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正月十五闹元宵:综合信息汇集帖

元宵节列为“中国情人节” 男同胞自称苦不堪言

凤凰网  2009年02月10日 09:08大洋网-信息时报


元宵也算情人节 小男生喊苦

专家称,情人节泛滥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商家借题搞促销有关

“现在的年轻人,任何节日的庆祝方式都统一成为购物、泡吧、聚餐,缺乏创意,忘根忘本。当年物质生活贫乏时,年轻情侣也会趁着过节增进感情,但更注重文化情景的消费与方式。

我与太太当年虽然没有烛光晚餐,也没有玫瑰钻戒,但感情还是在一次次看花灯、猜灯谜、赏月的过程中与日俱增,每年元宵节都是到文化公园看花灯,乐此不疲。——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芳) “情人节快乐!”昨日是元宵节,童小姐却接到这样一个祝福电话。童小姐立即上网查询,惊奇地发现,元宵节果真被列为中国情人节。

新论

“元宵是地道情人节”

据网上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

然而,记者昨日随机采访近10名广州市民却发现,知道元宵节也是情人节的可谓寥寥无几。“元宵节象征团圆”,属于春节压轴节日,不是儿女情长的节日,“活了几十年,头一次听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专家

“中国没有情人节”

对此新论,不仅市民表示怀疑,民俗专家也予以否认。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著名民俗学专家叶春生就指出,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还是七月初七的七夕节,都不是“中国情人节”,“中国没有情人节,情人专指婚外恋的不正当男女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不予认同”。

元宵节到底是不是中国的情人节,目前尚无定论。然而,精明商家还是机警地嗅到了情侣消费的商机,顺水推舟营造情人节的消费气氛,拉动消费。

男同胞

“记不清花了多少钱”

“又多了一个情人节?”与初恋女友拍拖了9年多的马先生大倒苦水,为爱砸下的银子一年比一年多。

马先生与女友程小姐是中专的同班同学,他们确定恋爱关系的那年情人节,马先生花了10元钱买了一支火红的玫瑰花送给程小姐。情窦初开的程小姐格外珍视人生第一支玫瑰,她买了瓶可乐,喝完后没有归还收押金的玻璃瓶,而是灌上清水,把玫瑰插在瓶子里,放在窗台上。9年过去了,两人仍在爱情长跑,但一支赤裸裸的玫瑰花已经难让程小姐感动了。小到衣服、香水,大到电脑、K金首饰,马先生已经记不清为女友花了多少钱。他目前只记得最近两个月的“情人节”开支 ——“2008年圣诞节,我向公司预支年终奖,送给她一部索尼的粉色最新款笔记本电脑,找熟人打折还要14000元。元旦逛街时,她又看中了一件1800 元的毛呢大衣,说什么过节要我送给她。春节前,她又听同事说施华洛水晶推出新款,再一次暗示我她也想要一条新的项链。限量版的,将近1000元。”

如果不买怎么办?对于问话,马先生有苦难言,为了讨得女友欢心,他从来都不会拒绝女友的任何要求,“看到她眼巴巴地站在商场柜台橱窗前不肯走的样子,我就心软了,不知不觉掏钱埋单,到家又后悔。”

记者随机调查

年均花近万元买“情人节”礼物

记者昨日对近20名广州男士进行情侣消费的调查,发现男同胞们年均花费近万元用于购买各个“情人节”的礼物。据记者调查,不同职业、收入水平、年龄阶层的男士,用于情侣消费的消费支出也有所不同。

一些男同胞颇有感言:一年到头情人节广告打个不停,挖空心思熬过了情人节的送礼关,又要为接踵而至的妇女节选礼品犯难,刚缓过神来又得攒钱筹备七夕节的礼钱……

调查:你知道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早就知道
第一次听说
元宵节被列为中国情人节,你的态度: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你认为中国人过情人节
是增进恋人、夫妻感情的好时机
是商家借机疯狂促销赚钱的机会
中国人过情人节就是花钱,没创意
金融危机了,情人节逼人打肿脸充胖子
不要那么多情人节,累

公务员群体

2000~3000元

最多5000元/年

企业界群体

国企3000~5000元

外企1万~2万元

民企3000元

大学生群体

与外企持平

情侣消费已成零售消费主力军

记者昨日走访市内各大商圈确实发现,各大商家不仅元宵节的应节商品“汤圆”热卖,巧克力、香水、内衣、首饰等情人节礼品的销售也在傍晚逐渐升温。广百百货的女装、内衣、首饰、护肤品等商品销售同比增长两至三成,家乐福超市的巧克力整体销量比平时上升15%。各大商家纷纷开始营造“情人节”的温馨气氛,情人节促销的打折海报也提前挂在了卖场最显眼位置。“情人节消费绝对不会受到经济疲软的影响。”新光百货相关负责人对情侣消费很有信心,她预计,“本周末,随着新一轮的情人节促销活动的进一步推广,相关商品将卖得更火爆。”

“目前,情侣消费着实已成零售消费的主力军。”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指出,商家越来越注重这群年轻人的消费。尤其是大城市的独生子女,他们是最没有负担和生活压力的消费群,还存在很浓厚的啃老族环境,商家将其视为最舍得、最无忧的核心消费群,想方设法“造节”、挖掘新的刺激消费点。

鉴于此,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罗学光直言,情人节泛滥现象一定程度上与商家逢节便搞疯狂促销有关,传统节日应回归民俗。广东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亦建议,商家应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根据不同节日举办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正佳就曾做过元宵节猜奥运灯谜的活动,社会反响好,旺丁又旺财 ”。

TOP

广东阳江男子“放炮”女子“偷青”闹元宵

     2009年02月09日 2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阳江二月九日电 题:广东阳江男子“放炮”女子“偷青”闹元宵

  中新社记者 陈明

  中国各地闹元宵的习俗千姿百态,讲透了就突出一个“闹”字。尽管由于时代变迁,传统的元宵节被赋予了更多现代的元素,但民间一些由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闹元宵习俗,至今仍飘逸着悠悠乡情,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在广东阳江民间一些乡村过元宵节,至今仍保留着“放炮”和“偷青”的习俗。纯朴憨厚的父老乡亲,至今仍会以这种古老的方式,在元宵之夜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向往。

  据当地民俗学家介绍,在元宵之夜,沿袭这种风俗的各村各寨的乡亲,都会相聚在一个宽阔的地方,如大晒场或空置的田野,由村寨里的“老少爷们”燃放准备好的元宵花炮。当点燃的元宵花炮“一炮冲天”之后,掉下来的外壳(称“炮头”),就会被老百姓争先抢夺。因为“谁捡到炮头,新的一年里就会行大运”。但捡到炮头(又称“彩头”)的幸运儿,第二年就要出钱买更大的炮在当年的元宵节燃放。

  除了元宵节“放炮”的习俗尚为当地民间承袭外,还有一个元宵习俗,至今也仍在一些乡下流行着,这种独特的闹元宵方式叫“偷青”。

  当地的民间老人称,其实“偷青”就是“偷菜”,就是让人在元宵之夜做一回偷菜的“贼”。一般来说,菜地的主人在喜庆吉祥的元宵之夜,就算发现了这些偷菜的“贼”,也是不会计较的,但会在形式上追赶一下,同时咒骂上几句。而据说,被菜地主人咒骂得越是刻毒越是厉害的“贼”,这一年就越“旺相”。因此,一些聪明的“贼”大都会事先跟菜地主人约好“找骂”,省得“白偷一回菜”。

  据了解,在沿袭这种风俗的地方,参与到“偷青”活动中的,通常是女性。据说,结了婚的女人偷了黄花就生女孩,偷了白花就生男孩;而未婚女孩在“偷青”之后,往往会有心仪的青年男子去追,当地的俗语将这一行为称作“蹢青”。在广东阳江的方言里,“蹢青”是对小青年谈恋爱的一种昵称。

  据悉,在广东阳江辖内的阳春,“偷青”则被称为叫“偷公鸡”。说的是人们在一边偷青菜的时候,一边还念念有词:“鸡公多多,鸡项多多,早上放一千,晚上归一万”,老百姓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富裕生活的期盼。完

TOP

民俗专家:临近的土洋双节不妨"两全其美"

新华网 上海频道  2009-02-09 12:07:23

      


    新华网上海频道记者孙丽萍陆文军2月9日报道:正月十五元宵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式情人节。不过,令人尴尬的是,每年与元宵节临近,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近年来在国人心目中仿佛 “更有人气”。著名民俗专家田兆元近日提出,中西情人节的“暗自较劲”、此消彼长,总是报章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日期如此临近的东西方情人节,能否不再“暗战”,而是逐渐融合呢?民俗专家指出,元宵节的活动,是所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当中最为丰富的,不仅包括赏灯,猜谜,表演,吃汤圆,还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中国式情人聚会。

    正月十五之夜,一轮圆月高悬碧空,东风夜放花千树,户外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过,以往元宵节在年轻人心中似乎显得过于“老气横秋”,而西方情人节的“洋味”也令商家更加青睐。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族情感的抬头,中国节日包括元宵节的气氛日益强烈,而年年依靠玫瑰花和烛光大餐做文章的西方情人节,却开始因其消费不菲而令人质疑其情感含量不足。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民俗学家田兆元认为,其实,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两个节日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甚至将连起来一起过,也是值得考虑的”。

    他指出,这两个节日如此靠近,造成此消彼长,似乎难以避免。但其实换个思路想一想,两节融合也并非不可能。“有的地方元宵节要连续庆祝三天,直到正月十八才告结束,如果在今年,就和2月14日几乎衔接起来了”。

    “如果说春节是家人的聚会,元宵节就是公众的集会,情人的约会,把元宵节说成是情人节是一点不过分的”。田兆元说,另一方面,西方情人节传入,对于中国民间文化的发展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丰富了日常生活的内容,为人们表达情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近两年来,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相比,民俗节日的热潮正在回归。田兆元认为,中国民俗节日的走红,固然有经济危机中中国相对影响较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与民族精神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的自我,开始具有民族自信。

  那么,先过“东方情人节”,携手约会黄昏赏月观灯,再过“西方情人节”,手捧玫瑰奔赴烛光晚宴,这样的东西方文化融合岂不是两全其美?

    田兆元呼吁说,一个节日能否让百姓趋之若鹜,过的红红火火,除了它本身的传统仪式、精神内涵之外,商家的“造势”也非常重要。以往元宵节总是不如西方情人节热闹红火,商家不起劲、没思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牛年新春开始,希望商家能抓住机会,转换思路,为东西方情人节的融合做好准备,也做足文章”。

 田兆元还认为,“元宵节与春节不一样。春节是热烈的、带有庄严神圣气氛的欢乐聚会,人们祈福敬祖,一片祥和而又感到禁忌多多。节日的热闹气氛,也往往局限在每家每户自己家里。但正月十五元宵节就不一样了,它是一个典型的狂欢节,一年之间,什么时候还会有这样盛大的游园集会呢?”。

    田兆元说,经过了去年年末全球经济寒潮的冲击,牛年的这个元宵节还可以焕发出不同寻常的意义,“相信经过春节前期的激情,再加上元宵节的浪漫,不仅可以活跃消费市场,更重要的是鼓舞人心,帮助全社会消除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些心理阴影”。(完)

TOP

扬州:十万观灯客喜度元宵节

十万观灯客喜度元宵节

扬州网  2009/02/10 07:11   来源:扬州日报  




    万千繁灯,点亮扬城。昨晚,扬州元宵灯会进入高潮。整座城市犹如著名文学家冰心的描述:“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




    昨晚,东关街上灯火璀璨人头攒动。张丙涛  摄



  扬州网讯 (记者 吴涛) 万千繁灯,点亮扬城。昨晚,扬州元宵灯会进入高潮。整座城市犹如著名文学家冰心的描述:“这千千万万的繁灯,作树下廊前的点缀,何等灿烂!”

  全城狂欢闹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大地回春、皓月高悬的夜晚,扬城市民沉浸在欢乐盛世的融融春意里。昨天18时许,扬城花灯陆续点亮,大街小巷灯笼成串,一盏挨着一盏,形状各异、色彩喜庆的灯笼将古城装扮得喜气洋洋。当夜幕降临时,京华城、东关街、花局里和扬城的主要街道已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璀璨的灯光中到处涌动着人流,展现出灯好月圆人欢喜的美好景象。

  记者在东关街看到,灯笼和宫灯有序地悬挂在两边的古建筑上,处处张灯结彩;油炸臭豆腐、萝卜丝饼、扬州香干、豆腐脑……吸引了众多游人品尝;卖四喜汤圆的小店被挤得水泄不通;剪纸、漆器、玉器……扬州特色工艺品成了抢手货;花局里划旱船、骑毛驴等民俗表演不时引起人们一阵阵笑声;灯谜竞猜、民间手工艺品展卖等游园活动也在精彩进行中。

  元宵灯会主办方表示,从2月7日(正月十三)亮灯到昨晚熄灯,市民、游客数量达到了数十万人次。

  灯谜竞猜火爆

  “快来猜灯谜!”在花局里的灯谜区,草地上、灯笼边,到处都是写着灯谜的牌子,8岁的志远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迷上了猜灯谜。“岁首迎客要节俭(打一省名)”,看到这个灯谜,小家伙以为很容易,可是猜了半天,把全国所有省的名字都想了一遍,也没猜出来。

  记者看到,许多市民拿着灯谜在琢磨。“灯谜就是这样,想通了一点不难。”市民钱女士拿着“爬楼梯”的谜面,猜出谜底是“节节高”,正高兴地来领奖。“不好,不好,猜不出来了。”高二学生陈义立笑着对记者直摇头。显然他是谦虚了,昨晚他战绩不错,已经猜对了9条灯谜。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灯谜大师”元宵现身天桥 猜谜百姓乐在其中

2009-02-10 08:19:53千龙网





  “四海为家——打一个宣武区地名。”北京谜友联谊会会长、有“灯谜大师”之称的翟鸿起刚一说出谜面,一个小朋友就机智地抢答:“广安门!”牛年元宵节来临之际,富有传统民俗特色的第三届天桥灯谜会2月6日在天桥街道办事处多功能厅举行,百姓猜谜抢答乐在其中。

  这次灯谜会活动为居民准备了近千条谜语,谜语内容涉及文字、成语、电影名、地名、人名、食品名、京剧、文学、动物等。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及灯谜爱好者,到现场猜中悬挂好的灯谜即可获得元宵一盒。活动还特邀北京谜友联谊会会长、素有“灯谜大师”之称的翟鸿起老人讲解灯谜的传统和猜灯谜的技巧,一个个精巧幽默的灯谜“限时抢答”引爆现场热烈气氛。

  据了解,这次灯谜会是天桥街道牛年举办的第一个传统民俗节日活动。随着天桥民俗文化特色街区建设规划的逐步实施,天桥街道更加注重打造民俗文化精品项目,今年还将陆续举办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大型活动,弘扬民俗节日传统文化,搞好天桥民俗文化节、天桥杯鼓曲票友邀请赛等品牌活动,为区域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日前,天桥街道已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民俗专家称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2009-02-10 11:19来源:宁波网   作者:林华奇
  

  本报讯(记者林华奇)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沈志远告诉记者,古代未婚少女平时足不出户,只有元宵夜被破例允许结伴出门赏灯,多情男女在“花市灯如昼”的浪漫夜晚常常擦出爱的火花,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因此元宵节又被称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元宵习俗由来已久

  正月十五晚上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旧时称上元节,又称为元宵节、元夕或灯节,民间有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吃汤圆等丰富的活动和习俗。

  据民俗专家介绍,隋唐以来,正月十五便有观灯的风俗。《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多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当时这种悬在灯上任人猜射的谜语,人们称之为“灯谜”。

  在宁波,正月十三称为“上灯夜”,民间开始悬挂和测试自家的花灯。到十四夜,民间有“照蛇虫”的习俗,儿童手提纸灯遍照屋角、墙脚、灶下等阴暗处,有的手持小铜锣,边敲打边吆呼:“嗄去,哒去,赶到茅山(鄞南地名)吃草籽!嗄去,哒去,赶到深山吃烂番薯!”这一天,农家还在田头、田塍点火烧野草,干草燃着时犹如条条火龙,故宁波话称之为“谭火龙”。这种习俗和农业生产除虫害相结合,至今仍可在农村看到。

  正月十五是闹花灯的高潮,直到正月十八晚上结束灯会,称为“落灯夜”。通常,每年元宵夜,甬城上空烟花璀璨,人们吃了猪油汤团,成群结队上街赏灯看烟花,贪玩、爱热闹的小孩尤其喜欢元宵节,提着灯笼欢快地奔跑在街头。

  中国传统“情人节”

  元宵节还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沈志远告诉记者,元宵是古代百姓喜爱的节日,尤其受妇女的欢迎。在古代,闺秀平日是不许踏出闺门的,只有到了元宵这一晚,可以不分男女一同赏灯玩乐,这正好为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交谊的机会。通常,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恋人之间可留下信物,之后找媒人上门去提亲。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中国文学史上,或悲或喜,记载着无数与元宵节有关的美丽爱情故事。词人辛弃疾也在元宵节写下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千古名句。如果翻一翻《三言二拍》等话本小说,也可以提供多处佐证的;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的,乐昌公主与徐德言也是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也在元宵定情。

  沈志远表示,一些人认为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情人节”,其实传统的“七夕”是古代“妇女节”,姑娘们在夜晚穿针引线验巧,做小物品赛巧,摆上瓜果乞巧,男性是没有参与的。元宵节是一个浪漫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节日,是古代青年“自由恋爱”的佳期,这才是中国真正的“情人节”。

  ■诗词欣赏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各地风俗

  镇海吃“丫头羹”

  在镇海,正月十四也很特别,其中有一样食俗是要吃“丫头羹”。据说有一年正月十四夜,有一大户人家全家人出门看花灯了,独独留了一个丫头看门。丫头平时干活很辛苦,她看着桌子上的各式果品,觉得有点饿了。于是,她从每样果品里抓了一小把,一共是16样。心想:每样拿一点点,主人家应该不会发现。她把它们放在一锅里煮,慢慢地香气扑鼻而来。

  正在这时,主人家却突然看灯回来了,闻到香味,问丫头:“这么香是什么好吃的?”丫头灵机一动,赶忙说:“我怕你们回来肚饥,特意准备的夜宵。”主人吃过后赞不绝口,因为这个羹是丫头发明的,所以后来就叫“丫头羹”。

  宁海吃“团子”

  在宁海,过元宵最热闹的也是“十四夜”,家家户户要吃“团子”,一种由粳米粉为皮,以白萝卜丝、虾皮和肉丝等为馅的蒸食,其寓意为“团聚”,与这一天同时要吃的、用糯米粉做的“圆子”互为补充,交相映衬,合称为“团团圆圆”。

TOP

襄樊:锣鼓喧天乐 狮龙动地欢

[通讯]锣鼓喧天乐 狮龙动地欢

襄阳城网  2009-2-10 10:19 |  作者: 宝宝琴 |  来源: 襄樊日报 |





龙腾狮跃闹元宵。 记者 丁涛 摄




   记者 萧雨林

  “南狮”“北狮”齐献艺,欢天喜地闹元宵。2月9日,农历元宵节上午,约2公里的樊城沿江大道上人潮涌动,好一个“闹”字了得。

  现场——闹元宵,好热闹

  上午9点,活动还未开场。樊城炮铺街南段已是彩旗飘扬,人声鼎沸。

  身着各色演出服的舞龙舞狮队和民间文艺表演队举着牌子,排着长龙,整装待发。队伍从沿江大道排到了中山后街。在来自各城区的代表队中,阵容最庞大的是襄阳区。他们一共带来了36条龙,两对狮子。除此之外,还有踩高翘、汉江号子、司老爷查街、襄阳火炮等民间文艺节目,参与者近千人。

  沿江大道上早已人头攒动。为了占据有利地形,有的人爬到废弃的房顶上观看。带小孩的市民则把孩子驾在脖子上观看。近百名保安人员和数十名交警现场维持着秩序。

  此次舞龙舞狮大赛,我市特地邀请了佛山“南狮”前来献艺。这支有着“狮王之王”之称的专业舞狮队,一开场便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和掌声。当“南狮” 表演“采青”、“上桩”等高难度动作时,观众们皆屏息观看;当狮头朝着观众调皮地眨眼时,人群中传出一阵叫好声。他们的表演不仅赢得了市民的喝彩,也赢得了我市各表演队的由衷赞叹。一位“骑毛驴”的表演者不时把“毛驴”高高举起以示叫好。

  10点半左右,各表演队由锣鼓开道,龙狮队和民间文艺表演队随后,顺着沿江大道开始做行进式表演。只见浩浩荡荡的表演队拉开了距离,金、绿、红、蓝等各种颜色的龙身连成了一条五彩长龙。

  沿江大道两侧虽然挤满了观众,但仍有不少市民拼命往前挤,不愿与表演队伍落后半步。

  各代表队在表演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跟观众的互动,“狮头”边走边向观众做出一个个调皮的表情,引来阵阵掌声。一个化妆成媒婆模样的老者手拿折扇,和市民一起扭起了秧歌。

  表演者——“一年就盼这一天”

  在表演队伍中,尤其是一些民间文艺表演队中,很多表演者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据了解,襄阳区黄龙镇锣鼓队的表演者年龄都在70岁以上,另一个锣鼓队年纪最大的是79岁。一个多小时的行进式表演很累人,但他们都说,“只要观众爱看,我们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司老爷查街”是襄阳区代表队带来的一个轻松诙谐的民间文艺节目。表演时,由两名“衙役”用一根粗长且有弹性的竹杠子抬着“司老爷”出场,“司老爷”的“太太”则拿着蒲扇尾随。另外3名“衙役”分别扛着扫帚,拿着铁锨,挑着夜壶跟随其后。在“襄阳火炮”的伴奏中,只见“司老爷”手拿一根烟杆,骑着一根竹竿上下跳跃,而两个“衙役”累得满头大汗。看到观众满意了,“司老爷”才从竹竿上跳下来。“我就想让市民喜欢最好不要忘记襄樊本土的民间文艺节目。”一表演者说。

  来自高新区团山镇蔡庄村的农民蔡有明告诉记者,他们村里一直有骑毛驴、划旱船的传统。这次参加表演的全是村里的农民。他们就盼着元宵节这一天在市民面前亮个相。

  襄城区卧龙镇新建村的吴登辉从小跟长辈学舞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荒废了十几年。这几年有了元宵节的舞龙舞狮比赛,他又拣起了祖传的技艺。他希望这个比赛能够每年都举行下去,有利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市民——愿元宵节成为传承民间文化的载体

  “这才叫热闹,这才叫喜庆,元宵节就是要闹一闹。”很多市民看了表演后对记者说。

  当天上午,民间文艺展演除了司老爷查街、骑毛驴、划旱船等,还有蚌壳舞、鲤鱼舞、抬花轿、骡车等。一位市民这样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么丰富的民间文艺表演,不知道襄樊还有这么多的民间文化。希望每年都能看到,而且一年比一年好。”

  新华市场管理处的葛文斌说,希望舞龙舞狮闹元宵这个活动能继续做下去,把节日的气氛搞得更浓厚,这是一种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好平台,对于展示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魅力大有好处。

  虽然看了一个上午,很多市民仍觉“不过瘾”。快到正午时,人群仍然没有散去。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呼和浩特各旗县区:火树银花耀金牛锣鼓喧天颂盛世

呼和浩特各旗县区:火树银花耀金牛锣鼓喧天颂盛世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2009-02-10 10:56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敲响欢快的锣鼓,点燃希望的焰火,唱响美好明天,舞出雄心壮志。昨日,我市各旗县区以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欢庆牛年元宵节,我市各地沉浸在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之中。

    新城区

    正月十五元宵夜,新城区区政广场热闹非凡。彩灯、社火、焰火、晚会……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来男女老少,使得今年的元宵节分外喜庆祥和。

    焰火晚会是节日庆典的重点节目。为了让全区干部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新城区精心组织了一台焰火晚会,并邀请了赵世林、武利平等著名演员,表演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其中小品《新城区也是我家》、方言情景剧《说说心里话》等节目让群众乐开了怀。随后的焰火表演精彩纷呈,绚丽的烟花把夜空装扮得分外美丽。

    据悉,今年元宵节焰火晚会新城区共展出各类大型彩灯40余盏,元宵夜新城区被装扮得更加美丽。 
 
    玉泉区

    昨日,玉泉区组织全区各街道办事处、企业单位、学校等10支将近1000余人的表演队伍,在玉泉区大召广场同时摆下“文化宴”,精心准备了排鼓、秧歌、腰鼓、旱船等节目,吸引了众多群众,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身披彩衣,随着欢快的锣鼓声、乐曲声扭动起来。大召广场及周边的大街小巷的彩色灯笼,挂满了喜庆和祝福,呈现出一片红火热闹的气息,吸引着路人驻足观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了元宵节的快乐。

    晚上大召的广场上,美丽鲜艳的礼花在空中绽放,震天的礼花声、锣鼓声表达着玉泉区各族人民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回民区

    正月十五晚上,回民区政府广场一片欢乐热闹景象,前来观看回民区元宵节民间文艺焰火晚会的居民聚集在政府广场前。政府广场中央悬挂着用七彩灯装点起来写有“ 构筑和谐”、“春回大地”的串灯一闪一闪,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观看。千余盏写有“福”字的红灯笼把广场装扮得更加喜气、祥和。迎春锣鼓震天响,欢快的秧歌扭得欢。晚7时,七办一镇的表演队伍在回民区政府广场前进行了精彩的民间文艺演出,舞龙表演、花篮、跑船、高跷、花轿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各种表演不时引来观众的掌声与笑声。文艺演出后,回民区政府广场前的新华公园礼花齐放,集群升空的礼花色泽艳丽,渲染出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满天的火树银花,昭示着回民区未来的兴旺与辉煌,预示着回民区发展远景辉煌灿烂!

    赛罕区

    今年,赛罕区元宵灯会及元宵节系列活动又给首府闹春增添了一大亮点,让市民有了一个欢度佳节的好去处。

    为庆祝元宵节,赛罕区政府在内蒙古政府广场和金桥开发区广场设置了两个“九曲”,举行了传统的“出龙”仪式,在一阵爆竹声中,由锣鼓队引头的两条巨龙在舞龙人的舞动下,盘旋交错地游走在“九曲”里。据扎九曲的负责人讲,相传九曲又叫九曲黄河阵,游九曲可以祈福求财、祛邪去病、保平安,而且“转一转九曲一年通顺、抱一抱老杆能活九十九、摸一摸老杆能活一百三”。元宵夜,赛罕区政府广场前举行了大型焰火晚会,赛罕区群众聚在广场欢度佳节,共叙美好生活。 

    金川区

    昨晚,元宵之夜的金川工业园区市政广场人山人海,处处欢声笑语,人声鼎沸。燃放大型烟火活动将金川区庆“元宵”推向了高潮。

    焰火分为“礼炮声声庆佳节”、“银河瀑布话心声”、“彩灯高挂颂盛世”、“硕果繁花庆丰年”和“美景良宵永难忘”五个主题,整个燃放时间持续了20分钟。8 时许,伴随着1000发迎宾钛雷那震耳欲聋的轰鸣,拉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人们抬头仰望金川美丽的夜空,欣赏焰火勾画的苍穹。芙蓉花、锦冠花、V型地、S 型中空特效烟花高低错落,竞相开放,群花灿烂,勾勒出一个童话般的仙境。

    市民白先生一家从攸攸板村赶来。白先生告诉记者:“每年金川区闹元宵的规模都不小,今年更热闹!我们全家今儿个真是高兴,吃元宵,看焰火,和全市人民一道过佳节。”
   
    武川县

    昨日,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整个武川大地,伴随着喜庆的龙狮、欢快的锣鼓,可镇街头张灯结彩,万众欢庆元宵节。

    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组成的180人的威风锣鼓表演,场面宏大,铿锵有力,节奏明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武川县人民歌颂太平,喜迎盛世,强县富民,再铸辉煌的欢乐心情和坚强斗志。随后,可镇等7个表演队先后亮相,为人民群众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展示了武川人民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旱船跑驴、高跷、舞狮等传统节目,都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120人的花扇秧歌方队,花扇如潮,舞步悠悠,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更新动作,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武川县“兴县富民”事业红红火火,步步登高。   

    土左旗

    广场上挂起了红灯笼,街巷里传来了锣鼓声。正月十五上午,来自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的众多文艺表演队聚集到土左旗党政办公楼广场前,给全旗各族人民大拜年。

    只见,老大爷扭着秧歌,老大娘舞着扇子,小伙子踩着高跷,小媳妇耍着旱船,还有一个“傻大姐”扭扭捏捏逗人乐。龙头摇、龙尾摆,锣鼓震天响,让人心怀激荡。

    这次文艺大联欢,最吸引观众的是土左旗教育系统的文艺表演队,翩翩如蝶翼的彩绸在孩子们手间显得飘逸如飞,步伐欢快的秧歌活泼可人,安塞腰鼓、威风锣鼓队敲出的声响充满了自信,表演节奏刚劲有力,气势恢弘,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随着夜幕的降临,整个察素齐镇成了灯的海洋。特别是敕勒川大街、人民路、党政办公楼广场,华灯齐放,流光溢彩。在持续近一个小时的焰火晚会上,一束束焰火不断升起,把天空装扮得分外美丽。元宵节期间,土左旗还举办了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展以及土默川传统九曲、迎新春、闹元宵灯谜、棋类、球类比赛、歌舞、二人台演出等。   

    托县

    元宵之夜,欢乐、祥和、文明的托克托县,火树银花,彩灯璀璨,锣鼓喧天,人流如织,一派喜庆气氛。

    东胜大街东段,广大群众揣着初春的喜悦,扶老携幼,兴致盎然地观看由各单位制作的新颖别致的花灯。“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正在龙门前观灯的一对父子吟诗作乐。盏盏花灯,造型新颖,交相辉映,充分展示了托克托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累累硕果。

    晚8时,焰火燃放、社火活动正式开始,欢快的锣鼓声、活灵活现的舞狮、舞龙、高空中绽放的朵朵礼花,映衬着托县人民灿烂的笑脸。主题鲜明突出的一辆辆彩车,生动地展现出了托克托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千方百计地实践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社会取得的丰硕成果。

    和林县

    和林县2009年元宵节文化活动有书画笔会、电影放映、乌兰牧骑巡回演出以及书法美术、剪纸摄影作品展等;民俗活动有民间文艺大联欢、灯谜晚会、九曲灯游会、花灯展、大型焰火晚会、社火表演等;旅游活动有盛乐百亭园花灯展、盛乐博物馆“爱我家乡、兴我和林”文物知识竞猜活动等。和林县2009年盛乐之春元宵节文化活动以“爱我家乡、兴我和林”为主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营造出了祥和、喜庆、和谐的节日气氛,充分展示出了和林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和林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清水河县

    烟花锣鼓闹不够,欢天喜地庆佳节。昨日,清水河县共组织了11支文艺表演队,为广大群众献上了“官民同乐”、踩高跷、踢鼓子、骡驮轿、安塞腰鼓、威风锣鼓、红绸秧歌、龙狮共舞等一系列街头表演活动。与此同时,县文化馆举办了庆元宵知识灯谜竞猜活动;县文联、书法协会同相关部门还举办了春节元宵全县书法绘画展。晚上,装饰一新的花灯彩车集体亮相清水河大街,河滨路盛大的焰火表演绚丽多姿。(潘磊 牛敏 燕勇 张丽清 杨鹏杰 马芳 杨丽芳 马小龙 王吉力)

TOP

宁波各地:狂欢,以元宵的名义

宁波各地:狂欢,以元宵的名义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09年02月10日 07:55




  正月十四,在宁海前童古镇的行会中,一女孩骑在“金牛”上。  (周建平 陈 勇 周武军 摄)


  昨天晚上,鄞州区瞻岐镇举行的元宵巡游上,村民正在表演“雄狮闹元宵”。(冯小平 摄)

 


在兰江街道的犴舞表演。(记者 杨绪忠 摄)


图为街上表演“百兽灯舞”。(余建文 摄)






  元宵节,是中国人以传统之名的狂欢之日。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放松身心,放飞心情。

  正月十四,在宁海前童古镇的街上,两位卖肉串的小伙,一边烤着肉串忙着做买卖,一边随着迪斯科音乐的节拍晃动身躯,分明把城市酒吧调酒师的动作搬到了乡村;几乎所有前童的酒店里都开着流水席,翻着台面,跑堂的小伙小妹忙得应接不暇;而路边有看捏面人的、买糖葫芦的、玩马戏的、套圈的,更是人声鼎沸;除了附近赶过来的乡里乡亲,那些城里人也晃荡在前童的街头,他们中的一些人挂着“长枪短炮”,把披红挂绿、雕刻着龙凤狮麟的鼓亭抬阁摄入镜头,同时也把“前童三宝”带回家......

  闹元宵,实实在在地在拉动内需。

  如今,我们已不太在意各地元宵节活动特定的文化涵义,就像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前童的抬阁是为了纪念某位兴修水利的功臣,更有家族祈福的意义。我们需要的是热闹、开心,当然更是和谐、团结。比如,前童的行会,必经过古镇电线枝丫遍布的小巷,而当高高的抬阁经过时,必有人拿着竹竿,挑起电线开路,在众人的注目下,大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合作。于是我们知道,华丽的展示,也需要有一些人攻艰克难,方能前行。

  尽管爆发了金融危机,尽管经济不太景气,但我们宁波的元宵节依然热闹。“闹”,让我们或许有点萎靡的感觉得以振奋。所以,闹元宵不仅拉动了内需,也拉动了大家的心情。聚在一起的狂欢,让我们觉得生活的美好,更让我们感怀。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总能办得成事,远大前程总在不远处等着我们。

  昨晚没有星星。但在中山广场,人们还是放起了为牛年祈福,为未来祈祷的孔明灯,天边因此“繁星”一片。

  瞻岐

  龙凤双船上街游

  元宵之夜,鄞州区瞻岐古镇万人空巷。从附近各地赶来的村民举着火把,推着鼓亭、抬阁,提着花灯、马灯闹元宵,灯光、火光映红了半个夜空,鞭炮声、锣鼓声,声声震耳……古镇百姓以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欢度元宵佳节。

  元宵巡游的高潮在晚上7时许开始。只见黑压压的人群涌动起来,人们翘首欢呼:来了!来了!记者看到,由瞻岐镇南二村几位老年村民制作的龙船、凤船成了当晚元宵巡游的亮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长7米多、高4米多、外形酷似龙和凤的两条船上,分别站有5个穿古代服饰的人,船的中间高高建起了一个阁楼,阁楼上又各自站立着3个穿古装的小孩。两条船的里外安装有五彩缤纷的灯,远远望去船体透亮,并不时传出悠扬的乐曲声。船是由大板车改装的,巡游过程中需由4个壮年村民推着行进。观看的人们纷纷惊叹:如此大的龙、凤船,还是第一次见到。

  记者好不容易在喧闹拥挤的人流中找到了南二村文化中心负责人——70多岁的谢汉兴老人。他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说:“这两条船叫‘龙船古阁’和 ‘凤船古阁’,以前也叫‘古扛’,是当地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听老人说,这两条船是他和村里的几位老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成的。

  谢汉兴告诉记者,12岁起,他就开始跟着大人们跑马灯了。那时村子破旧,路也窄,做不了大的龙船,他就用毛竹、铁丝和布料、彩纸等,自己学着做车灯、马灯等。除了元宵节那天闹元宵外,老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跑马灯了。他说以前村里有民安会、太平会等民间组织,后来统称水龙会,就像现在的民间消防队一样。跑马灯时,十几个人提着自己制作的马灯、花灯等,挨家挨户到村民家门口去表演。村民们看高兴了,就会捐些钱给他们。他们把这些钱收集起来后,为村里购置一些水桶、压水机等消防设施。老人还介绍,他小时候的瞻岐一带时常闹旱灾,于是,每逢干旱年,瞻岐附近的村民就有“迎龙求雨”的活动。老人说,“迎龙求雨”活动以各个族为单位,又称一房。活动时,每房抬一大的“古扛”,再加上十来个用毛竹、布料制成的马灯和木偶人等。每次活动,有三四十房参加,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村里的一些老人以前经常参加跑马灯、求雨等活动,所以现在扎个马灯、做个花灯都得心应手,不过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会这种手艺的已不多了。老人说他担心这些“手艺”到时会失传!(本报记者 冯小平)

  余姚

  犴舞灯会送吉祥

  昨前两天,由余姚市文广局等单位联办的余姚市“庆新春闹元宵”活动红红火火地在兰江街道和泗门镇等地举行。展示姚剧、犴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间习俗,成了各种闹元宵活动的主题。

  前天晚上,在兰江街道的梨洲中学,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威风锣鼓铿锵有力,火树银花点亮夜空,从各地赶来的上千市民齐聚一堂,共同欣赏余姚各地选送的精彩文艺节目。其中,余姚独有的姚剧、犴舞和木偶摔跤展现了当地传统文化的精髓,也让现场的气氛显得非常热烈,洋溢着“闹新春”的浓浓味道。

  优美的越剧选段《金玉良缘》、土生土长的姚剧唱腔《买年货》,让老少“票友”们足足过了一把戏瘾。《花轿迎亲》、《姑嫂舞龙》则把众人带到了历史民俗的回味中。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头娃娃闹元宵》的节目,那一个个生动可爱、步伐轻快的大头娃娃,让孩子们兴奋得直蹦跳。这不,很多小朋友还拿出相机,拍下一个个珍贵的镜头保存起来。

  来自泗门镇的张森裕老人已年近八旬,是余姚独有的民间文艺形式——犴舞的第6代传人。他带着包括儿子、孙子在内的20多个村民前来参加表演,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犴,是古时候的神灵,希望它能带给人们新年的吉祥!”说完,他就带着队伍冲向了舞场中间。老人在舞台中央气不喘、腿不软,将一条犴舞动得生龙活虎,只见一条龙形的犴摆头弄尾,活灵活现地游走于欢快的人群中。队伍中,前面一面大旗上绣有巨大的篆体“犴”字和“国泰民安”4个黄底红字,再加上鼓乐队轰鸣的鼓点,寄寓了人们新年图个吉利、喜庆的愿望。

  昨天上午,在余姚泗门镇,大街小巷挂满了由当地城镇居民和各单位自制的上千只彩灯,赏花灯成了全镇居民的一件盛事。“鲤鱼跃龙门”、“金牛献瑞 ”和各种生肖灯成了群众观灯的热点。该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介绍,从正月十三开始到现在,共有3万余人观看了灯展。此外,公园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也吸引了当地新老居民驻足观看。记者注意到,在展览中,泗门木雕、银器、刺绣、竹编等传统工艺让很多游客留连忘返。

  记者注意到,当天有一大批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谢氏宗祠祭祖的外地游客,也都参与到闹元宵的灯会中。一名来自安徽的谢氏老人把一家5口带到家乡泗门归宗认祖。他说,一定要把宁波热闹、祥和的元宵节喜气带到安徽,让余姚本土文化发扬光大!

  (记者 杨绪忠 余姚记者站 吕 芳)

  石浦

  鱼灯船鼓闹元宵

  老话讲,吃在除夕,闹在元宵。在象山半岛,农历十四庆元宵最为闹猛。前天,记者在石浦渔港,与十万渔港群众一起赏鱼灯、观船鼓,踩街巡游,感受浓郁的渔文化风情。

  夕阳西沉,古镇老街的居民们忙活起元宵宴,“咱石浦的特色食品,尝尝。”家住中街的郑珊君把一只刚卷好的“食饼筒”递到记者面前。

  食饼筒看似肯德基鸡肉卷,外层是春卷皮,里面包有炒好的笋丝、肉丝、香菇、细粉、豆腐丝等近10种馅料,咬一口,满嘴留香。

  除了食饼筒,“糊拉羹”也是元宵节必备菜肴,由各种小菜配上薯粉而成。据说,此菜和明代嘉靖年间抗倭有关。有一年正月十四夜,戚继光部队和石浦百姓庆祝抗倭大捷,突闻有倭寇来犯,情急之下,厨师把各种小菜切成小颗粒,做成“糊拉”。将士们吃罢开赴战场,大获全胜。从此,“糊拉羹”流传下来,也称 “发财羹”。元宵那天,石浦家家户户都要做食饼筒、吃“糊拉羹”,祈求一年风调雨顺,鱼虾满仓。

  还没吃完美味的食饼筒,“咚咚咚”,鼓声阵阵,古镇石板路上,上百人的“百兽灯舞”上场了。

  红脸李天王托宝塔、黄飞虎驾神牛、闻太师跨麒麟……《封神演义》中的人物穿越时空,来到石浦老街。演员们戴着面具,身着戏服,栩栩如生,人舞兽动,热闹非凡。

  “百兽灯舞”是前年石浦百姓自创的民俗表演节目,用绸布、竹篾扎糊成的百兽色彩斑斓,头眼皆能亮灯,夜晚形成跳跃的彩带,煞是好看。

  石浦人家,家家门口都挂有长约一米的鱼灯。居民刘竹青大妈说,按传统,正月十三开始挂灯,一直到正月十八落灯。因为象征财运,黄鱼灯特别多,鳊鱼、梭子蟹、大对虾,都“游”进了大街小巷。石浦人人会做鱼灯,以前是纸糊的,现在都改良为绸布,画上油彩,更好看了。

  渔港的元宵夜,还有一项看新娘子的民俗。过门未满一年的新媳妇,元宵那天要精心梳洗打扮,准备好糖果点心。晚上,镇上未出嫁的大姑娘都要来串门,评评哪家的媳妇最漂亮、哪户的新娘子最贤惠。

  夜幕降临,1500多盏鱼灯、彩灯把十里渔港路装扮得五彩缤纷,“千帆竞发”、“金牛迎新春”、“满载而归”和“绿眉毛”等十大灯组,映衬着渔港内千艘渔船。

  和着欢乐的鼓乐,龙灯队、马灯队、鱼灯队、船鼓队、百兽灯舞队陆续上场,沿渔港路和金山路开始踩街大巡游,四条龙灯竞相舞动,一头4米多长、2米多高的“金牛”灯用车载着缓缓而来,石浦近10万群众都涌到大街上,猜灯谜,赏彩灯,汇入踩街队伍,欢庆元宵。

  鱼灯舞起来、孔明灯顺风而起,天空中绽开一朵朵绚烂的礼花……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陈吉明)

  北仑

  民俗汇演竞亮相

  旱船、马灯、大头娃娃、民族舞蹈、欢乐腰鼓……在北仑戚家山街道蔚斗社区闹元宵活动中,由200多个社区居民组成的民俗文艺巡演队伍竞相出场,吸引了5000余名居民追随观看。图为社区居民扮演的“河蚌精”。(罗涟浩 曹晓波 俞继业)

  昨天下午,北仑区春晓镇举办闹元宵民俗文艺汇演,纱船、马灯、车灯、鱼灯等一批北仑特有的民间传统艺术品纷纷亮相,让村民如痴如醉。

  (通讯员 陈未鸣 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