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故宫首邀非遗传人进“宫”修宝 百万文物需修复

故宫首邀非遗传人进“宫”修宝 百万文物需修复

故宫首邀非遗传人进“宫”修宝


百万文物需要修复,47位非遗大师、专家受邀,首批修复文物包括木器家具等七个类别


新京报讯 面对近百万件需要修复保养的文物,故宫博物院邀请来自缂丝、珐琅等领域的非遗传人和专家将进“宫”协助修缮文物。


昨天,故宫博物院与东城区政府正式启动“平安故宫”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首批文物修复保养工作将长达半年。


故宫百万件文物需要修护保养


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去年8月16日,故宫博物院的“平安故宫”工程向国务院申报立项,该院通过调研发现,在故宫几十座库房里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文物需要修复、保养,甚至有些文物存在着糟朽、腐蚀、开裂、破损等自然损坏现象。


“当时也是把这个列为‘平安故宫’工程,但心里最没底的是人才问题。”单霁翔说,虽然故宫博物院有一个力量强大的文保科技部门,有80位专家,但面对这样庞杂的待修文物来说,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抢救性的保护修复。据他介绍,仅要修复的戏装,故宫就有9640件、盔头1800多件、灯具1448盏,车马轿舆300件左右。


故宫院长进企业考察修复人才


在东城区科委的“牵线搭桥”下,单霁翔对北京剧装厂、北京珐琅厂、北京金漆镶嵌厂、北京龙顺成中式家具、北京同兴和古典家具、北京宫灯厂等六家工艺美术企业进行了考察,见到了柏德元、钟连盛、种桂友、孙颖、马元良等国家级、市级非遗传承人。


今年1月16日,故宫博物院与东城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了对院藏文物进行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工程。


首批对七个类别文物进行修复


据单霁翔介绍,故宫开设了8个修复工作室,其中6个设在故宫慈宁宫里,另外两个设在文保科技部里。单霁翔表示,首批修复工作大约需半年左右时间,这半年时间里也属于磨合和摸索阶段,等一切成熟后将启动对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


据介绍,首批修复的文物包括木器家具、宫廷灯具、车马轿舆、中和韶乐、佩刀佩剑、盔头、缂丝挂屏等七个类别的文物。单霁翔表示,首批修复保养的文物不是一级品、二级品等上等级的文物,等以后技艺磨合成熟后,会慢慢进行修复。


47位修复专家包括多位非遗传承人


据介绍,入选首批的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包括剧装戏剧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颖、宫灯技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翟玉良、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江等。这些非遗传承人跟其他专家等47人将先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


单霁翔表示,此次,故宫博物院与东城区人民政府“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合作项目的启动和实施,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工作在用人机制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经过安全培训,并在实际修复保护工作中,确有一技之长,能很好地完成某一方面修复任务的人员,将被故宫博物院纳入专业人才数据资料库,长期作为故宫博物院文物修复保护的重要力量。


- 释疑


1 大量“生人”进宫如何保护好文物?


先全天候安全培训一周


单霁翔:在合作项目启动之时,安全培训率先开始,用一周时间,由故宫博物院的4位处长、3位科长担任教员,就文物保护法、故宫博物院防火安全、内保安全、文物安全、文物修复安全进行全天候安全培训,此种情况在其他合作项目启动之时并不多见。这是因为抢救性地修复保护好珍贵文物固然重要,但安全工作更为重要,安全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是保障。面对历经百年、数百年留存下来的文物,无论是哪一个等级,都十分珍贵,我们必须心存敬畏、认认真真地对待。


2 修复工作是否会一直持续下去?


今冬修复将增至10门类


单霁翔:这个工作将持续、永无止境地进行下去,今天只是一个小规模启动,先修复7个门类,将来可能会扩大到几十个门类,今年冬天我们将移至西域河文保科技平台,在那儿修复门类将增到10个。两三年后,国家批准的“平安工程”里有20000平方米的文保科技用房,这是世界上最大文保科技用房,其中15000平米用于室内进行各个门类文物保护修复,包括承担国内各博物馆的需求。5000平米用于观众参观文物修复过程。


3 文物修复的过程有何特殊性?


每修一件都有修缮报告


单霁翔:对于国家非物质遗产不断向前推进,非遗传承人数量不断增加,我们会严格审查他们的资质,同时对他们在修复过程中的科学性不断提升,不是简单地把文物修好就行了,而是对文物的病害要进行勘察,要针对病害写出报告。每修一件文物要有修缮报告,让后人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材料,用什么技术把这件东西修复好的。这是一个科学的、带研究性质的保护过程。


- 对话


对话人:缂丝织造技艺苏州市代表性传承人 王建江


修复比复制还要难


新京报:你是第一次进入故宫进行修复工作吗?故宫是怎么找到你的?


王建江:对。因为我们为首都博物馆复制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文物,比如乾隆的龙袍等,前两年故宫就派人到我们那儿学习缂丝等技艺。


新京报:这次修复工作中你认为难在哪儿?


王建江:修复比复制还要难,因为有的地方经过几百年或者更长时间风化,非常脆弱,不能碰触。


新京报:此次修复中,你大概涉及多少件物品?


王建江:明天才能去现场看,看了之后与故宫博物院敲定修复方案。得看这些文物破损到什么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修复。


本组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杜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