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清明节,为被遗忘的传统而祭祀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清明节,为被遗忘的传统而祭祀

清明节,为被遗忘的传统而祭祀



癸巳(2013)清明,与家人到五峰山上坟,正遇雨水纷纷。这可能是我能在五峰山给亡父上坟扫墓的最后一年了,由于政府要开发那一片山林的原因,已安睡了23年的父亲又要被打搅了。就在这一天,那被我从得知消息时就压在心底,用我的理智去控制着的痛感,又开始往上涌,和着雨水翻腾,但那仍然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因为我知道,虽然某些文化本来是来源于人性深处的那一点点真实,但它终究抗拒不了被时代的车轮碾压的命运。

一座在无意间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坟茔,注定不可能永远守护那些睡梦中的灵魂。其实,我要说的,不是我必将再一次为亡灵而歌哭,而是我不得不面对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像我们守不住那牵动我们的血脉和心灵的坟冢一样,我们又能守得住多少传统?

这个清明节,注定我将不平静,不仅仅是因为清明的雨水来得特别准时,特别大,也不仅仅是因为我朝那个山林的方向奔走了23年的习惯将会被改变,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怀揣着文化之思。我知道,我们当代的清明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与亡灵之间沟通的某些形式,但它仍然只是外观的,表象的,我们或许哭着拜着献祭祀着,却不知道那本来是要告诉亡灵,生者一定会好好地活着,像春天一样富于生机。我们或许也是欢笑着踏青草放纸鸢,却不知那是表演给亡灵的一场盛大的仪式。我们也早已忘了那样盛大的仪式究竟包含了多少内容。这时候,我头脑里会出现许多文字记载的片断,它们显示出来的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传统,我们已经丢掉了大半。

刘侗、于奕正、周损的《帝京景物略》中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有歌者。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也。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多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哭笑无端、哀往而乐回”,“四方客未归者,祭扫日感念出游”所表示的意义吗?此书又载:“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驱徒步,既有挈携,至则棚席幕青,毡地藉草,骄妓勤优,和剧争巧。厥有扒竿、觔斗、咥刂喇、筒子、马弹解数、烟火水嬉。……是日游人以万计,簇地三四里。”在这种游人以万计,簇地三四里,不分高低贵贱去踏青观剧戏的场面,今人又从何而见得?这些记载,如此鲜活地再现了明代北方京畿地区的清明场景。

        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清明从冬至数至一百五日即其节也,前两日谓之寒食。人家插栁满檐,青蒨可爱,男女亦咸戴之,谚云:清明不戴栁,红颜成皓首。是日,倾城上冢。南北两山之间,车马阗集,而酒尊食罍,山家村店,享馂遨游。或张幕藉草,并舫随波,日暮忘返。苏堤一带,桃栁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觔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而外方优妓歌吹觅钱者,水陆有之,接踵承应。又有买卖赶趁,香茶细果,酒中所需。而彩妆傀儡,莲船战马,饧笙鼗鼓,琐碎戏具,以诱恱童曹者,在在成市。是夜,人家贴‘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之句于楹壁间,谓如此则夏月无青虫扑灯之扰。僧道采杨桐叶染饭,谓之青精饭,以馈施主。”如此场景,今又能见着多少?这史料完全称得上是来自江南的清明节的“田野报告”。

        明人谢肇淛《五杂俎》云:“秋千云自齐桓公伐山戎,传其戏入中国。今燕、齐之间,清明前后,此戏盛行。”这一天,本应是“绿杨楼外起秋千,戴杨女儿裙裾飞”的景象,如今已看不到了,因为我们已今忘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秋千节”,在那一天,上至帝宫,下至闾巷,都要安起秋千架。原来清明这一天有不少游戏,游戏却不是用来消磨时光的,那都与要成就鲜活的生命有关。张岱《夜航船》云:“清明万物齐于巽。巽。洁也,齐也。清明取洁齐之义。”这一天,疏沟渠、淘水井、整水具,这却是要迎接一个干干净净的雨水期。

不必再列举多少史料了,我把它们看作是古人的田野笔记。从中看不到一个“假”字,却能感到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传统曾经多么丰厚,它们并非所谓封建迷信落后腐朽的东西,相反却包含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那就是人固然必将走向另一个世界,活着的人却应在眼泪之中看到希望的光芒。然而,这些本来能承载丰富的意义与价值的文化,如今却难觅踪迹了。在这个清明节,我能想起来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丢失的文化传统而祭祀。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不知该说些什么,尤其是面对刚刚远去的同辈人及其灵魂的真实述说。。。
小可已经半百,或许没有任何的资格来谈论生死。但离去的灵魂总是一种警醒:
他们走了而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问或问学真正地有意义吗?
就像你去探寻“盘古开天地”一样,有意义吗?
但我们自诩为民俗学者,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不要否认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
我很迷茫,不用说。。。

TOP

天地清则人心明,人心明则存天理。
敬畏天命,铭恩先人,慎终追远。
让自己永葆一片安宁清明的心境,这世界会成为永恒的精神家园。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 于 2013-4-5 23:40 发表
不知该说些什么,尤其是面对刚刚远去的同辈人及其灵魂的真实述说。。。
小可已经半百,或许没有任何的资格来谈论生死。但离去的灵魂总是一种警醒:
他们走了而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学问或问学真正地有意义 ...
清明期间在捣一篇传承人方面的paper。又把silver的论文(从概念到实践、格式化、在场)通看了一遍,虽然非遗过去十年了,相关著作论文汗牛充栋,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只引用了silver的,可能经典都是需要沉淀,就像史诗一样,所以从个人生命史的角度讲,活着意义总是由死亡去定义的,清明节如果都能让每个人这样追问一番,真是这个节日的伟大之处。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引用:
原帖由 柳倩月 于 2013-4-5 00:21 发表
清明节,为被遗忘的传统而祭祀

癸巳(2013)清明,与家人到五峰山上坟,正遇雨水纷纷。这可能是我能在五峰山给亡父上坟扫墓的最后一年了,由于政府要开发那一片山林的原因,已安睡了23年的父亲又要被打搅了。就在这 ...
迁坟的问题,参看迁坟记事-《民俗研究》1999年第03期-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坛友们如遇到任何注册问题,请随时咨询18018563977(QQ383512199)或发送邮件到CFNGroup@gmail.com。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民俗学论坛!

TOP

回复 2# 的帖子

的确,迷茫常如云雾,升腾在山间,不过,山仍然是在那里,不因云雾的流动而改变:)

TOP

恩施迁坟好象没那么复杂,我看是直接就把棺材起起来后,换到新的墓地重新埋起来。我去扫墓时,正好遇到一家在迁坟,棺材已经起起来了,放在一辆“狗儿车”上,那时雨水正大。我估计是那家算了时辰?不然为什么非要在雨那么大的时候迁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