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二月二综合信息贴

"龙抬头”可把理发店忙坏了


辽宁新闻网 2009-02-26 14:52:06



  今日是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按习俗这一天都要理发或洗头。昨日记者走访我市多家理发店发现,站前地区的理发店人流微增;铁东、铁西、立山的一些理发店人流明显增加,生意好的甚至翻两番。

  中低档理发店顾客激增

  在各城区的一些中低档理发店里,虽然才二月初一,但人已经爆满了。下午3时左右,在铁西永乐某理发店内,每个发型师后面都有2到3个顾客等待着,该理发店老板说,“我们家的价位在10元左右,到这理发的顾客都是住在这附近的居民,赶着二月二理发以30到40岁的中年男士居多,20多岁的年轻人很少。 ”

  站前地区理发店顾客微增

  站前地区的几家理发店顾客也不少,某理发店的工作人员朱凯表示,“我们店受影响不大,客流也就增加20%吧。另外我们这里来做头发的女性比较多,男士理发的数量只能占到20%左右,所以二月二剪头在我们这体现不明显。 ”朱先生还说,“我们店光顾的客人一半以上都是20岁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一般对传统习俗很在乎的少一些。 ”

  VIP服务受冷遇

  在一些高档的理发店里,一般还会提供各种“贵宾美发”。根据提供的服务不同,价位有88元、158元、数百元不等。一位理发店服务人员说,“这个主要是由理发师的技术、理发店的环境、以及一些理发的专享服务决定的,比如设有单间,提供饮料和食品,还有专用工具等等。 ”

  记者了解到,选择高价位理发的人并不多,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本身就是针对少数人群设计的,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接受,主要是为了迎合一些特殊的顾客。 ”

  理发店趁“龙抬头”着实“火”了一把。

  “龙抬头”咋来的?

  铁西区八家子街道办事处、国槐社区郑阿姨介绍: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过二月二雨水就多了,大地返青,春耕快开始了。农民都求“龙”能抬头,下一场透雨,有个好收成。按习俗,正月里不剪头发,都等到二月二才剪,寓意 “龙抬头”走好运。

  我市天文爱好者夏至庆介绍:“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记者张刘芳文并摄  


来源: 辽沈晚报鞍山版

TOP

学者称:“二月二”传承千年故事多





--------------------------------------------------------------------------------

  新华网沈阳2月25日电(记者魏运亨)26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所谓“龙抬头”的日子。中国民俗学会名誉理事长乌丙安教授说,“二月二”这个时令节日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而且被后世附会了大量与天文、气象、农事、卫生、学业等有关的民俗内容,是一个故事多、讲究多的有趣节日。

  乌丙安教授说,“二月二”在北方称为“春龙节”,在南方称为“踏青节”。周代的“二月二”不过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则演变成一个民俗节日,大诗人白居易曾写过好几首有关“二月二”的诗歌。

  与中国大多数传统节日核心内容相对单一不同,“二月二”的文化内涵特别丰富。首先,“二月二,龙抬头”与中国古代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中国古代天文学观天模式,在周天黄道确定二十八个星座,称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并按照它们的形象附会为四种动物。其中,东宫七宿被想像成一条巨龙。每到农历二月,处于龙头位置的角宿会在东方地平线显现,所以民间认为“龙抬头”;“二月二”更是一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

  北方一些地方旧俗,这一天早晨家家户户要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要烧香上供,这叫“引田龙”。但也有相反的,有一些地方这一天忌担水,生怕带回龙卵或惊动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这一天的食品也多以龙命名:吃面条称“挑龙头”、吃油炸糕称“吃龙胆”、食煎饼称“揭龙皮”、吃麻花称“啃龙骨”,以示吉庆。

  “二月二”又是一个祛病禳灾的日子。惊蛰一到,百虫复苏,民间选择这一天驱毒保健。比如在家门前围以石灰,在墙上画一个药葫芦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

  “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乌丙安指出,除了汉族之外,一些少数民族也过“二月二”,而且民俗活动独具特色。比如畲族的“二月二”,又称会亲节。闽、浙一带的畲族这一天要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气氛非常热烈。


来源: 新华网

TOP

今日农历二月二 吃饼剃头去踏青


    今天是我国传统的 “二月二”,又称“春龙节”。昨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一些与“龙”有关的应节食品,都被商家重点陈列,大张旗鼓地进行促销宣传。   

  二月二这天
北方有吃春饼的习俗,因春饼巴掌大小,类似“龙鳞”,所以又名吃“龙鳞”。不过,记者走访多家超市发现,这种春饼在我市并不多见。据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山西人在“二月二”这一天更习惯吃的还是葱花烙饼、煎饼等食品,俗称“揭龙皮”。在铜锣湾一大型超市,记者看到“二月二,龙抬头,葱花烙饼2.98元/500g”的标牌在一面食专区赫然入目。陈列柜中的有火腿鸡蛋饼、东北大饼、煎饼等各类面饼,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一位姓赵的主管介绍,最近“二月二吃饼”的宣传已经促使不少顾客尝试买饼,平日销售约100公斤的饼,最近两天能销售150多公斤。估计今天能达到二三百公斤。   

  除了饼类,豆芽也是热销食品。因为本地有煎饼卷着豆芽炒韭菜吃的风俗,所以近期豆芽销量也一路看涨。每500克只售0.68元的豆芽,平日超市购进50公斤即可,昨日购了100公斤到上午10时已经被抢购一空。有经营人士介绍,“二月二”当天最起码得购进二三百公斤才能保证供给。   

  “二月二,龙抬头,别忘了吃猪头!”,“二月二,春龙节,龙的传人过龙节,龙节要吃猪头肉。”据几家熟肉连锁店店老板介绍,二月初二吃猪头肉有“挑龙头”的说法。店内借机大力宣传一番。   

  除此之外,爆玉米花、炒豆也是这个节日的特色小吃。旧时小孩边吃豆还边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近期,黑铁锅、鼓风机这样一种消失多年的爆米花老装备,在半坡东街一带又重新出现。引得一拨又一拨的人们好奇地围观、尝试。准备爆米花的市民刘女士说:“好久没吃过这样的爆米花了,正好赶上过二月二,弄点给孩子们尝尝鲜。”   

  桃园路一家发屋的工作人员说,一般人们都是在腊月里理发,整个正月,发屋生意都很冷清,农历二月二这天,是一年当中发屋生意最好的一天。民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所以二月二这天,发屋的所有员工全员上班,营业时间也从平时的早9时提前到早7时,晚上客人不走完,决不关门。   

作者:本报记者 孙耀星 郝晓炜 文/摄

TOP

二月二

日期:2009-02-26 作者:郭梅 来源:新民晚报                     
 
 
    郭梅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的《二月二日》将早春花柳初萌蜂蝶欢舞的喜人景象描写得十分清新细致,尤其“花须柳眼”四字的拟人手法用得极妙,其知名度虽远不如李清照的“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但精灵活泼生机盎然的“柳眼梅腮”显然脱胎于“花须柳眼”——李义山用这四个字给早春二月点了睛,再想到白居易的句子:“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虽是乍暖还寒,但顿觉薄棉袄是穿不住了。不过,民间强调的是“二月二,龙抬头”,要过中和节,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又称春龙节、踏青节,或直接叫龙抬头日——所谓龙抬头是古代天文学的说法,也和大地回春,蛰伏的龙和冬眠的动物醒来有关。
   
    中和节始于唐德宗时期。当时正月和三月都有节日,唯二月没有节日。大臣李泌上书提议废除正月晦日,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德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后来,人们又把祭祀土地神的社日与中和节合并,日子改为二月二日。中和节要祭太阳神、吃太阳糕,祭土地神和五谷神、喝社酒。这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以示吉庆,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油炸糕叫吃龙胆,吃煎饼叫揭龙皮,吃麻花叫啃龙骨,吃面条叫吃龙须,现在的龙须面也许就因此而得名。妇女在这天不能动针线,据说是为了避免刺伤龙眼。孩子们一早起来要踩门槛,叫“登龙门”;私塾先生则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还是以前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就像传统小戏《翠姐姐回娘家》的情节一样,旧俗不允许媳妇正月回娘家,故民间习惯二月二接女儿回门。还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慈爱的父母盼望见到爱女的急切心情。不像现在,城市里的小夫妻要么独住,要么和岳父母同住,倒是和公婆生活在一起的传统模式相对少见了。

TOP

二月二正宗猪头肉的做法  


www.LN.XINHUANET.com   2009年02月26日 10:41:14  来源:美味厨房  



主料:

    猪头一个(约2500克)。

    调料:

    精盐30克、茴香7.5克、桂皮7.5克、酱油40克、甜面酱50克。

    制作方法:

    猪头泡入水中洗净,镊去细毛,割下双耳,去掉猪眼圈、嘴唇、耳圈、鼻子、脸劈成两块,下巴劈成3块,再放入水中浸泡,漂去血水。下水锅煮半小时,捞出洗净切成块。取锅上火放油,下甜面酱炒成甜酱色,加入卤汁,放入肉块、茴香、桂皮、酱油、精盐及清水,先用旺火烧沸,再用炆火煮约3小时至肉酥烂即成。

    特点:

    肥肉酥烂,精肉鲜香,味纯而嫩,香气芬芳。

    猪头肉的美味,慨而言之有四:

    一是肥。吃猪头肉大半是图它肥,但这种肥有别于其他肉类之肥,是肥中夹瘦、肥而不腻。

    二是糯。我至今弄不懂,东西南北各家老店老汤卤制的猪头肉,火候怎么都控制得那么一致。总能将肉煮得酥而不烂、酥糯爽口。

    三是香。猪头肉的香,是诱人的,将猪头肉切片装入盆后再浇上小磨麻油、洒些香菜等,那四溢的香气,总引得食欲倍增。

    四是脆。猪头肉的脆是因为猪耳朵中含有脆骨,且脆骨又包在肉中,因此,猪头肉的脆是糯而藏脆,别有风味。

    “黄狗猪头肉”是江苏宿迁的一款传统名菜,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此菜因其有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肥而不腻、烂而不糜、味纯而嫩等特点,故备受当地人的喜爱。

    提起这宿迁的“黄狗猪头肉”,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

    相传,清乾隆皇帝一生曾六下江南,其中有五次留宿宿迁。一次,乾隆皇帝到宿迁时,先没有惊动当地的官员,而只是和几个贴身侍卫乔装打扮,到宿迁城里明察暗访。乾隆一行在城中溜达闲逛,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皇上这时才感觉肚子有点饿了。

    这时他们来到宿迁的东大街,只觉得随着轻风飘来一阵阵香味,于是顺着香味一路赶去。只见在不远处有一家卖猪头肉的小酒馆。在宫里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一看卖的是猪头肉,简直不相信猪头肉会有这么香。他将信将疑地要了一份猪头肉,品尝后才知此店的猪头肉真的不错,当时他就击桌赞叹道:“好吃,好吃,真乃好菜”随之吩咐侍卫叫来店家,问道:“姓什名谁?”店家答道:“客官,小人姓黄名三,人称黄狗。”乾隆大笑,说:“黄狗,好难听的名字,不过你黄狗的猪头肉倒好吃。”

    待乾隆皇帝走后,黄三才听人说起刚才称赞他猪头肉好吃的客官乃当今圣上,于是精明的黄三喜不自禁,忙把乾隆爷吃剩的那碗肉汤留了下来,以陈兑新,并把酒馆的招牌改成“黄狗猪头肉馆”,黄狗猪头肉从此便声名大振,生意兴隆,世代相传。

TOP

“二月二”吃爆米花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9-2-26 14:57: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今天是二月初二,是一年中二十四个节气里的惊蛰前后。民间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传说,龙睡了一个冬天,从惊蛰这一天起开始苏醒,它一甩尾巴,怒吼一声,天上就有了雷鸣,所以这一天又叫“春龙节”。

  世上并没有龙这种动物,但在我国民间神话和传说中,龙是一种威力最大的动物神:蛇身、鹿角、鹰爪,全身闪着金光,两条长须犹如飘带。

  春龙节各地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如陕西等地的妇女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以免刺伤龙的眼睛,遭到龙的报复。也有很多食俗,如吃春饼。不过,爆米花应该是二月二最美丽的故事。

  民间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后触怒了玉皇大帝,他命太白金星传谕四海龙王,三年之内不向人间降雨,以示惩罚。

  没有雨水,河水也干了,庄稼颗粒无收。掌管河的玉龙不忍看百姓们受苦,他喝足了天河的水,张开大口向人间喷雨。玉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将玉龙压在一座山下,并在山上立碑:“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救玉龙的生命,百姓们到处寻找金豆,可一直没有找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一,人们去赶集,有位卖玉米的老婆婆没有扎好装玉米的口袋,金黄色的玉米粒撒了一地。人们一看,这金黄色的玉米多像金豆啊,如果用热火炒一炒,那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人们高兴极了,回家后便爆炒玉米,第二天就送到了玉龙面前。玉龙一见,大声喊道:“太白金星,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太白金星没有看出开花的金豆是爆米花,就一挥手收了拂尘,玉龙终于获得了自由。这一天正是二月初二。

  为了纪念玉龙的救命之恩,二月二爆玉米花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这是一个报恩的传说,关于爆米花还有一个抗暴版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陕西南部有一个姓包的木匠,他有个女儿叫包花。包花聪明伶俐,花容月貌,父女俩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知府叫赵千,贪财好色。一天,他让衙役把包木匠叫到知府衙内:“包木匠,本府到此地后就听人说你的木匠手艺好,雕什么像什么。本府倒要见识见识。命你在一粒玉米粒上雕出一朵花,限期三天。三天完工,本府重重有赏;三天完不成,就让你家姑娘来伺候本府。记住,二月初二,若是不到,就有杀头之罪。”

  包木匠出了知府衙门,脚步沉重地回到家。包花听了父亲的叙述也想不出办法。父女俩沉默了一晚上。第二天天刚亮,一夜难眠的包花早早起了床,心事重重地做早饭。她端着一瓢玉米进了灶房。烧着烧着,忽然锅里发出“嘭嘭”的声响,她赶紧揭开锅盖,原来是自己心不在焉,锅里没放水就点起了火。她抓起水瓢刚要添水,突然停住了——锅里出现了一朵朵小花,白的像棉花,黄的像九月菊,原来是玉米在锅里爆出来的花。

  二月初二这天天刚亮,赵千就击鼓升堂,命衙役“捉拿包家父女,不得有误!”

  “我来了!”包花不等传唤,径直走入大堂。“我就是包木匠之女,今天特来给大人送玉米花。”

  赵千看看姑娘手中的玉米花,又看看包花,三角眼一转,“好,本府说过,按期完工,本府重重有赏。来人,取十两纹银。”

  “谢大人!”包花转身要走,赵千又喊住她:“回去告诉你爹,本府明日登门拜访。”

  次日一早,衙役们鸣锣开道,赵千坐着官轿来到包木匠家。只见两扇门紧闭,一把大锁挂在上边。赵千气得大叫:“给我烧!”衙役们点着了房,火光冲天,西北风一吹,火顺着风向赵府一干人等烧了过来。赵千和众衙役四散奔逃,只听“扑通”一声,赵千掉进了村边的一个大粪坑里。待衙役们把他捞上来时,已是浑身恶臭没了威风。

  原来,包花那天接过银子时就知道赵千不怀好意。回到家中,她和父亲收拾好东西连夜逃离了包家村。从此,父女俩走街串巷卖爆米花,人世间多了这一类手艺人,生活中添了一种美味食品。 ■文/丹若

TOP

嵩山二月二 五岳共祈福

2009-2-26 15:23:54  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中岳庙前的广场上,演员们正在进行嵩山闹歌表演

    2月26日,由山东齐鲁电视台、陕西电视台都市频道、湖南经济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山西)、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共同举办的“二月龙抬头•五岳共祈福”全国电视直播活动在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同步举行。中岳嵩山的活动场地设在中岳庙前广场。
    农历二月二,我国各地向来有民间祈福的传统,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下流”、“二月二,撒灰圈,大囤满,小囤尖”等说法。“五岳祈福”将“二月二”和“五岳”结合起来,既是对中国传统二月二民间祈福文化的挖掘,又是对以“五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弘扬,更有利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月龙抬头•五岳共祈福”是五岳首次联合举办的大型活动,除在上述电视台、频道同步直播外,还通过境外的黄河电视台、美国斯科拉(SC0lA)卫星电视教育网、黄河电视台国际台、中国卫星电视长城美国平台、加拿大平台、拉美平台向北美和拉美地区播出。新浪、搜狐、腾讯三家门户网站进行活动的同步直播。
    据了解,这次直播活动总演播室设在山东,五家电视台各出一名主持人,分现场信号切到总控直播车,各台统一信号播出。五岳各山的文化、景观精华及五岳的特色节目均在直播节目中呈现。中岳嵩山的特色及民俗节目有:中岳名道祈福道场、少林功夫、嵩山英雄鼓、嵩山独角舞、嵩山闹歌、猩猩怪等。嵩山当地群众2200余人参与并观看“五岳祈福活动”。
    据了解,五岳祈福活动从今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

TOP

多所高校的几十名师生调查2009年二月二赵县范庄龙牌会

2009年的赵县范庄二月二龙牌会如期举行,在叶涛老师的组织下,前来调查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的师生数十人。

TOP

顶一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