌謠愛好者,深入城鄉,不懈努力,共記錄和征集各類歌謠1600余首,從中精選出具有遼陽特點的歌謠466首編輯成冊,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在為《歌謠選》寫的序言中說:“他們頂酷暑,冒嚴寒,下基層,進深山,無所欲求,自掏腰包,千辛萬苦地將深藏民間的瑰寶挖掘出來,含英咀華,集腋成裘,終於成就了這本極具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歌謠選,為遼陽的文化建設作出了可貴的貢獻,也為遼海乃至東北在文化建設及文化遺產採集、挖掘和整理方面開了先河。”

  研究會的另一個成果是會刊《鄉土》。《鄉土》得到了會員與鄉土文化愛好者的廣泛歡迎和支持。著名紅學專家馮其庸親筆為刊物題名。這樣一個純鄉土文化學術研究性的刊物在全國鳳毛麟角,現已出版34期,發表學術性及各類文章700余篇,210余萬字,不少文章被報紙、雜志轉發。現與全國20余家刊物和部門交流,並建立互動關系,受到多方好評。著名文學理論評論家、博士生導師王向峰說:“《鄉土》比一些高校的學報辦得還有學術性,而且也有可讀性。刊物立足於遼陽地區,深扎於鄉土文化之中,廣泛搜求地方文化資源,成為人們了解遼陽地方歷史與現實文化的一個窗口。這種緊密結合地方文化辦刊的刊物,尚未見於它處。”《鄉土》雜志堅定地走了10年的歲月,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像樣的編輯部。隻有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詹恆學一個人在具體操辦。出每期雜志從收稿、看稿、編改、校對到跑印刷廠,主要一個人來做。他本人身患心血管疾病,老伴身體不好,家庭負擔較重,仍頑強地堅持下來,保証了每期按質、按量及時出版。

  《鄉土》為何能堅持10年,研究會為何不斷壯大?除了黨的方針政策指引、當地黨委與政府的重視支持外,還與研究會的組成有關。研究會大多數是遼陽離退休老領導、老干部、老文化人。這些同志有較高的思想和工作水平。他們離退休后,仍有一股子革命熱情,有一種對傳統和先進文化擔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尤其有一種甘於奉獻的精神。他們對文化熱愛,對市情熟悉,得以發揮優勢。群眾文化分會會長丁一,原來擔任群眾文化和博物館領導工作,一輩子就在文化戰線上摸爬滾打。到研究會,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如魚得水,身體有病仍下鄉採風,認真整理手中材料,出了很多成果。歷史分會會長楊鑄,原在市檔案局和市志辦作領導工作,身患心血管疾病,本來是位河南人,當兵轉業來到遼陽,以遼陽為第二故鄉,對遼陽歷史了解很透,積極為研究會工作出謀獻策,經常帶病參加活動,筆耕不止,出了很多成果。民族分會會長庄志學,原為民委領導,對民族宗教工作十分熟悉。在研究會中,幾部大部頭的鄉土文化研究專集,出於他的策劃和主持。原內蒙古大學教授戴鴻義,原籍遼陽,積極參加研究會的工作,家裡老伴患病需要服侍,本人已年過八旬,克服諸多困難,完成多次研究題目並熱心為研究會出主意,想題目,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市委黨校教授夏來郁,手中佔有大量地域文化資料,雖年事已高,但每當遇到攻尖性題目,他都積極參與編寫和整理,從不計報酬。與此同時,研究會中一批年富力強的專兼職同志,對這項工作也十分熱愛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鄉土文化研究、弘揚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工作不止。說起報酬,參加研究會工作的同志,沒有任何補助,有時開會和參加活動,路費和電話費都由自己負擔,整理和寫出來的稿子,用在《鄉土》雜志和出版的文化叢書中,其稿酬極為微薄,有時還沒有稿費。正是大家憑著責任感,赤子情,齊心協力,從不計較地位高低和名利得失,一心扑在研究工作上,才創造了10年的輝煌。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根深更著花”。願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的全體同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充分發揮余熱,筆耕不輟,再接再厲,再譜新曲,再書華章,使先進文化大放光芒。(記者 葉為民)

  來源:遼陽日報

TOP

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章程

  人民网 2013年07月16日13:54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本會名稱:遼陽市鄉土文化研究會﹔英文譯名:The Seminar of Hometown Culture lf LaoYanf City(英文SHCLY)。

  第二條 本會性質:本會是由本地區熱愛鄉土文化事業、有一定理論水平、有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有關離退休人員為主,有知識分子及工商界、教育科學技術界、史學界、文學藝術界、城市建設系統和少數民族方面的人士參加的志願組成的非營利性的全市性的群眾團體。

  第三條 本會宗旨:本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支持改革開放,團結組織會員對本地區的鄉土文化進行學習、挖掘、交流和研究,探討本地區文化演變和發展的深層次動力和原因,總結本地區文化演變和發展的基本經驗,促進社會穩定,提高遼陽知名度,增進全市人民愛國愛鄉的感情,為促進遼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貢獻。

  第四條 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遼陽市文化局的業務指導,接受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遼陽市民政局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會會址:遼陽博物館院內(遼寧省遼陽市文聖區中心路2號,郵編:111000)。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會研究的主要內容和范圍如下:

  (一)名勝古跡﹔

  (二)民風民俗﹔

  (三)民間傳說﹔

  (四)民間藝術﹔

  (五)古今名人﹔

  (六)宗教寺廟﹔

  (七)商業文化﹔

  (八)碑刻文獻﹔

  (九)名店名匾﹔

  (十)少數民族文化﹔

  (十一)地名文化﹔

  (十二)教育科學體育衛生﹔

  (十三)文學藝術﹔

  (十四)歷史沿革與發展﹔

  (十五)其他有關問題。

  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會會員分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

  第八條 經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核准登記的全市范圍內的鄉土文化團體和相關文化團體,承認本會章程,自願提出申請,經本會批准,即為本會會員。本會與單位會員的關系是業務指導關系。

  第九條 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一定理論水平、有一定鄉土文化水平、有比較豐富的鄉土文化工作實踐經驗的專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承認本會章程,由本人申請,經本會會員或團體會員介紹,或由其他鄉土文化組織推薦,經本會批准,即為本會會員。

  第十條 會員權利:

  (一)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會活動﹔

  (三)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本會實行監督,提出批評建議﹔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義務:

  (一)執行本會決議﹔

  (二)維護本會合法權益和聲譽﹔

  (三)完成本會交辦的任務﹔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二條 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對本會事業有重大貢獻的,予以表揚獎勵﹔對違反本會章程和損壞本會聲譽的,予以批評教育,極為嚴重的予以除名。無正當理由,連續一年不參加本會活動的,按自動退會處理。

  第四章 組織原則

  第十三條 本會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第十四條 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大會。

  會員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終止事宜﹔

  (五)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會員大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會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半數以上的到會會員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 會員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延期時間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第十七條 理事會是會員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理事會對會員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大會的決議﹔

  (二)討論通過會員事宜﹔

  (三)籌備召開會員大會﹔

  (四)討論通過副秘書長及各機構主要負責人﹔

  (五)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推舉名譽會長、顧問,增補理事﹔

  (六)制定本會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

  (七)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 理事會原則上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須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三分之二以上理事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 本會在理事會休會期間,實行由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組成的會長辦公會議制度。會長辦公會議由會長或副會長主持。

  會長辦公會議的主要職責是:

  (一)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

  (二)討論決定重大事項﹔

  (三)執行理事會的決議。

  第二十一條 本會日常工作由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負責主持。

  第二十二條 本會會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二十三條 本會經費來源:

  (一)市政府財政支持﹔

  (二)按規定收取的會費﹔

  (三)社會資助和捐贈﹔

  (四)在核准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合法創收。

  第二十四條 本會經費嚴格執行勤儉節約的原則,實行專款專用,統一財務管理,定期公布賬目。

  第二十五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

  第二十六條 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挪用。

  第二十七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二十八條 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后報會員大會審議通過。

  第二十九條 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大會通過后,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構核准后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后的財產處理

  第三十條 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等原因需注銷的,由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三十一條 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三十二條 本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單位指導下,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后事宜。

  第三十三條 本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后即為終止。

  第三十四條 本會終止后的剩余財產,在業務管理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有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章程解釋權歸本會理事會。

  第三十六條 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TOP

发掘乡土文化 服务现实发展: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九年成果丰硕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2年02月24日15:51

   
                        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部分研究成果

  人民网2月24日电(记者杨立新)再有半个多月,全国首家乡土文化研究会——辽宁省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将迎来九年华诞。9年来,该研究会充分发掘并利用辽阳优秀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为辽阳市的现实发展建设提供了文化支撑和有效服务。

  辽阳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关东第一城”之称,在1625年之前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珍贵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地沉寂于历史长河中。2002年,退休不久的原辽阳市政协主席、著名作家张成良,怀着对辽阳故土的深厚感情和挖掘、抢救乡土文化的紧迫感、使命感,发出了成立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倡议,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做好辽阳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对今天的城市发展大有益处!”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2003年3月17日,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

  研究会成立后,克服了活动经费不足、不具备基本办公条件、缺少图书资料等困难,会员们虽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同志,但他们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自掏腰包解决交通、通讯、食宿和采访等方面的费用,奔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危机感:在每分钟里,辽阳的田野山坳、大街小巷,都可能有乡土文化悄然消逝,必须争分夺秒,一层层地扒开古城数千年的岁月积淀,发掘出优秀的乡土文化遗产。会长张成良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支撑我们的就是为辽阳发展建设作点贡献的一颗颗‘老骥’之心!”

  从办会伊始,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就摒弃了“关门做文章”,实行“开门做学问”,他们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大型展览等活动,为辽阳市的现实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为促进辽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适时推出了“后金与辽阳”、“辽阳得名与公元纪年”、“王尔烈及其传说”、“民间剪纸”等专题学术研讨会。并定期召开“辽阳乡土文化研讨会”,对辽阳乡土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辽阳文明发端、汉墓壁画、白塔、辽阳建城年代等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为辽阳市文化建设建言献策。

  为配合辽阳市河东新城的开发,研究会及时开展了对河东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风和调查,并举办了《走进河东书画展》等多次展览会。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会发现并推广了农村文化生活丰富的辽阳县向阳寺村,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向阳寺现象”。

  为配合中心工作,研究会还及时开展各类爱乡爱国爱党的形象性教育活动。先后举办了“爱家乡、颂辽阳”书画展、“迎奥运,庆祝辽阳解放60周年”书画展、辽阳乡土文化作品展、辽阳民间艺术作品展、辽阳市太子河杯民间剪纸艺术展。通过这些公益性科普活动,展示了全市书法、绘画、根雕、剪纸等方面的成就,弘扬了爱国爱乡的精神。

  前些年,针对低俗的“顺口溜儿”在中小学泛滥的现象,研究会特别收集了200多首具有辽阳乡土特色、通俗易懂、积极向上的儿歌,编辑成《辽阳新儿歌童谣》一书,免费发放到各中小学,净化了校园空气,抵御了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侵害。

  研究会建会之初,会员多是60岁以上的老同志,但研究会的领导意识到,乡土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必须后续有人。为此,近年来他们侧重吸收那些热爱乡土文化研究的中青年参加,并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阳墨缘阁书画院等9家单位建立了乡土文化研究活动基地。如今,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专兼职相结合,遍布辽阳城乡各行各业的乡土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队伍,会员也由成立之初的101人发展到370多人。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9年来,研究会的会刊《乡土》已出版30期,刊发学术性及各类专题文章850余篇。同时,研究会还推出“辽阳乡土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现已出版了《辽阳歌谣选》、《千年沧桑话辽阳》、《辽阳历史人物》、《辽阳风韵》、《观音古寺》、《辽阳古诗词精粹》、《辽阳咏古》、《辽阳乡土文化论集》、《辽阳史事举要》、《王尔烈研究资料汇集》等书籍。

TOP

辽阳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召开成立八周年座谈会

人民网 2011年03月18日09:52

  3月17日,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立八周年座谈会在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立宪出席会议。

  市乡土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03年3月17日,是以研究、搜集、挖掘、整理和抢救文化遗产为主旨的民间文化团体。成立八年来,开展了行之有效的文化建设和服务群众的研究工作:多次召开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配合中心工作,开展爱乡爱国爱党的形象性教育活动;编写出版《辽阳乡土文化丛书》十余部;出版了会刊《乡土》27期,发表学术及专题文章750余篇;开展深入考察,为辽阳文化建设提出较有分量的建议10余项。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被新华社以“辽阳有一个以老年唱主角的乡土文化研究会”为题予以报道。

  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立宪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老同志们怀着对辽阳故土的深厚感情,靠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带着弘扬辽阳乡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在辽阳乡土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可喜可贺。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工作,杨立宪希望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方向要更加紧密地与党的文化工作的大政方针相结合,充分发挥老同志的资源和力量,弘扬爱国爱乡的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育新生力量,培养年轻接班人,把乡土文化研究工作和老同志们的优良传统、宝贵精神传承下去。

  市领导李茂芝、常伟,乡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义信、会长张成良及各位副会长出席会议。省有关老领导、省散文学会、诗词学会等文化团体也前来祝贺。(谢凌波)

  来源:辽阳日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