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口头传统)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点简介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原名“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点,(于1991年即始招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招收了16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者9人;均就业于高校、科研部门)。该点由民俗学/人类学资深教授、西北民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西北民族研究院)创办者,著名民间文艺学家、中国“非遗”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郝苏民教授牵头建设;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以各族青年博士、高职教师为梯队的师资队伍。以综合研究民族、区域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西北各族群以及邻各国跨国民族的民间文化、民族志;以及族际、中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各宗教信仰之间、社会性别的民间文化关系的比较研究为特色的主攻领域。以培养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文化遗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民间文化工作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己任。
学科建设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级、省级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民俗文化以及“非遗”研究的相关课题与调研。2005年曾成功举办了与文化部、国家民委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协办、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实施西北民族民间非遗保护”学术研讨会并挂牌成立了“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中心”2011年9月15-20日与新疆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第一届西北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高级培训营”。并先后在甘肃省“花儿”基地的和政县建立了民俗学、民间文艺学“松鸣岩花儿教学科研基地”和“环县道情皮影教学科研究基地”;在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也正在为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化以及“非遗”方面的教学研究,建立并提供着田野调研基地平台。使西北各民族民间文化挖掘整理、邻国跨国民族文化影响比较研究、口头传统与遗产保护等等、形成了区域民间文化研究的鲜明特色及区域优势,近年来已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学术影响和高级人才培养效应。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邮政编码:730030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2012年7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