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9.18:历史叙事与国家记忆

9.18:历史叙事与国家记忆

“九一八”应成为国家记忆
http://news.cnxianzai.com 2011-09-18 01:17:58 来源:长江商报 评论




长江商报消息 如果说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那么“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则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晚,随着沈阳北郊柳条湖传出爆破南满铁道的一声巨响,夜幕下日本关东军由重炮掩护倾巢而出,突然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东北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牺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如今,抗日战争已渐行渐远,让国人牢记国耻,尤其让年轻一代记住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并非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凝集国民力量,激发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抗战其实打了14年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记者深入多个抗战遗址和事件发生地,追寻那些已经模糊或正在模糊的历史记忆。
长期对“九一八”事变进行深入研究的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认为,全国抗战的第一枪,是在沈阳率先打响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
“现在很多中国人只知道8年抗战,不知道抗战14年。”记者采访中接触到的一位东北抗联老战士也认为,“由于我们长期宣传的大都是8年抗战,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史,逐渐被历史淹没了。”
9月5日,记者在辽宁省实地采访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博物馆主体本身就是一座历史纪念建筑物,以残历碑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了解,该馆是国内最大的“九一八”事变主题博物馆。从今年8月中旬闭馆,投资近千万元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定于9月18日全面开放。
“博物馆现在面积达12000平方米,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参观人数从原来每年10万人次左右,已升至每年70万至80万人次。”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研究员介绍。
“物证的收集,是立馆之本。由此博物馆每年都投入几十万进行物证收集。主要来源包括民间捐赠和公开有偿征集两部分。”井晓光说。
他介绍,升级改造后的展馆对多个场景进行艺术再深加工,增加了电子地图、高清电视等展示手段,在内容上还增加了德、日、意法西斯政权的形成背景及当时的世界形势,将充分提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国际性内涵,说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发动者。
多处抗战遗址遭破坏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抗日战争渐行渐远,近年来有些人已对那段历史逐渐模糊,个别地方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甚至还时常出现毁坏、侵占、侵蚀抗战遗址和烈士纪念场所等现象。
2010年“十一”前夕,有网友在论坛发表题为《国庆前夕,抗日名将冯占海将军墓被毁》的文章,曝出吉林市北山最高峰的吉林省著名抗日将领冯占海将军墓疑遭地产商挖掘,墓碑亦被推倒的消息。
冯占海,1899年生于辽宁,“九一八”事变后,因举兵抗日,被称为“吉林抗日第一人”。在吉林省吉林市,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冯占海将军墓被毁的事情,老百姓都知道。按理说,应追究开发商和主管部门管理的责任,后来不了了之。”
1963年9月,冯占海在长春病逝。依照将军遗愿,中共吉林省委、省政府曾将其骨灰安葬于吉林市北山脚下。但不久墓地遭毁,骨灰不知所踪。1965年,又葬衣冠冢于吉林市北山最高峰,想不到再次遭劫。
据当地居民反映,冯占海墓碑原所在的土地,已被开发商买下准备开发成高尔夫球场。2011年4月22日,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有关部门把将军墓迁至吉林市北山公园,并对将军墓进行高标准修复。
9月6日上午,记者前往北山公园实地采访,恰逢退伍老兵赵力峰在将军墓附近锻炼身体。“毁坏将军墓是一种忘本行为。”赵力峰说,“冯占海将军是吉林人民的骄傲,出了这事,对吉林市的形象,是一种损害。”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在离将军墓几十米的北山最高峰,矗立着雄伟的革命英雄纪念碑,而正面有关纪念碑的说明碑文已斑驳脱落。“都已经好长时间了,没人管。”一位经常来爬山的市民说。
近年来,这样侵占烈士纪念场所的事件时有发生。如,2007年12月,因要“开发商业墓地”,洛阳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保护区第一区”的烈士陵墓遭到破坏,民工把保护区内的125座墓砸坏搬走,运去垃圾场。
延续记忆并非为了仇恨
“目前应加大抗日战争遗址、纪念馆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解决重点场馆经费不足的问题。”井晓光说。据井晓光介绍,长期以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由于接待观众较多等原因,造成的博物馆陈列设施相对陈旧、陈列手法落伍等现象,未能得到及时改善,从而直接影响着博物馆宣传教育效果及职能的正常发挥。
记者了解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自免费开放以来,虽然财政一直在经费上给予保障,但仅仅就是维护费用。这次升级改造投入近1000万元,资金还存在420多万元的缺口。目前,正向有关部门打报告要求解决。
“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2009年免费开放后,没有一分财政拨款支持。目前,全部用核心区门票收入作为补贴。”李立夫说,“但由于2001年贷款9800万元维修核心区,一直也存在经费压力。”
知名历史学者纪连海认为,政府不但应加大抗日战争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各地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后,也应在经费上给予强力保障。而且对于所有的抗日老战士,政府都要派专人妥善安排好他们的晚年生活。
“要严格管理抗日战争遗址和纪念场馆,以免在利益驱动下出现商业化的倾向,对于侵蚀、侵占和损坏设施的行为要追责。”纪连海说。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亿万人民的心灵创伤,我们期望和平,但我们不要乞求和平。只有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才是自身安全的保护者。”汕头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鄢圣华说。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历史的结论永远颠扑不破。”他认为,“在追寻抗战的历史记忆时,我们要做的是民族的自省,而不能满足于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因为,表达仇恨是容易的,深刻自省、吸取教训却需要勇气。”
在鄢圣华看来,记住国耻,不仅是个人行为,更应成为一种国家记忆。“‘九一八’事变纪念日,这是忧患之日,反思之日,也是居安思危之日!”
据瞭望新闻周刊
陈广忠:
北大营,长官不让动手
陈广忠 1908年生,河南下义县人。16岁进入东北军。九一八事变时,为东北军独立第七旅士兵。现生活在黑龙江省东宁县。
九一八事变时,我就在北大营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也就是九一八事变中,日本人炸了铁路后第一个进攻的对象。
其实日本人早就想打我们了。
就是在没打之前,他们在东北也基本上是无法无天的。那时,在满铁沿线大小车站都有驻军,还有铁甲车昼夜不时来往巡逻,租界地也由日本的宪兵、警察维持。没人敢惹日本人,就是我们,长官也常常强调,千万不可与日本人冲突。
我们旅是东北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日本人也常来驻地骚扰。1931年夏天,先是日本军官老来参观,到我们的营地里到处看。后来,还常常有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三五成群借“参观”名义,到北大营来闹事,有时直接向我们挑衅。大家都恨得牙痒痒的,但长官不让动手,东北军军纪很严,特别是我们旅。
事变前的那几个晚上,日本人每天都演习到很晚。除了把关东军调来满铁附属地,他们给在乡军人也发了武器。我们经常上街的弟兄们回来说,城里的一些日本浪人在酒馆叫嚣说,过几天就要“给中国人颜色看看”。
旅长王以哲也看出来了,也做了防备。9月13日到15日夜间,我们连续三夜向东山嘴子东大营大操场作转移演习。长官们说,目的是一旦日军进犯,以便有秩序地退走,不致临阵措手不及;同时也是为了暂避其锋,等待外交上的解决。
9月18日当天,日军在南满火车站的墙上贴了布告,说是奉天驻军近日举行秋操,满铁附近居民不要惊慌。但有从那地方回来的兄弟说,南站日本兵和在乡军人挤得满满的,还牵出来很多大炮,情况不妙。
情况肯定不妙,但我们都没想到,日本人就在这一天就动手了。
孙竞寰:
早上发现,
城墙上站满了日本兵
孙竞寰,1906年生,九一八事变时在奉系军阀的私有“边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工商工作,现居住在沈阳。
9月18日晚上,由于我住的地方离北大营较远,并没有听到枪炮声,第二天早上我打完网球回来,发现城墙上站满了日本兵,就明白我们被侵占了。奉系军阀统治时,不用说爱国主义思想,就是国家的观念有些人也不强,另外长期处于殖民地状态下麻木了。
我照常上班,进了的门再出来就不容易了,日本兵把门堵上,许进不许出。街面上情况我无从得知。停业两天,把当年前三个季度的账进行了结算,给员工发放了奖金,我也发了几百块钱的奖金。
虽然生活优越,但谁也不愿意当亡国奴,在外面的人都进关上北京了,我被关在里头,想走也走不了。想着靠国家靠不了,自己也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我在东北大学夜校的一些同学,那天晚上住在外边没回宿舍,交通也断了,他们干脆步行进关了。
第三天,日军向我们派出了驻在员,发号施令。当时奉系军阀的叫边业,东三省公家叫东三省官银号,吉林有个永恒官银号,黑龙江有个黑龙江省官银号,一行三号合并成立manz**中央,都归了日本鬼子管。
驻在员与经理一个桌办公,大事经理就得请示他,业务活动照常进行。日本人也要维持这个秩序,不能让你乱。
据新华社
“九一八”事变次日晨,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新华社 图
9月15日,沈阳边防检查站官兵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纪念碑前重温入伍誓词。 新华社 图

TOP

《风云儿女》到《鬼子来了》:电影叙事四大段

http://yule.sohu.com/20050816/n226690883.shtml
    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开始迄今,70多年来的中国电影,始终离不开以炮火硝烟的电影场景、国破家亡的现实惨痛和深厚凝重的历史悲情编织而成的抗战叙事。诚然,由日本侵略军1931年9月18日发动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7月7日发动的“七七”事变,是改变中国电影产业格局、精神走向和文化内蕴的重要节点,但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已经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总也擦不掉、抹不去。

  总的来看,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不仅是对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暴行记录,而且是对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的大力张扬。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相印证,启蒙话语与救亡话语的双重变奏,成就为中国电影无法割舍的经典命题。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是中华民族面对强敌入侵走向觉醒和反抗的一部由影像和声音组接而成的暴力启示录。

  一 家山北望泪沾襟(1932-1937)

  1931年9月18日,为了独占中国,蓄谋已久的日本军队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军事进攻。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整个东北就全部沦落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932年初,日本军队变本加厉,又制造了“一二八”事变,并由此引发了上海守军与广大民众的淞沪抗战。

  日本的军事侵略给中国电影带来极大的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电影首先失去了东北这一片广阔的放映市场;“一二八”事变的炮火,更直接毁掉了设立在上海虹口、闸北、江湾地区的各影片公司或摄影场,而且迫使其他地区不少中小公司歇业。然而,“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的爆发,也促成了中国电影的整体跃进。从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觉醒”的中国电影从业者,终于认识到“反帝抗日”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之于中国电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在淞沪抗战进行之中和结束之后,部分电影公司及其从业者便投入抗战新闻纪录片和抗战动画片的拍摄。这些影片相当及时地报道与宣传了淞沪抗战,展现了中国军民抗敌御侮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气节。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电影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夏衍、郑伯奇、阿英、洪深、尘无、柯灵等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小组,开始在电影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列宁主义的电影意识形态观念以及苏联电影理论和作品,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提供了非常有利并极为有力的思想武器。正是在列宁主义的电影意识形态观念、苏联电影理论以及苏联电影作品的直接影响下,以夏衍、郑伯奇、阿英、洪深、尘无和柯灵等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纷纷在上海各家报纸副刊开辟电影批评专栏,揭露帝国主义电影的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实质,与“软性电影”论者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努力维护中国新生电影的发展。通过夏衍、郑伯奇、阿英、洪深、尘无和柯灵等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参与明星、联华、艺华等影业公司的电影创作以及开辟电通影片公司作为中国电影文化运动的新阵地,一大批以反帝国主义反封建思想为主旨,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揭露社会黑暗为题材,渗透着强烈的启蒙与救亡精神的电影作品出现在中国影坛,从根本上改变了此前中国电影蝇营狗苟、惟利是图的媚俗形象。与此同时,以类型电影占领全球票房的好莱坞开始被中国电影批评家所质疑,曾经在上海风靡一时的伦理片、古装片,尤其武侠神怪片等电影类型,也第一次遭遇电影舆论的明确抨击。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历史潮流中,诞生了《共赴国难》《渔光曲》《狼山喋血记》《风云儿女》《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一批优秀的、堪称经典的民族电影作品。

  在袁牧之编导,周璇、赵丹主演的影片《马路天使》里,通过令人心动的漂泊意象、凄婉乐音与悲情叙事,国破家亡、时事危艰的巨大创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当在茶馆卖唱的小红第一次唱起《四季歌》的时候,画面在周璇无奈而不满的神情、绣鸳鸯的大姑娘、战争的炮火、倒地的士兵、逃难的人群、坐客的私语以及夏季柳丝、长江泊船、西湖美景、荷塘月色、水中倒影、冬季飞雪、思妇步履与蜿蜒长城之间转换,不仅较好地将“歌唱”动机融入电影叙事,而且曲折地表达了东北人民土地沦陷、他乡漂泊的痛苦和哀思。

  其实,在影片《马路天使》里,除了小红是一个“家山北望泪沾襟”的失家、失父者以外,吹鼓手小陈、报贩老王和妓女小云等,都是漂泊在都市、挣扎在底层的失家、失父者,这也是他们“天涯海角觅知音”的内在动力。小红与小陈之间的曲折爱情、小云与老王之间的悲剧结局,都是失父一代寻求精神慰藉饱经各方磨难的命运缩影。影片最后,被流氓和琴师扎伤的小云可怜地死去,小红、小陈和老王一个个悲痛万分,但也只有默默地望着窗外。镜头暗转,画面上出现一座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天空中布满乌云,天色阴郁、沉闷,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家山已远、国难当头,青春在纸醉金迷、不可理喻的都市里羁縻,爱情无可挽回地受到伤害。实际上,早在许幸之导演的影片《风云儿女》里,为了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失家失父的中华儿女已经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前进在抗敌御侮的道路上了。

  二 保卫我们的土地(1937-1949)

  抗战全面爆发前的中国电影,基本上以上海为中心。上海聚集了中国大多数最有实力的电影企业、电影人才和电影观众。然而,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使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基地的中心地位发生动摇。中国电影制片企业在上海、武汉、重庆、香港、太原、延安以至东北等地出现,改变了中国影业传统的分布状况,并对战后中国电影及其文化面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炮火硝烟里的中国电影,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并以影像的方式见证了民族命运的历史性变革。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使中国影业损失惨重,上海影业首当其冲。1937年下半年,上海的电影生产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几家主要的电影公司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上海各家电影院纷纷关门歇业,电影报刊相继停办,曾经繁荣的上海影业,此时显得一派萧索凄凉。然而,也是从1938年上半年开始,在新华、艺华以及新创办的国华、光明等影业公司的强力维系和多方尝试之下,“孤岛”影业很快复苏,并通过影片《木兰从军》引发“孤岛”的古装/历史片潮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孤岛”电影充分体现出特定时代中国电影的尴尬与智慧。

  相反,在武汉、重庆等大后方,以鼓动大众、宣传抗战为使命的抗战电影得到具体的实践。在1938年1月至1938年10月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三部正面描写抗战的故事片以及46本抗战新闻纪录片和卡通歌集片。从1939年至1945年间,制作完成《保家乡》《东亚之光》《日本间谍》等12部抗战故事片以及4本卡通片和若干新闻纪录片、军事教育短片。同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属的中央电影摄影场,也在重庆拍摄了《孤城喋血》《中华女儿》《长空万里》三部抗战故事片以及6种实录新闻片、31种新闻报道片、17种新闻特号、2种歌唱片和10种纪录片。此外,从太原迁往成都的西北影业公司,出品了故事片《风雪太行山》《老百姓万岁》与新闻纪录片《绥蒙前线》《华北是我们的》《在太行山上》。

  现在看来,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电影,大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一条故事线索,即主人公原有的平静生活被打破、目睹日军残害中国同胞的暴行或饱受苦难生活的考验、觉悟自身处境的困难或使命的崇高、走向坚决抵抗侵略者的道路直至取得胜利;战争中的主人公,其性格也在不断地从软弱走向坚强,这一“成长”母题,无意中营构了一个独特的、有关战争与人以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的影像寓言。在战争背景下和炮火硝烟中,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第一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切关联,“家”、“国”置换的命题第一次凸现在中国电影文化史的视野中。

  在史东山编导的抗战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里,“九一八”的炮火毁掉了主人公刘山的家,他只好带着妻子和弟弟老四流亡到南方小镇,经过六年辛勤的劳动,重建了新的家园;但“八一三”炮声响了,刘山夫妇以自己的切身经历,知道逃难不是办法,只有拿起武器来,军民合作共同抗敌,才有自己的出路。刘山劝告逃难的人们说:“敌人想抢我们全中国的地方,你们跑到哪儿也逃不了。你们不看看我们东北的同胞们,地方失掉了以后,被敌人赶到火线上去打头阵。假如现在我们不起来跟敌人拼命,保卫我们的土地,将来也会有这么一天的,到那个时候,我们亲手杀的是自己的骨肉,自己的同胞!”大家听了都很感动,又目睹过日本军队的残酷暴行,都表示愿意留下来协助军队作战。影片最后,军民团结一致,清除了汉奸,并在猛烈的炮火中冲向侵略者的阵地。确实,作为抗日战争爆发后完成的第一部正面表现抗战的故事影片,《保卫我们的土地》暴露了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罪行,表达出中国军民保卫家国、抗战到底的强烈愿望。

  三 新儿女英雄传(1949-1979)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49年末开始至1979年为止,出现了《中华儿女》《赵一曼》《新儿女英雄传》《鸡毛信》《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回民支队》《地雷战》《南海潮》《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兵临城下》《地道战》《苦菜花》《三进山城》等一批以抗日战争为题材,闪现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充满着理想主义精神与乐观主义色彩的故事影片,这些影片以简单直接的电影叙事、家国梦想的宏大主题、英雄主义的颂赞激情以及相当独特的电影气质,征服了一代观众的心灵。

  在失家或弃家的命运中直接强调国家的重要性,是《中华儿女》《赵一曼》《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和《南海潮》等一批新中国抗战题材影片一以贯之的主题。《中华儿女》第一个组合段,胡秀芝目睹着日本军队烧死了她的丈夫、烧光了她的草棚,使她一瞬之间失去了“家”;但在目睹了抗日联军与日本军队的战斗及为老百姓救火的场面后,镜头对准胡秀芝,激昂的音乐声中,逐渐推近的镜头里,饱尝失家之痛的胡秀芝从地上慢慢地站起来,先是痛苦地沉默,尔后转过头来坚定地看着远方。在希望抗日联军带自己“走”的要求得到满足后,胡秀芝成为抗日联军的一员。这时,镜头横移,胡秀芝与丛林中的抗联战士们欢快地生活在一起。失去“家”的主人公很快在抗日联军这个集体中获得新生。《新儿女英雄传》里,女主角杨小梅也是在逐渐舍弃自己跟张金龙组成的“小家”、毅然投入八路军这个“大家”的过程中得到锤炼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新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中,涌现出一批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英雄儿女。《平原游击队》里的李向阳就是因其卓越的传奇性而成为新中国电影观众耳熟能详的英雄典型。

  可以说,从一开始,《平原游击队》就在力图“神化”游击队长李向阳。在介绍故事背景的片头字幕中,就出现了“李向阳”的名字,这在大量依靠片头字幕引出故事或交代剧情的新中国电影里是极为罕见的。接着,在紧张急促的音乐声中,李向阳和郭小北从画面最深处策马飞奔而来,镜头切换,第三次才将李向阳的正面近景展现在观众面前,颇为类似传统戏曲里的“亮相”,这对强调主人公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随后,镜头紧随李向阳,见证了他的第一次不同寻常的“神迹”:为了抢时间,李向阳果敢地拔出怀里的手枪,将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来的、挡在道上的敌人一举消灭。影片开始不到两分钟,通过一个“英雄亮相”一个“神迹展示”,李向阳所向披靡、英勇无敌的形象已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为了牵制驻守县城的松井部队,阻止敌军进山增援,同时保住坚壁在李庄的粮食,李向阳带领游击队与狡猾残暴的松井部队展开了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的战斗。最后一段,被李向阳激怒得不能自制的松井,终于中了李向阳精心策划的调虎离山计,带领部队倾巢而出,直扑李庄。李向阳指挥着游击队,利用有利的地势、发动广大的群众,将敌人困在村庄穷追猛打,最终全歼敌人。在这接近10分钟的段落里,游击队员们个个镇定自若、身手矫健,李向阳更是手持双枪、弹无虚发。大势已去的松井正要举刀剖腹,李向阳带领游击队踹开大门,松井吓得赶紧缩到墙角,李向阳从容不迫地从上衣口袋里拿出被敌人残酷杀害的小宝子曾经玩过的子弹,装到手枪里;松井气急败坏地举刀扑向李向阳,李向阳怒视松井,巍然不动;转再一次退到墙角的松井,镜头逐渐拉远;接李向阳义正词严的近景:“放下你的武器,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绝望至极的松井再一次扑过来,李向阳举起手枪,一声枪响,松井的军刀掉落在地。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是群众聚集在村口,欢送游击队上山,李向阳再一次策马飞奔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上。至此,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完成了李向阳这一表面上“真实”实则带有传奇色彩和理想的虚构意味的英雄神话。

  同样,在影片《地雷战》《地道战》里,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昭然若揭,但彻底觉悟的中国军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胆敢来犯的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四 人性复归与悲情降临(1979- )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世界战争电影以及新中国战争片的不断反思中,中国电影的抗战叙事走上了一条人性复归与悲情降临之路。从1979年开始,中国电影工作者拍摄的较有影响的抗战题材影片有《归心似箭》《鹿鸣翠谷》《风云初记》《一个和八个》《血战台儿庄》《八女投江》《红高粱》《晚钟》《哗变》《战争子午线》《烈火金钢》《731大溃逃》《冲出死亡营》《步入辉煌》《铁血昆仑关》《七·七事变》《敌后武工队》《南京大屠杀》《浴血太行》《燃烧的港湾》《葵花劫》《紫日》《鬼子来了》《血性山谷》《平原枪声》《五月八月》等。

  杨光远、翟俊杰导演的《血战台儿庄》第一次正面张扬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史实和英勇业绩。影片结尾“血肉长城”一段接近3分钟,由4个长镜头组接而成。血与火的台儿庄会战结束,在台儿庄北门,横陈着千百具中国守军的尸体和残炮、死马。噼噼啪啪的燃烧声与到处弥漫的烟火,《义勇军进行曲》杳渺而又单一的旋律,镜头从战士的尸体堆中逐渐拉开,然后缓缓地横移,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壮烈阵亡的将士们,有的浸泡在护城河里,有的歪倒在阵地上,有的至死还用双手狠狠地抱着敌人的脖子,有的始终保持着挣扎向前的战斗姿态。接下来,镜头逐渐上升,从护城河摇到坍塌的城垣,再摇到巍然屹立的城楼,战士的尸体也堆积到城墙顶端,直到猎猎飘扬的国民党旗帜之下。随后,在镜头反复推拉、摇移和升降的过程中,响起了发报机嘀嘀嗒嗒、由弱渐强的声音,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报告台儿庄会战始末的画外音。正是这一段“血肉长城”,散发出造型本身令人难忘的悲剧美感,在凸显战争与人的深刻命题之时,也强烈地冲击着观众的心理,将影片反思历史、复归人性的主旨提升到一个更加深邃的境界。

  冯小宁编导的《战争子午线》也是一部为抗战题材中国影片划出了一条“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子午线”的作品,从一开始,《战争子午线》就在力图重建战争片里不可或缺的国家形象与民族英雄主义。厂标过后的黑底白字字幕:“历史不会忘记反法西斯战争中未成年的无名战士们”,以及片头和片尾的月球画面,加上庄严的男声画外音:“1969年7月8号,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宇航员在亚洲大陆的北部,发现一条蜿蜒的亮线,这就是中国的长城!”便把“历史”和“中国的长城”连结在一起,使影片对战争与人性的阐释,建立在一个更加广阔的时、空维度。除此之外,影片中战争发生的全部场景,几乎都安排在雄伟而又残破的长城之上;而在“闪前”或“闪后”的当下时空中,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阶梯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都是过去的小战士与当下的少年相遇亦即历史与现实对话的主要场所。如此场景安排,无疑是为了把战争本身与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影片还以一种饱满的激情和反思的姿态,在对老兵、小号、文工团、十岁半、山炮以及草儿等一批恪守职责、同仇敌忾的未成年的八路军小战士的塑造中,张扬了一种令人崇仰的民族英雄主义。尤其是在老兵为了掩护护士和十岁半,冒着密集的弹雨冲向山下;负伤后,拖着鲜血淋漓的双腿爬向地雷,趁着敌人军车即将钻出隧道的瞬间,大义凛然地挺立在敌人面前,毫不犹豫地拉响地雷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段落,更是表现得壮怀激烈、回肠荡气;从这里,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新中国战争片如《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英雄儿女》以及《甲午风云》等对导演内在情感和精神气质的深刻影响。

  当然,作为一部同样强烈地感受过“探索”精神和观念嬗变的战争影片,《战争子午线》对人道主义的呼唤也是贯穿始终、令人动容的。过去时空与当前时空的交叉剪辑,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对比展呈,将这种人性的思索和人道的渴望发挥到一定的高度;而在具体的描绘中,对每一个个体的倾心关怀,对他们内心世界的细腻把捉,都可以凸显出战争背景下心灵的震颤与人情的光辉。当小战士们饿得要拿捉到的兔子开刀时,没想到这只母兔已经下了几只小崽子。小草儿稚嫩的小手抚摩着小兔子,并一块一块地拿掉围砖,让母兔和她的小崽子们回归到大自然。这种真诚和善良,足以构成对战争的发动者和残暴的敌人的无声的控诉。而当文工团用一颗手榴弹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被敌人追击吊挂到悬崖之上,在极度的恐惧之中哭喊着叫唤“妈妈”的时候,编导者没有把小战士塑造成一个超出其年龄特点的“高”、“大”、“全”式英雄,而是以一颗同情之心体验着小姑娘精疲力竭时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无助的空谷悲鸣。文工团坠入深谷之后,镜头静止,对准夕阳逐渐沉没的远山,文工团清脆的歌声响起:“再见,妈妈!今天我已长大……”将人性的光辉和动人的情愫发展到极至。也正是在英雄主义和人道主义相互交织的图景中,《战争子午线》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战争电影观念嬗变的一面旗帜。

  跟《一个和八个》《血战台儿庄》和《战争子午线》等影片相比,吴子牛导演的《晚钟》在深度探索方面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在《晚钟》导演阐述里,吴子牛将“反战”当作这部影片的“灵魂”,并充满激情地表示:“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造成惨痛的伤害。我们以一种本能、一种直觉、一种人类所共具的纯朴善良的道德和情感,诅咒这丑恶的战争!”但在完成后的影片中,对战争的凝重思考替代了诅咒呐喊,对人性的抽象阐释替代了具体把握,加上浓重、沉着的摄影基调与冷峻、压抑的造型手段,以及镜头的两极性扩展和缓慢的视点位移所造成的观看重负,使影片失去了在普通观众中寻找共鸣的可能性。

  其实,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得以勃兴的战争影片中,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可谓不胜枚举,但没有一部影片象《晚钟》一样,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表述为一场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灵魂的角力。从战争本身的发展态势来看,《晚钟》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侵华日军宣布投降的1945年秋天,敌败我胜、敌弱我强的总体格局已经形成;但影片并不关注战争发生的外部环境,而是在双方对峙的紧张氛围中,深刻表现敌我之间无法言明的心理矛盾和难以排解的精神冲突。画面造型的悲剧感与事件叙述的多义性,更将这种灵魂的拷问上升到反思战争、直面人性的思想高度。只是相对于中国观众的接受能力来说,通过抗日战争这一并不久远的民族创痛来反思战争、直面人性,还是显得过于晦涩、过于陌生了。

  同样,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也没有浓墨重彩地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是将面对强敌入侵时中华民族亟待反省的国民性及其文化心理当作影片诉求的重点。这是电影艺术家通过抗战叙事探索战争本身和人性本质的重要手段。然而,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实,是一个民族永难痊愈的伤口,对暴力的过早遗忘,是政府的电影审查和大众的观影心理都难以接受的。

TOP

抗战片《大劫难》九一八上映 "民间角度"获认可2010-09-19 10:30  | 来源:网易   

《大劫难》海报。
京华时报9月19日报道 昨天,中国电影家协会在北京举行抗战题材影片《大劫难》研讨会。导演肖风和编剧程晓玲讲述了导演风格、创作缘起。专家们认为,影片从民间角度观察抗战,在语言和民俗表现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昨天,该片在全国上映。

剧作家苏叔阳肯定《大劫难》。他激动地表示,抗日战争是不应该忘记的,“《大劫难》提醒了我们”。原电影出版社总编辑李梦学认为,《大劫难》采用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很朴实,不猎奇:“在九一八上映这部电影是很及时的,既能警示世人,又可以很好地反思历史。”国家广电总局审查委员彭加瑾表示,《大劫难》从一个家庭的视角来看这场战争,这和艺术要求的感性基础是吻合的。
这两年关于编剧的权益问题,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论。《大劫难》在影片上打出了字幕“程晓玲编剧作品”,这种做法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广电总局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思涛肯定了编剧程晓玲的成功,他说:“影片从一个全新的民间角度来观察抗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记者曾家新)

TOP

小说、战争与历史 ——有关“抗日小说”中的个人、家族与民族国家

TOP

对于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来说,我们的历史观是如何被建构的?关于国家的苦难记忆和民族的身份认同,是如何通过文学、影视来进行安排的,这算不算是一种非民间叙事传统?民间又是如何与这种叙事互动的呢?革命战争文艺在何种程度上构造了今天的民族主义的集体心理,如果反思历史,什么样的方式更好?今天的国家政治是怎样建设和利用民众的历史观的?如果说有主流的抗战叙事,是不是也有非主流的,《鬼子来了》算不算非主流?或者是精英的叙事而已?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是如何记忆和失忆的?谁在做出这种选择?这种选择意味着什么?

TOP



http://view.news.qq.com/zt2012/j ... 012&ptlang=2052 腾讯网专题

八十年“九一八”纪念史80年漫长的“九一八”纪念史,是一段将历史还给历史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迄今尚未结束。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每年都组织九一八国耻日纪念活动

对“九一八”的纪念,始于事发当年。9月20日,南京中央政府召开临时会议,决议以9月23日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一天,以示对沈阳陷落表示哀悼。该年10月10日,系中华民国成立20周年国庆,蒋介石等国民党要员600余人参加,国庆日一变为国哀日。此后,1932、1933、1934,国民党中央每逢9月18日均组织大型的纪念大会,各省党部也均组织相应的纪念活动。1935、1936年,因国内重要城市实施戒严,党政机构未筹备和参与九一八国耻纪念。1937年受“七七事变”刺激,国民政府组织下的九一八纪念活动异常隆重;1938年9月18日,蒋介石更亲自撰写发表《告东北同胞书》。

这种中央党政部门组织的国耻纪念活动,一直维持到1940年。该年,国民中央政府发布通令,宣布自1941年起,九一八纪念日合并到七七抗战建国纪念日党中,中央政府不再独立组织纪念活动——之所以如此,实有鼓舞军民抗战必胜的士气的考虑,如陈立夫该年刊文标题《以七七光荣洗刷九一八的耻辱》,就是此意。此一时期纪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抗日动员,如宣誓抗倭自卫、捐资抗战、抵制日货等。

内战时期,两党纪念“九一八”主题各异,中共侧重反美,国民党侧重反苏

内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继续纪念“九一八”,但纪念的内容则全然不同。在中共方面,主要侧重于谴责“美国反动派扶持日寇”,有在中国重新制造新的“九一八”的危险。如194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刊文《美国反动派扶持日寇——为纪念“九一八”而作》,如此说道:

“日本法西斯毕竟被打垮一年了,但它没有彻底被消灭,因为美国反动派今天正在扶持日本法西斯的残余势力。美国反动派今天对日本的政策,使我们想起了十五年前九一八事变时以及从那时以后十五年来美国反动派的对日政策。我们中国人民今天纪念“九一八”,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以为警惕是有意义的。“九一八”事变时,美国当局采取什么态度呢?当时以国务卿史汀生为代表的美国帝国主义反动派,是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就在美国财阀的帮助下,日本法西斯才打下了现代化的军需工业的基础,也才有恃无恐敢于发动“七七”事变,大规模侵略我国。……今天逢到“九一八”纪念日,中国人民的伤痛未愈,记忆犹新,我们再不容许美帝国主义扶持下日本再来第二次“九一八”事变。”

1947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再度刊文《“九·一八”以来美国助日亡华罪行录》,文章说道:“今年九月十八日是“九·一八事变”十六周年纪念日。十六周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法西斯向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这一侵略战争,当时不仅为德意法西斯所声援,同时也为美帝国主义所支持。……全国同胞应严重警惕第二次“九一八事变”之威胁!消除这一威胁唯一可靠的道路:只有全国同胞和解放区军民一致团结起来,积极响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为打倒美帝国主义忠实走狗卖国大汉奸蒋介石的统治、驱逐美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斗争到底!”

国民党此一时期宣传纪念“九一八”,也着眼于告诫民众“警惕第二次‘九一八事变’之威胁”,不过与中共不同,国民党的宣传机构认为可能在中国造就第二次“九一八”的势力,不是美国,而是苏联。1947年,国共两党为争夺东北激战正酣,8月28日,九一八前夕,《时事公报》即刊发文章认为《苏联侵略威胁中国 居心造成新九一八》;而9月17日,陈诚书告东北军民,也再度提到纪念九一八的意义在于提防第二个“九一八”的发生:“中央社沈阳十七日电:明日为‘九一八’十六周年纪念,陈参谋总长兼东北行辕主任,特发表告东北全体军民书,说明今后如何防止第二个‘九一八’的发生。……陈氏特别警惕东北全体军民,谓现在‘九一八’可闻的事迹,虽已成为过去,但东北可怕的危机,并未因日本的败绩而有所减少。”

1951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帝国主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

在80年代之前,九一八所受到的关注相当有限,以《人民日报》为例,此一时期,只有每逢整十年的纪念日才刊文纪念。

1951年是“九一八”事变二十周年,又正值抗美援朝。如何消除美国遗留在国人心目中的正面影响,是新政权急于完成的一项工作。譬如,1951年2月25日发布的一份《中共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指示》,如此表述这项紧迫工作:

“在运动中一切宣传教育工作,要注意思想领导。首先要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其次要使控诉日本暴行与提高群众的胜利信心结合。要防止单纯为反日而控诉日本,以及滋长落后群众的“恐日病”。同时要注意加强对过去群众尚未充分发动的部门和工作薄弱的地区的领导。切实注意从各种不同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反对千篇一律的形式主义,如发动群众进行控诉,其内容一般可从控诉日寇罪行开始,但不必机械,亦可控诉蒋匪特务罪行或地主恶霸罪恶开始,而最后总结到反美上去;在已经进行过对日寇侵略罪行控诉的单位则不一定再从控诉日寇侵略罪行开始,可以结合回忆和追念抗日战争中殉难的人民烈士和民族英雄,以发扬民族气节,再引导群众进行仇视、蔑视、鄙视美国的观念。”(《南京抗美援朝运动》,陈丽君,何银基/主编;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等/编)

此一时期,包括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在内,均承担着“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的功能。南京大屠杀期间曾救助中国民众的西方友人,也一度被错批为大屠杀的帮凶,出现所谓“美国鬼子点名,日本鬼子执行”的“结论”。“九一八”二十周年纪念,自然也不可能例外,同样承担着“从控诉日本暴行引上仇恨美国”的功能。《人民日报》9曰18日刊文《打碎美国奴役亚洲人民的侵略计划——纪念“九一八”二十周年》,即如此说道:

“九一八”事变到今天,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在纪念‘九一八’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民一面满怀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信念;一面对美帝国主义充满着旧恨新仇。……当中国人民正在和日本侵略者搏斗的时候,美帝国主义却支持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美帝国主义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美帝国主义为了要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充当远东反苏反共反人民的鹰犬,表面上标榜所谓‘不承认主义’,实际上却采取了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政策。”

196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

1961年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人民日报》几乎是完全重复了一遍1951三十周年时的调子。《人民日报》9月18日当天刊文《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军国主义——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而作》,明确说道:“三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军国主义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发动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大举侵略中国,使中国千百万人民丧失生命,亿万财产遭到浩劫。……日本军国主义之所以如此猖狂,是美帝国主义助纣为虐和怂恿的结果”。同日刊登的另一篇文章《不许新的“九一八”事变在亚洲重演!》,则号召“中日两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决不能麻痹大意,而应该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决反对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粉碎美帝国主义阴谋利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计划,决不许新的“九一八”事变在亚洲重演!”

1971年:为联美反苏,不再将“九一八”和“美帝国主义”捆绑到一起

1971年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中国的外交方针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苏交恶,50年代确立的“一边倒”外交原则破产,1969年的珍宝岛冲突,更让毛泽东开始忧虑中苏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这种现实危险给长期以来一直在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对立的中美两国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和解的机会。和解自1970年开始,从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到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联合反苏的新外交关系正在迅速形成。

这样一种新的外交形势,很具体地反映在了这年《人民日报》纪念九一八四十周年的尺度上。9月18日刊发的新华社文章《九一八事变》,全程回顾了事变的经过,但并没有一字半语提到美国和日本侵华有任何关系,更没有像此前二十周年和三十周年时那般,将日本侵华直接归因为“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文章仅在末尾一段提了这么一句:“今天,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的扶植下正在重新抬头,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同日刊发的另外两篇文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不许重演》和《日中友协(正统)、日本社会党就“九一八事变”四十周年分别发表声明》,也同样没有再将“九一八”和“美帝国主义”捆绑起来,在叙述日本侵华历史时,无一字半语涉及美国。

1981年:中日关系蜜月期,人民日报只字不提“九一八”五十周年纪念

1981年是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按惯例,《人民日报》应该刊登纪念性的文字。但结果这年的9月18日,《人民日报》并无一字提及九一八事变。究其原因,与此一时期中日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大有关系。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实质上确立了一种“反苏”意义上的“准中日同盟”;1979年,日本又确定了对中国实施援助开发贷款;1980年,中日民间、官方高层互访不断……而具体到1981年,九一八前夕,时任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等领导人,还连续三天会见来访的日本众议员及公明党访华代表团;更重要的是,大批日本援助、合作项目如大庆石油化学工程、宝山钢铁厂第一期工程、中日友好医院等,均在该年破土动工,开始实际运作。如此,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并未刊登只言片语的纪念性文字。

但在1982年,发生了中日第一次教科书事件。该年6月25日,日本文部省宣布对高中二、三年级和小学1983年度使用的教科书审定完毕。审定修改的教科书,刻意淡化乃至否定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行径,如把日军侵略中国华北,改为“进入”华北,把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改为“全面进攻”,将“侵略”一词篡改为模棱两可的“进入”或“进出”;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记述则遭遇大段删改,如将“在占领南京之际,日本军杀害了中国军民,并进行了强奸、掠夺、纵火,这一南京大屠杀遭到国际上的遣责,据说中国牺牲者达20万人之多”这一段原记述,篡改为“在占领南京时,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日本军队也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由此使被激怒了的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时,在一片混乱中,杀害了多数的中国军民,受到国际的遣责”,突出强调中国军队的抵抗和日军屠杀暴行之间的因果关系;……“九一八”事变也被篡改为日本军队“爆炸了南满铁路的局部地方”,刻意与“侵略”拉开距离。

缘此,198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一改此前仅逢整十年纪念日刊文纪念的惯例,刊登《“九一八”事变》、《沈阳一些老人回忆五十一年前往事 揭露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真相》等文章,称“现在日本有些势力妄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这不能不引起中日两国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的严重警惕。我们要同日本人民和日本朝野有识之士一起,排除一切妨害两国关系的因素,使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1991年以后:官方纪念渐趋频繁,“勿忘国耻 奋发图强”成为新纪念主题

1991年“九一八”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规模,超过了此前历次整十年纪念日。九一八前夕,先是出版了《“九·一八”事变丛书》,该书得到了邓小平、、杨尚昆、张学良等人的题写书名或者题词,李瑞环、丁关根等都曾出席该书的座谈会并讲话,可谓声势浩大。9月15日,又举办了有中顾委委员、中共及国民党将领及后裔参加的纪念“九·一八”六十周年座谈会。9月18日当天,《人民日报》的纪念报道,不再沿用1971年和1982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说法(事实上,二战后日本政体经过改造,早已彻底告别军国主义),而以“勿忘国耻”和“自尊、自信、自强”作为新的纪念主题。

此后,官方的“九一八”纪念渐趋频繁,不再局限于整十年纪念模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主题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2001年《人民日报》提炼的主题是《勿忘国耻奋发图强——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2011年提炼的主题则是《勿忘国耻 共襄复兴——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

八十年纪念史,越来越尊重历史,但还远远不够

纵观自1932年到2012年整整80年的“九一八纪念史”,在80年代以前,始终没有站在尊重历史的立场去纪念这场国耻,而是为实用主义不惜扭曲历史。所幸的是,进入90年代之后,日本发动九一八是“由于美帝国主义的纵容和帮助”、“ 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的扶植下正在重新抬头”等不符合历史与现实的说法,已经彻底消失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有了这些还远远不够。尊重历史的真相,是一切纪念的前提。在这方面,关于九一八,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九一八”不抵抗的责任问题,日本学者土田哲夫早在90年代初就已研究得出结论:

“笔者认为,张学良避免与日本冲突,采取不抵抗方针并不能认为是南京政府所命令的结果。他们(张学良的东北当局)认为,因为(1)国力还很脆弱,对日作战,中国必将败北;(2)国内分裂,对外不能不慎重,故目前中国不得不尽力避免对日冲突。这些对日政策和认识都可以说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权采取之政策的原型。”土田哲夫指出了一个非常明显不容回避的事实:“张学良的东北政权具有相当的独立性,1930年9月蒋介石、张学良合作以后,张成了蒋介石的重要同盟者。南京和东北的关系在形式上是中央和地方的上下关系,但在当时实质上却是平等的同盟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无法强迫张学良做他所不愿意的事情,即张学良本身对东北有决策方面的权限。”(土田哲夫,《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载《张学良生涯论集——海内外专家论文精选》,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土田哲夫的这一结论,在日本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何况更多的解密史料一直在不断佐证着土田的结论),而大陆方面,许多媒体纪念九一八时,往往还按照惯性在谈论什么“张学良因奉蒋介石命令,故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对比若此,虽以“自尊、自信、自强”为九一八国耻纪念的主题,但在日本学界看来,恐怕这“自尊、自信、自强”的成色,是要大打折扣的。而“不抵抗问题”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结语龚自珍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 ,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只有将历史还给历史,才能让纪念具备真正的力量。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唐国强等260名中国演员就钓鱼岛事件发表声明2012年09月17日







唐国强周杰伦等发声明。(资料图)

人民网9月17日报道9月17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成员唐国强等约260人就日本购买钓鱼岛一事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演员愿在精神道义和物质行动方面竭尽全力支持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海洋局等开展有理、有利、有节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切行动。声明指出:在维护祖国尊严和中华民族大义面前,中国演员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政府为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和正义之举。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是由中国演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组织、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授权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
具体声明内容及声明人名单如下:
中国演员委员会就日本购买钓鱼岛一事发表声明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执意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及部分附属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这是严重违反国际公约,对中国的挑衅。不仅是对中日关系的损害,更不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中国演员委员会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为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中国对此拥有无可辩驳的历史和法律依据。日本政府亡我之心不死,罔顾事实,越走越远,不惜以损害中日关系为代价,竟然宣布“购买”钓鱼岛,实现所谓“国有化”。这种单方面行动完全是非法和无效的,丝毫动摇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部分附属岛屿的神圣主权。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包括广大海内外华人演员在内的中华儿女对此坚决反击、绝不允许。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
2012年9月17日
声明人:
会长:唐国强
副会长:(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奎荣 王馥荔 卢奇 刘劲 刘佩琦 宋春丽 张丰毅(微博) 张国立
李幼斌 李保田 李雪健 杨立新 陈宝国(微博) 庞敏 林永健 赵本山
奚美娟 萨日娜(微博) 黄宏
秘书长:张歌
副秘书长:(按姓氏笔画为序)
马诗红 佟凡 李华玲 李菁菁 李强 杨淼 英壮 姜媛君
高发舒耀宣
理事:(按姓氏笔画为序)
丁子峻(微博) 丁志诚 丁勇岱 丁柳元(微博) 丁海峰 于小伟 于月仙 于丽红
于和伟(微博) 于波(微博)于荣光(微博)于晓光于莉于慧小宋佳(微博)小陶虹(微博)
马少骅 马苏(微博) 马晓伟 马跃 牛莉 牛萌萌 王平
王立东 王亚楠 王刚 王丽坤(微博) 王志飞 王学兵(微博) 王学圻 王晓曦
王珞丹(微博) 王菲 王琳 王雅捷(微博) 王新军 王静 邓婕 冯远征(微博)
冯绍峰(微博)(微信号:fengshaofeng1007) 冯恩鹤 包贝尔 卢奇 古天乐(微博) 句号 田海蓉 白百何(微博)
白荟 任天野 任泉(微博) 刘之冰 刘天佐 刘仪伟 刘孜(微博) 刘威
刘涛 刘蓓 吕良伟 (微博) 孙红雷 孙玮 孙洪涛 孙淳(微博) 孙楠(微博)
朱孝天 朱雨辰(微博) 朱媛媛 江一燕(微博) 许文广 许还幻 邬君梅(微博) 何冰
何政军 何晴 何琳 余文乐(微博

李强 李琦 李静(微博) 李蕙敏(微博) 李薇薇 李巍 杜玉明 杜旭东
杜志国 杜淳(微博) 杜源 杨涵斌 杨雪(微博)(微信号:YangXueyouyou) 杨幂(微博)(微信号:miniyangmi) 杨童舒 沈晓海
沈傲君(微博) 沙溢(微博) 苏有朋 苏瑾 谷智鑫 辛柏青(微博) 连奕名 迟帅
陆毅(微博) 陈小艺 陈建斌(微博) 陈斌 陈数(微博) 陈瑾(微博) 周华健 周启生
周杰伦 周思平 周润发 周渝民 岳红 巫刚 房祖名(微博)(微信号:jcfangzi) 林心如 (微博)
林志玲(微博)(微信号:chilinglin) 林峰(微博) 罗嘉良(微博) 苗圃(微博) 范伟 范冰冰(微博) 范志博 范明
郑少秋 郑伊健 金巧巧 金铭 侯天来 侯勇 俞飞鸿 修庆
姚晨 姚笛 姜宏波 姜峰 姜超(微博)战 菁一 柳云龙 段奕宏(微博)
洪剑涛 胡东(微博) 胡可 胡军(微博) 胡兵(微博) 胡杏儿(微博) 赵子琪 赵亮
赵薇 郝平 郝蕾(微博) 倪萍 凌潇肃 唐一菲 (微博) 唐嫣 夏雨(微博)(微信号:xiayu1028)
娟子 徐进 徐铮 徐僧 殷桃 海清(微博) 涂松岩(微博) 聂远(微博)
袁立 袁泉 郭涛(微博) 高亚麟(微博) 高宝宝 高圆圆 寇振海 曹曦文
梅婷 黄志忠 (微博) 黄奕(微博) 黄晓明(微博)(微信号:lovemingzone) 黄海冰 黄磊 傅程鹏 储智博
曾志伟(微博) 舒畅(微博) 董勇 董洁(微博) 蒋小涵 蒋勤勤 韩雪(微博)(微信号:hanxiaoning111) 甄子丹
窦骁(微博) 臧金生 蔡明(微博) 潘长江 颜丹晨 颜丙燕 戴宝明 魏晨(微博)
等全体中国演员联合发表声明。
资料介绍: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演员委员会是由中国演员自愿组成的专业性组织、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授权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该协会本着提高演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促使行业人员达到行业自律,加强维权职能,维护演员的合法权益,反映表演从业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加强与各级影视播出机构的联络和沟通,建立和维护秩序良好的影视节目市场,对演员队伍进行统一培训的服务机构。有效的促进会员同世界各国同行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推动表演艺术走向国际市场。

[ 本帖最后由 山间野人 于 2012-9-18 09:04 编辑 ]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北京民众纪念九一八 在日驻华使馆外游行抗议 2012年09月18日 09:05
来源:凤凰卫视
字号:T|T0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今天(周二)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在北京有民众发起示威到日本驻华大使馆外游行,抗议日本侵占钓鱼岛。集会原定早上10点开始,但在早上7点已经有多批民众到场,他们手持国旗及自制的标语。公安分批放行,让他们到大使馆外沿马路游行。大使馆外约数百米暂时封闭并架起多重铁马,公安筑起多重人墙,每隔几米站岗。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呼吁民众文明理性,展现中国力量。表达爱国主义热情时,要以大局为重,冷静理智、合法有序才可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尊重及支持。

凤凰卫视 综合报道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星云大师: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 两岸三地应团结面对

人民网9月18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佛光山星云法师17日接待大陆海协会长陈云林时,主动提及“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华人应团结保护国土。

昨天陈云林造访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星云法师亲自迎接;星云致词时第一件事便提到钓鱼岛主权争议,他说据他了解,“钓鱼岛是我们中国的”,日本要买钓鱼岛,促使两岸三地更团结,因为“保护国家、护土,人人有责”。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50多个城市爆发反日示威 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拒买日货
时间:2012-09-16 01:49:00作者:韩娜新闻来源:北京晨报 评论投稿打印[email=]转发[/email]复制链接||字号
[url=]--[/url]



  

  昨天,群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附近打标语、喊口号,反对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本报实习记者杨昊宇摄

  

  9月14日晚至15日,长沙日资商场平和堂遭打砸,部分商品遭哄抢。

  

  长沙日资商场平和堂遭打砸(来自网络)

  

  青岛出现非理性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反日游行出现非理性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声音
  爱国,要理性
  近日,西安、青岛、长沙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民众的保钓行动。同时,一些非理性的抗议活动也屡有发生,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高涨,央视网截至9月14日的调查发现,有接近九成的网友表示今后不会再购买日本产品。在有些地方,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车,还发生了袭击日本人的过激行为。
  据凤凰卫视报道,国内15日全面爆发大规模反日示威,至少有52个城市大批市民响应网上号召上街,其中重庆、长沙等地人数达到数千人,北京更猛增至二万人以上。部分地方传出民众闯入、破坏日资商店的事件,据日本媒体报道,长沙日资商场平和堂遭打砸,部分商品遭哄抢。青岛部分示威者割破玻璃闯入吉之岛商店,破坏设备和抢掠;成都有几家便利店、东莞有几家日本料理店也遭破坏。
  昨天,有不少专家呼吁人们理性爱国。有评论指出,打砸焚烧公民日系车是一种犯罪行为,还有评论说爱国不是流氓打砸的庇护所。央视主持人、新闻评论员白岩松指出,抵制什么什么货,在我们拥有某种愤怒的时候,经常被提及。但是有的时候抵制如果不是强制或者说绑架别人的话,那是你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说什么。可是当它已经上升到要去砸其他人的日本车的时候,这个性质就变了,这不是爱国。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高娓娓:美国华人保钓反日游行给国人的启示来源:21CN | 2012-09-18 08:19:14 | 我来说两句已有0人参与

  钓鱼岛事件沸沸扬扬,群情激奋,纽约的华人,身为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脉,当然也无法置身度外。
  很多美国的华人表示,虽然我们远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无法亲临现场,但同胞所承受的一切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神圣不可侵犯,海外华人华侨必将积极捍卫祖籍国的权益。中华民族将再次挺起不屈的脊梁,再次彰显中华民族自强自立,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
  每当中国遇到重大的事件,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都会提供大力支持,这几天纽约侨界各界代表一直都在四处声援中国,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充分体现了海外侨胞心系祖国,血浓于水的亲情,这种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支持,都将为同胞增添了底气和后盾,为国人战胜困难增添新的力量。
  在30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美国华人华侨“不分党派、不问信仰,在抗日救国共同目标之下,团结一致御侮”当时华人华侨深深感到中国吃了空军弱的亏,因此各抗日救国会实践孙中山倡导的“航空救国”思想,一方面为祖国募捐买飞机,同时在侨居地开办航空学校,一方面大量有驾机技术的华侨青年回国参战。在当时国民政府空军驱逐机队的飞行员中,美洲华侨青年几乎占 3/4。而在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中,九成左右队员是美籍华裔,从1937—1945年,美国华侨捐款购买的飞机至少在62架,和祖国人民一起打败了日本鬼子。
  由纽约保钓联合会、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等多个纽约华人社团发起的“9.16 ”抗日保钓大示威活动于9月16日早上11点在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日本驻纽约领事馆门前举行,具体地址是299 Park Avenue, New York, NY 10171,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发声,活动发起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场抗议保钓大示威活动。
  美国南加州华人联合总会的华人代表对日本侵犯钓鱼岛事件表示抗议
  美国各地的华人华侨示威游行
  美国华人接受记者采访,坚决捍卫钓鱼岛是中国主权,中国领土不可侵犯
  这情形似曾相识,还记得黄岩岛事件吗?(美国各界对黄岩岛事件的反应)
  当祖国领土遭受外来侵犯的时候,凡中华儿女无论何时不论何地,都会挺身而出。今年五月,菲律宾黄岩岛事件时,美国的华人华侨也是通过各自方式,表达自己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立场,维护祖籍国的尊严的决心。
  俺高娓娓这次在中国,没能在纽约很华人华侨一起参加游行。
             (来源:凤凰博客)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TOP

勿忘历史:日本发动918事变东北沦丧(组图)

南方报网 2012-09-18 11:24 来源:网易


  “九一八”事变里,日军在北大营东北军第七旅司令部上升旗。

1931年9月18日,日军向北大营发起进攻,拉开了“九一八”事变的序幕。东北三省短短数月沦丧敌手。81年后的今天,中国非当年之中国,世界亦非当年之世界。鸣谢: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研究史学会会员胡卓然,新作《敌后传奇:中日稀见史料对照下的红色抗日传奇》正在热销。


  中村大尉和其助手井杉曹长—这两名日本特务被东北军处决,引起了“九一八”事变前中日间紧张局势。


  经历了“九一八”之夜,沈阳北大营的墙壁上留下了累累弹痕。


  经历了“九一八”之夜,沈阳北大营的墙壁上留下了累累弹痕。


  九一八之夜,日军占领的沈阳北大营。


  日军于“九一八”事变里俘获的中国士兵。


  日本《manz**事变特辑》封面上被占领的沈阳北大营。


  日军于沈阳俘获的中国飞机。


  日军眺望被占领的沈阳北大营,硝烟仍未散尽。


  日军在沈阳城头摆出进攻的姿势。



  当年的中国杂志刊登的历史照片:《日军占领沈阳北大营,向外搬运我方之主要军用品》。


  日军在沈阳俘获的中国官吏军警民众。


  占领沈阳的日军身旁,曾经繁华的沈阳街区上,店铺已皆闭门避难。


  日军占领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


  日本侨民武装协同日军部队侵占了沈阳。


  沈阳东北军骑兵被日军俘获后,日军骑摩托押送骑兵。


  在战斗中负伤的日军。


  日军的侵略和掠夺同时进行,图为日军占领“东三省官银号”。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报纸报道《孔祥熙谈对日方针》。

TOP

我在想,日本青年如果组团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他们会相信这是真的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