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人类学民族学年会活动之一:我校举行《格萨尔》艺人进校园活动

人类学民族学年会活动之一:我校举行《格萨尔》艺人进校园活动

[日期:2012-09-20]来源:  作者:[字体: ]

    【大学生通讯员 俞志超】值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即将召开之际,9月20日上午9点,由我校社会科学处和格萨尔研究院主办的《格萨尔》艺人进校园活动之多民族《格萨尔》艺人演唱会,在榆中校区公教101举行。来自我校藏族、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学生与《格萨尔》说唱艺人、众多《格萨尔》研究专家教授、领导教师一起,享受这场独特民族文化的盛宴。




     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领导有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诺布旺丹博士、研究员,青海民族学院硕士生导师角巴东主教授,格日勒图教授,青海格萨尔研究所所长黄智先生,我校社会科学处处长段小强教授,格萨尔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兰却加教授,格萨尔研究院院长宁梅教授、副院长坚赞才让教授。参与演唱会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有青海果洛圆光艺人才智活佛、神授说唱艺人达哇扎巴、蒙古族说唱艺人敖特根白音、玛曲《格萨尔》说唱艺人才扎。活动由格萨尔研究院宁梅院长主持。




    社会科学处处长段小强教授为活动致辞。他从《格萨尔》说唱艺人在史诗传承、继承、创造上发挥的巨大作用、《格萨尔》的语言艺术特色和表演艺术的分析等方面阐述了《格萨尔》说唱艺人和这部多民族共享的伟大口头史诗对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随后,来自不同民族地区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向大家做了精彩的演唱,他们清唱或伴着琴声,结合所唱的内容配以不同的表情和动作,时而高亢清远,时而浑厚低沉,博得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家教授围绕说唱的内容、特色以及意义影响等方面,为艺人们的说唱进行了详细地评述,使《格萨尔》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也让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在工作生活中树立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最后,我校为说唱艺人颁发聘书。





    下午,名为“圆光艺人眼中的《格萨尔》”唐卡展在榆中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拉开帷幕。展览以唐卡、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大家呈现了圆光艺人眼中的《格萨尔》、我国最新《格萨尔》研究以及我校在此方面研究取得的优秀成果。

   

    本次《格萨尔》艺人进校园活动是格萨尔研究推广普及的重要步骤,多民族艺人和国内知名学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创造这场独有的民族文化艺术盛宴,也让我校师生与传唱千年的《格萨尔》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 本帖最后由 狄道流珠 于 2012-9-22 19:29 编辑 ]

TOP

活动之二:专访会议代表李鸿——一件值得中外学术界关注的大事



   【本网讯民宣】今天上午,笔者采访了来自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院长李鸿教授。李鸿教授说:“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关部门55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兰州,共享人类学民族学的“学术盛宴”,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中外学术界关注的大事。本次大会以“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为主题,同时举办23场专题会议,这对于充分展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必将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李鸿教授强调,本次大会是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加快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召开的,是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对我们人类学民族学界来说,不仅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且彰显了“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这个大会主题。


   李鸿教授说:“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嬗变过程。它立足统一的多民族基本国情,依托中华文化丰厚的多样性资源,吸收和借鉴世界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的经验,至今已成为一个基础性、应用性兼具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学科理论体系及其学术规范,不仅在众多学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为构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和谐社会提供了学术支撑。”


   “我们要借助这个平台,相互学习,增进共识,应以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为共同理念,以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追求文化自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同目标。”


   “感谢西北民族大学为我们提供了周到服务。”

[ 本帖最后由 狄道流珠 于 2012-9-22 19:15 编辑 ]

TOP

活动之三:百花争艳,硕果累累——学术成果展示



   【本网讯 才让扎西】2012年9月22日,作为本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2年年会创新内容之一的成果展览在我校综合楼一楼大厅展出。展厅展出了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学术成果和部分高校特色专业研究院所简介。我校的格萨尔研究院、宗教学重点学科、历史文化学院、伊斯兰文化研究所、西北民族研究院、海外民族文献研究所均设有展台。

























TOP

活动四:分会场

郝苏民教授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与机制研讨调研”专题会议上发言


[日期:2012-09-23]来源:  作者:[字体: ]

    【本网讯陈翔】922日下午至923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与机制实践调研”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城关校区综合楼102举行。我校社会学与民族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郝苏民教授在会上发言。




    新疆文化厅副巡视员、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马迎胜,青海省艺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霍福,李言统、李季莲、颜宗成等专家教授担任会议召集人;龙先琼、周亚成、马东平、秦莹、刘永红等专家教授担任评议人。




    郝苏民教授首先作了题为《中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非遗”保护:现状问题的调研》的发言。在发言中,郝教授介绍了自己亲身参与调研的经验和感想,阐述了人口较少的民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社会参与状况,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面临的挑战,并就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随后,马东平、霍福、刘秋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专家教授纷纷发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研究以及调查分析做精彩发言。




    周亚成、闫国芳、颜宗成、李言统、戚晓萍、刘永红等专家教授就哈萨克民间达斯坦演唱艺术的保护、“花儿会”和“洮岷宝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涧“彝族跳菜”、中国皮影戏的保护、地方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等议题发言阐述,内容涉及文艺、民俗等各个方面。


    专题会议上,各位专家教授、学者围绕年会主题“民族和睦与文化发展”展开讨论,共同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了少数民族“非遗”相关课题的学术水平,也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不断完善、发展和创新铺就坚实的道路。

[ 本帖最后由 狄道流珠 于 2012-9-23 19:1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