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和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纳西学系列讲座

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和孔子学院联合举办纳西学系列讲座

□ 杨福泉

    3月13日至18日,在意大利马切拉塔市,由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联合主办了议题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从哲学、文学、艺术学和政治学角度进行的探讨”国际学术会议和系列学术讲座。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政治学等领域的知名教授、学者应邀参加会议以及系列讲座,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13日到15日的会议主要聚焦纳西学专题,中国学者杨福泉研究员、田松教授,意大利学者柯蓝博士,美国学者孟彻理教授在3天的时间里,分别作了10多场学术专题报告。孟彻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在中国纳西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是西方资深的纳西学学者。他对纳西族东巴教中的宇宙论、亲属制度、家屋结构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柯蓝在21世纪初在中国丽江进行了为期1年的田野调查,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她的研究重点是纳西族的民间医疗与巫术之间的关系。此外,她对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历史也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田松对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及其变迁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出版有专著《神灵世界的余韵——纳西族:一个古老民族的变迁》。

  这次系列讲座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纳西族和他们的民族认同——从人类学、语言学视野看中国民族和语言多样性的特点,纳西族的历史和宗教概述,纳西东巴艺术的演变,丽江古城的水系统和水文化,东巴经典和纳西占卜略论,人神交通的舞台——传统纳西族的创世神话及其现代意义,丧仪中所见的纳西宇宙观,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变迁——以纳西东巴文化为例,从滇西北看旅游、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同父异母的兄弟——纳西族的自然观,基于属自然观的环境伦理及生存状态,中国丽江:三个世界遗产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面临的挑战。

  马切拉塔市是意大利著名传教士、汉学家利玛窦的出生地。利玛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的欧洲人,他重新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这个曾经被欧洲误以为是“蛮夷之地”的国度。利玛窦凭借他超人的才智和修养,使自己彻底融入中国社会:他用中文交谈、写作,完全入乡随俗。后来,利玛窦被明万历皇帝任命为欧洲使节,领取朝廷俸禄。他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个把《欧几里得几何学》翻译介绍到中国。他死后,明朝皇帝赐予他一片在北京的墓地。这次中国传统文化学术会议和系列讲座在这位意大利著名的中国文化研究先驱的家乡举行,别有一番意义。

  马切拉塔也是与藏学、纳西学有奇缘的国际著名学者、藏学家杜奇的故乡。上世纪50到60年代,时任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所长的杜奇教授组织出版了洛克的《纳西——英语百科辞典》(上、下卷)和《纳西人的纳嘎崇拜及其相关仪式》(上、下卷)两部巨著,并为洛克的《纳西——英语百科辞典》撰写了序言。杜奇教授十分推崇洛克所做的纳西学研究,他在序言中特别强调了纳西东巴文化的研究对于深入研究古代苯教等的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所开展的关于纳西学的研究和出版工作,也成为促进德国纳西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0年,由孔子学院总部、中国国家汉办与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合作建立(中方合作院校为北京师范大学)了马切拉塔大学孔子学院。这次聚焦纳西学的系列讲座,对于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来说是一个创新之举,不仅把汉学经典和汉文、汉语介绍到意大利,而且把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及其国内外学术研究推介到意大利。这种不拘泥于传统儒学与汉学,致力于向国外展示中国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做法很有意义。从此次纳西学系列讲座所引起的热烈反响来看,马切拉塔孔子学院此举为海外孔子学院如何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做了十分有意义的尝试。马切拉塔孔子学院意方院长特久久认为,除了介绍汉学之外,像这样深度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也是孔子学院应该做的工作,而且对国外人士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转自《中国民族报》: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3-03/29/content_91004.htm

[ 本帖最后由 英古阿格 于 2013-4-8 21:27 编辑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看看这几个关键词,这就是潮流……

马切拉塔大学   孔子学院    纳西学
干嘛要签名,又不是真名。。。。。

TOP

任何一门学科除了下好内功外,与国际对话交流的深度、广度也决定了其格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