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KI 硕士学位论文题录(主题词“元宵节”检索结果)
题录信息段格式: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毕业高校名称 学位 年度
[1]论《金瓶梅》中的元宵节
张瑞,詹丹,上海师范大学,硕士,2008
元宵节及其相关活动在《金瓶梅》中出现四次,总共占据了十回的篇幅。在全书的时间流程中,元宵节的叙事位于故事主体情节的部分,其叙事密度与连贯性是其它事件和节日无法比拟的,小说以元宵节的叙事作为故事主体情节的“节点”。元宵节在《金瓶梅》中的另一特殊性表现在开拓了小说人物的活动空间,一方面拓展出狮子街灯市的临街住所等外部空间,一方面也使家庭空间得到了内部的深化和细分。在元宵节的赏灯、走百病、宴会等活动中,《金瓶梅》展示出元宵节及西门庆家庭繁华热闹与混乱矛盾的一体性。而偷情这一夹杂在节日活动中的特殊活动,带...
[2]明清时期岁时民间体育考略
兰绍英,张熙惟,山东大学,硕士,2008
明清两代处于古代与近代的交替时期,这一时期的岁时民间体育活动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岁时民间体育文化,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明清期间岁时民间体育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民间体育文化,并可以弥补这一时期民间体育研究的空白,同时也可以对现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文以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岁时民间体育活动为基点,以文献资料法为基本的研究方法,着重考察了元宵节前后的“走百病”、“跳百索”,清明节前后的“踏青”、“荡秋千”...
[3]民间艺人、书会传承与乡民社会
张玉,叶涛,山东大学,硕士,2008
胡集书会也称胡集灯节书会,相传有几百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大曲艺盛会。每年正月十二,周围群众为欢度元宵节,蜂拥赶往胡集置办元宵节用品。各地的说唱艺人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开场献艺,说书、卖书,经年不衰。胡集书会是民间说唱艺人交流集会的重要平台,是由民间艺人和当地民众共同呈现给世人的一场文化盛宴。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关注书会的命运,研究胡集书会传承至今的原因及影响其传承的几个力量。在反思胡集书会兴衰的过程中,寻求民间文化保护的有效路径。 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胡集书会的深描,探索民间艺...
[4]丰宁民间剪纸中的满族文化和艺术形态
李飞,诸葛铠,苏州大学,硕士,2008
丰宁民间剪纸艺术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南北、满汉文化相互碰撞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文化。丰宁满族民间剪纸多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构图丰满,富于变化,造型手法夸张,与长白山满族民间剪纸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流露出的“拙”、“雅”之气是一种天真的坦露,是一种单纯质朴的美。 丰宁当地满族人民把剪纸和民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人们把它广泛的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节日里,如春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剪纸的内容和题材也融入了满族的信仰和文化,如满族的...
[5]涵江元宵佳节民俗活动中的音乐以及文化内涵的初步研究
林溪漫,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涵江,俗称“涵头”、属福建省莆田市辖区。每年正月十八、十九和二十这三天,为“鲤江城隍庙”一年一度的元宵庙会,也是涵江人民的总元宵。这里的民间民俗活动独具特色。尤其是流传千古的民间音乐,它依托于莆仙地区民间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固有特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运用民族音乐学个案调查方法根据实地考察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涵江区元宵节民俗活动为例,从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形态、节奏形态、结构形态等方面,对同时呈现伡鼓表演、十音八乐、演戏谢神的壮观景象进行详细分析。这些音乐事象...
[6]宋前元宵习俗与文学创作
俞秀红,王青,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7
论文分为上下篇。 上篇以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为主,探寻元宵习俗的原始文化意义及灯俗的缘起。正月十五本是一个驱邪禳灾并求子的节日,由于隋炀帝的燃灯求佛,灯从而成为正月十五晚标志性的物象,又由于灯的特有的文化意义迎合了大众驱邪禳灾和求子的心理,从而灯俗盛行开来。 习俗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模式,与记录生活的文学必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下篇主要论述了元宵习俗对唐诗宋词创作的影响。元宵节作为创作的触媒,已经成为唐宋文人笔下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不但史传、...
[7]中国春节文化与生命意识
高春霞,武文,兰州大学,硕士,2007
春节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至今最隆重、最盛行、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它产生于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背景之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渗透着浓厚的生命意识。春节的起源、春节民俗、春节的艺术化以及春节的文化特性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出生命的存在和长生、子孙繁衍和灵魂永生的观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春节的起源、春节民俗、春节的艺术化以及春节的文化特性等方面探讨春节文化与生命意识的关系。论文除绪论和结束语之外共分四个部分: 一、春节的起源与生命意识。关于春节的起源,学界具...
[8]贺州市客家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王荷珣,杨树喆,广西师范大学,硕士,2007
论文研究的是贺州市客家的饮食文化。在简要介绍客家饮食文化总的概况,提出选贺州客家饮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的目的和意义后,文章首先分析贺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及其种类特点。广西贺州市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客家居民为全市总人口的26%,堪称广西客家大市。贺州客家人虽然生活在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但它的道德观念、思想言行、生产生活、民风习俗等文化行为主要是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贺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它是祖祖辈辈客家人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创造贺州客家人自己的文化中,将本地饮食与中原菜...
[9]从节序词看北宋女性生活
王艳春,刘锋焘,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7
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民族民俗节日。节日千姿百态的风俗习惯是人们观照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女性在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些节俗先天具有深厚的远古生活的原型色彩,潜藏着充分的女性美的质素,它们为女性生活辟出了一角豁朗的天地。在历史艰难前行的漫长历程中,中国女性始终处于低下的地位,传统文化中的阴阳观念在历代都被当作有形或无形的文本,从男性中心的宗法制度社会存在发展的角度加以解读、弘扬,女性生活陷入了周而复始的厄运之...
[10]中国古代元宵灯节的公共艺术设计
张卉,诸葛铠,苏州大学,硕士,2006
本论文从中国古代元宵灯节这一公共节日的起源出发,对其形成与发展进行全面论述,并从公共艺术设计的角度,就公共性和艺术设计两方面,对中国古代元宵灯节进行分析。 本论文对元宵灯节的规划管理,包括人员参与、组织管理、大型娱乐活动的区域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对古代灯彩的艺术设计及其艺术特征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代公共艺术与古代公共时空、各阶层市民生活、城市的行政规划与商贸发展、活动区域的视觉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其互相间的紧密联系。 论文还特别就元宵灯节的设...
[11]唐宋女性出游与出游活动研究
肖建勇,贾玉英;程遂营;陈蔚德,河南大学,硕士,2006
出游活动是中国古代女性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唐宋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女性出游活动相对活跃。 唐宋女性在出游服饰上,出现了一个由保守到开放再到保守的变迁历程。唐代初期,女性的出游服饰较为保守、封闭,以羃?在中原地区的流行作为特征。到了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女性的出游服饰逐渐变得大胆、开放。她们放弃了羃?、帷帽、甚至于抛掉胡帽而露髻驰骋。上层女性则乐于女着男装,流露出对美的大胆追求和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但到了晚唐时期,女性出游服饰随着国家的战乱和经济的...
[12]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
柴楠,杨太,辽宁大学,硕士,2006
有史以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狂欢活动。在西方,酒神崇拜及后来形成的酒神节、延续至今的狂欢节都反映了这一传统。在千变万化的“狂欢”的外表底下,实际上隐藏着一个大致相同的结构,即普遍的人性结构。人与生俱来的生物性导致了人的宣泄需要,当人的生物性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因为文化的存在而造成的对人生物性的压抑都会导致人的宣泄需要。原始人类就常常通过各种仪式,借助舞蹈等形式进行宣泄。实际上,狂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不论在何种文化中、何种社会状态下,它都能找到滋生的土壤,对于生...
[13]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郭晓莹,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5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逐步引起了课程理论界的重视。本文试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认识福州地方文化中课程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寻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进行语文课程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引发人们对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视。 论文阐述了课程资源与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概念,论述了开发利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意义与目的,并对福州市地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与利用地方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论文以福州市三坊七巷的名人和民俗...
[14]论宋代元夕词
陈海娟,罗时进,苏州大学,硕士,2004
节庆与文学的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学史、社会风俗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文明化进程的推进,节庆目的逐渐由“娱神”走向“娱人”,渐而节序文化日趋成为词人创作的缘由与契机。元夕作为宋代最受重视的节庆日,为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直接导致了元夕词创作的繁盛。本文从揭示元夕产生、演变的过程入手,探讨元夕节庆对宋词创作的影响,透视元夕抒怀词,体会其独特的抒情视阈及丰富的民俗事象、文化内涵,并反观元夕谀颂词,力求使宋代元夕词的生成背景、创作特点和独特的社会价值得到全面的展现。
[15]明代歌舞的初步研究
蔡丽红,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4
明代是中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因素萌发时期。市民阶层随着城市的扩大,成为社会的重要阶层。适应市民的需求,歌舞艺术有着新的重要发展。 这主要是:随着汉族政权的确立,汉族歌舞全面复兴;演剧的盛行,使昆腔歌舞为代表的戏曲歌舞日臻完美兴盛;与习俗活动相关的节庆歌舞也走向繁荣与全盛。明代歌舞主要是汉族习俗节庆歌舞、宫廷歌舞、边疆歌舞、戏曲歌舞等。乐舞理论著作相继问世,成为明代乐舞艺术理论中重要的学术现象。朱载堉创设“舞学”,并且对舞学作了系统的研究;关于舞与乐关系的论述、用古今融合的方...
[16]论仇远《无弦琴谱》的遗民心态及其意象呈现
彭洁莹,闵定庆,华南师范大学,硕士,2003
本文论述宋末元初词人仇远《无弦琴谱》的遗民心态及其意象呈现。 上篇,着重论述仇远的生平及其作为南宋遗民的沉挚心曲在其词集《无弦琴谱》的表现,主要包括: (一)亡国之恨 仇远的亡国之恨常在凭吊古迹时感发,荒颓的故国宫苑城郭寺观带给词人强烈的黍离麦秀之悲;而其咏物词亦多以比兴寄托手法曲折表达他的身世之感、荆棘铜驼之叹。 (二)羁旅怀乡之苦 仇远曾有八年...
[17]唐代元宵节风俗及其元宵诗论
顾国华,罗时进,苏州大学,硕士,2003
本文从唐诗和民俗的关系角度探讨了唐代元宵节风俗及其元宵诗创作的几个问题,认为唐代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桥、张灯等元宵风俗事象,具有浓郁的生殖文化气息。唐代元宵节广泛的参与性和极度的狂欢性是同时代其他节俗无法比拟的,唐代元宵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透视唐代元宵节风俗及其元宵诗,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建设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
[18]中国崇虎习俗初探
易兰,吉成名,湘潭大学,硕士,2002
崇虎习俗是人们崇拜虎而形成的习俗。崇虎习俗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不仅如此,崇虎习俗源远流长,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因此,研究崇虎习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系统地研究崇虎习俗不仅是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虑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而且也有助于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崇虎习俗的文化价值,弘扬虎文化,丰富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但是,崇虎习俗的研究现状与其地位及其重要性极不相称,存在着诸多不足。只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