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灵动冯骥才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9-18 07:19
耿涵
以气韵作为冯骥才绘画的审美判断应是恰当的,中国绘画自南朝谢赫以始,首推画中“气韵”。纵星霜屡变,朝历更迭,“气韵生动”始终是中国画审美判断的首要标准。
气韵既可生而得之,亦可后天养成,二者殊途同归,皆可于书画中体现。可以说,冯骥才绘画的“气韵”既出于天质,又得益于后天积累的文学底蕴。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一种深具意味的文学情境蕴藏于其中,这文学情境极巧妙地生发了画面的气韵。当观众面对画作时,无论是否有专业的审美经验,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流溢的生命美感,这美感的来源正是画面气韵的灵动使然。诚如冯骥才自己所说:“它其实就是你(画家)的生命。一点一线、一块色彩,无不带着你(画家)的个性、气质、追求以及一时的情绪与生命状态。”这种生命自发的灵性以及所展现的生动气韵,构成了冯骥才绘画艺术的内在符号。
冯骥才早年是以临习宋画为根基,宋人绘画的工细笔法是绘画史上的高峰。《清明上河图》便是个中极品,冯骥才早年曾数次整幅临摹,对宋人工细笔法也尽数贯通。在其画作中,那飘荡的江帆、丛生的林木与翱翔的飞鸟,宋人之工巧若隐若现。其用笔落墨,全然如古人所说“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
遍览冯骥才的画作,能感受到他将传统笔法融入了最适合自己的绘画手法中,所谓“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在画面中,观者往往能同时领略北宗之工细,南宗之飘逸,写实之精致,泼墨之豪放;收放间恰到好处,倏忽见出斧劈的苍劲,莞尔又见折带的清雅;种种感受似非而是,古来十六家皴法,都已融入了冯式的新法之中,此中真意,又是天赋灵性使然。冯骥才的绘画真正是超越了技法与形式传统囿限,形成了由艺术本质生发出的独特的表现语言。
冯骥才曾说: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看来,“生命方式”是身为画家的冯骥才将自己对生命的体察与感悟,通过绘画这一精神出口投射出来。因为艺术本来就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它传递着情感。
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类情感交流的唯一途径,正是由于艺术而非语言,人们才能真正体验他人的情感。艺术始于一个人意图向他人传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并在心中重新唤起这份情感,再以某种外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艺术传递情感,同时也是情感的“灵镜”——通过它,可以欣赏带有生命体温的绘画艺术的同时,也照亮了走进自己内心的道路。也许,只有在艺术面前,我们才能够将自己的心灵真正释放出来,看到它真实的样子。
就让我们跟随冯骥才的绘画艺术,暂且从烦乱的俗世中逃逸,回到自己真正的心灵居所吧。
名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