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娄子匡先生生年考
著名民俗学家娄子匡先生的学术活动及其业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增多,已不时为国内民俗学界所提起,继而也在他的故乡被更多的人所认知,其姓名被收入《绍兴名人辞典》即为明证。但该辞典和若干报刊之文定娄子匡先生的生年在1914年似可商榷。老人故世后,2006年《绍兴县报》、《绍兴县政协》载文重提,仍俱袭生年1914之说。今年(2007)应正值老人100周岁,谨略陈资料,予以辨正,并祈方家指教。
民国六年(1917)8月5日《越铎日报》载有安昌娄氏私立储英国民学校举行毕业典礼的消息。①该届毕业生6人,分乙等2人、丙等4人,娄子匡列丙等第一人。储英学校系清末由娄氏绎思学塾改设,主要创办人即娄子匡先生之父寿颐公。该校学制为初小,其时己办10年,毕业学生8届。据这件确凿的历史资料推算,1914年出生之人此时只有4虚岁,是不大可能初小毕业的;如果按初小毕业一般至少十一二岁来推算,那么娄子匡先生的生年当在1906或1907年才相合。
进一步证之于娄子匡先生亲笔手书的二宗年龄资料,正是如此。1992年新年娄子匡先生在给安昌西市小学校长的信中说,“学生今已八六高龄”,并署名自称“八六学生”;②同时在给该校教师的贺年辞中自道:“适翁虚度八六高龄”。1993年5月娄子匡先生在给安昌亲友的信中又提到自己今年八十七岁,因老病不克回乡。③两宗资料提及自己的年龄一致。以1992年86虚岁推算,则生年当在1907年(严格地说,是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丁未年)。一个人对自己的年龄总不大可能记错,何况又能与《越铎日报》记载的初小毕业时间印证契合,故断娄子匡先生的生年在1907年似可无疑。
形成生年1914说的原因,恐怕还是来自娄子匡先生的某些自述。上世纪八十年代,娄子匡先生曾数次接受台湾媒体采访,后又接受大陆同行的采访,这些专访文章在大陆的流传,大约就成为生年1914说的推断依据。④其实早在1967年6月给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应届毕业生演讲《我怎样搞俗文学》时,娄子匡先生就说过,他初中二年级暑假在安昌从老祖母口中采录歌谣编成《绍兴歌谣》一书,开学后交赵景深老师转广州顾颉刚先生出版,“那本书寄到绍兴第五中学,我还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并且又道,三年后出版由孙席珍作序的《越歌百曲》,“这本《越歌百曲》出版之日,是在民国二十年(1931)七月,……我那时还是一个爱好俗文学写作的高中学生。”⑤言之凿凿。《绍兴歌谣》初版于1928年8月,若此时著者正在读初二,以此推算生年,则1914说似可成立。但核之于相关资料,只能遗憾地证明是老人晚年的记述有误。今仅证一斑以明之。
据钟敬文先生晚年回忆,娄子匡1929年在宁波工作,1930年夏到杭州参加中国民俗学会活动。⑥证之于当年刘万章在为娄子匡第二本专著《绍兴故事》作序中透露的消息:“而且寄给我这稿时,他又正在编辑宁波歌谣。”此序撰于1929年9月10日,⑦当可佐证其时娄子匡确在宁波,钟说不误。因为这里所说的“编辑”,是包括采录工作在内的,人不亲在宁波是无法开展的。仅依此推算,就可知娄子匡先生高中毕业的时间最迟不会晚于1929年夏天,则1928年已不读初二可知,则其生年应早于1914年亦可知。
娄子匡先生参加杭州中国民俗学会活动后,成绩卓著,与同人一起,形成了近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的第三个高潮。而这些工作,在开初几年,实非一个在校的中学生可胜任。以周作人之后越人中第二位民俗学大家视之,娄子匡先生恐怕是当之无愧的,故为廓清越文化研究学术传统计,亦有略作辨正的必要。
笔者曾据娄子匡先生的自述资料撰过《民俗学者娄子匡先生的一段故乡情》一文,载于2000年5月23日《绍兴县报》“统战之窗”专栏,内也有“初二出版《绍兴歌谣》”云云及其他传讹之处,谨向读者深致歉意。
注释:
(1)该报藏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
(2)安昌西市小学的前身即储英学堂,娄子匡以母校学生的身份自称。
(3)该信中说:“我今年八十七岁,身体尚健,唯患疝气与白内障,不良于行,不克回乡,彼此多多通信,以慰乡愁。”
(4)如:1988年2月22日台湾《中国时报》“民俗周刊“陈益源的专访文章;同年台湾某杂志张玉芳所撰《娄子匡与中国民俗之整理与研究》;又如广州中山大学叶春生教授撰《访海峡彼岸的民俗老人娄子匡先生》,时间当在1995年9月之后,等等。
(5)(7)娄子匡:《绍兴故事与歌谣》(《绍兴故事》、《绍兴歌谣》合集),台北东方文化供应社1970年夏。
(6)钟敬文:《我与浙江民间文化》,《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