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非遗”作品走出“深闺”闯市场

“非遗”作品走出“深闺”闯市场

龙从发的木雕船模、任本荣的汉绣、沈松柏的剪纸等一大批非遗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将不再藏于深闺中。昨日,武汉非遗文化传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中心,在汉口解放公园路永成大厦挂牌。将采取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在对非遗艺术品传承保护的同时,通过市场予以推广。
 一、签约非遗传人找市场
 记者在展厅看到,剪纸、竹雕、木雕船模等百余件非遗代表作件件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作品的价格在数十元至数十万元不等。市民除了参观外,还可以现场购买。
 早在去年9月,武汉旅发投集团(非遗文化传播公司母公司)便首期投资500万元,启动非遗项目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先后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雕船模代表性传承人龙从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绣代表性传承人任本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沈松柏三位大师进行深度合作。
 此外,还招聘了一批专业从事非遗创意、开发、包装、销售的人才,针对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策划、包装、推广非遗艺术品,使非遗产品进入文化收藏市场、外宣礼品市场、会议礼品市场和大众旅游市场。
 二、多种包装满足需求
 在近一年时间里,非遗文化传播公司着手对三位非遗传承人的作品进行系统调研与分类筛选,针对产品特点结合现代包装工艺技术,对各类产品的外包装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每种产品包装形式为3-4种,产品按剪纸、汉绣、木雕船分为三大项,28个小项,较好地满足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
 在5月结束的“汤尤杯”上,代表武汉市政府赠送各国选手的纪念品,均出自签约非遗传承人之手。另外,作为会议定制礼品,仅《魅力武汉剪纸邮票纪念册》就对外售出了1500册。今年截至8月,该公司非遗产品销售收入已达300多万元。
 三、让武汉礼物充满特色
 武汉非遗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公司已将触角延伸到省内州市,联手合作武汉高洪太铜锣、手指画,鄂西西兰卡普土家织锦、鄂州石刻线画等多个非遗项目。目前已形成包括原有汉绣、剪纸、木雕在内的十余项、近两百个品种的非遗产品体系,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5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3个。
 “非遗”若想继续传承下去,走市场化道路基本上已是大势所趋。据了解,武汉市共有近百项市级非遗、84位传人,目前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没有进入市场,遭遇传承瓶颈。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还将继续包装、发掘湖北省非遗作品,与武汉市区旅游局、各大旅行社紧密合作,打出“武汉礼物”大品牌。

转载自荆楚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