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冯骥才:天津皇会抢救需全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冯骥才:天津皇会抢救需全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

冯骥才:天津皇会抢救需全社会关注和资金支持


http://www.enorth.com.cn  2012-06-08 22:37


  内容提要:68日上午,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协办的天津黄会再抢救启动会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



冯骥才谈天津皇会保护


  天津北方网讯:68日上午,由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主办,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天津市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协办的天津黄会再抢救启动会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


  今年69日是由冯骥才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七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此次启动会是在国家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呼吁对蕴含独特津味地域文化的皇会项目抢救和保护,展示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唤起天津历史文化记忆。


  天津皇会曾经辉煌


  天津皇会是为祭祀海神天后娘娘诞辰而举行的大型庆典,是天津民间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据传,因乾隆皇帝曾观看出会表演,并赐黄马褂,皇会因此得名。皇会是天津市民传统的民间文化生活,是300年间天津人民智慧的集体创造,是集音乐、舞蹈、杂技、民间美术等众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形式。百姓通过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向往,表现了天津人守望相助、急功好义的品格,更是独特地方精神的表现。


  天津历史上,民间自发创造的皇会有上千道,每次天津皇会的表演令万人空巷,百戏杂陈,各其能。1936年是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出会。经过长时间的沉寂,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共有500余道会得以恢复。2008年,天津皇会中的挂甲寺庆音法鼓、杨家庄永音法鼓、刘园祥音法鼓、汉沽飞镲和天津妈祖祭典(天津皇会)都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皇会亟待抢救性保护



天津黄会再抢救启动会现场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大规模的改造和拆迁导致大量皇会解散,天津皇会传承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经过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天津皇会保护课题组的调研,目前,天津皇会呈现三种形态:活态传承的还有100道会左右,其中有20余道会缺乏会所,艺人年事已高,传承乏人,濒临消亡;濒危传承的还有30道,有文物、有演员,但是已经多年不演了;已经消亡的会。过去,天津皇会的演员年龄呈阶梯状,老中青幼都有,现在的皇会演员多为年事已高的老人。


  2010年,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成立,秉承民间保护的公益理念,致力于天津皇会的传承、保护、和研究工作,扶持和奖励有特殊贡献的民间表演老会、杰出传承人、能保持其传统特色的创新节目和有突出贡献的皇会组织、策划人和研究者。促进皇会文化的传承有序、持续发展,向世界弘扬天津妈祖文化。


  基金会副主任冯宽介绍,全国从事文化保护公益性工作的基金会只有两家,一家是贵州的一个基金会,另一个就是天津的民间保护天津皇会奖励基金会。他说:目前,国内文化公益领域的工作还比较缺乏。天津皇会的保护采用的是政府支持、专家团队指导和资金支持三结合的方式。天津皇会有南开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政策支持;有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天津皇会保护课题组专家在实地研究和发掘;基金会有来自民间的专项资金支持。


  冯宽说,资金仍然是文化保护工作的普遍问题所在。同时他也表示,文化保护重要的是民众的支持,应该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建议天津的小学三四年级教材中涉及皇会内容,给孩子普及皇会知识。



1949
年前,天津花会地图


  冯骥才:天津皇会保护任重道远


  冯骥才介绍,今年,天津市的文化遗产日用天津皇会再抢救作为主题活动,也是想引起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天津的皇会至今仍保持了自娱自乐的原始状态,没有商业化,这也是皇会的价值所在。


  冯骥才说,近年来,虽然非遗保护有效果,但是一些濒危项目的消亡速度仍没有减弱。对于皇会不易保护的原因,冯骥才提出了三点:


  一是城市改造,农村城镇化对皇会是一种威胁。2000年,全国有361万个古村落,2010年,这个数字已经锐减到270万个,10年间全国消失了近100万个古村落。古村落消失,非遗项目也就跟着消失。人们迁居,群众自娱自乐的皇会就失去了活动的会所,也失去了文化原有的土壤。


  二是皇会人员老化,农耕时代最后一批传承人至今已经年逾古稀,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目前也没有年轻的继承者。


  三是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年有8000元的资金支持,现在已经涨到每年一万元。但是,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很多传承人拿不到这笔钱。一些地区的政府为了政绩,提出非遗项目产业化和开发的概念,这是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如此一来,文化就消失了,传承多年的技艺就在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中消失殆尽,成为被经济利益驱动的工具。对于非遗,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保护,在保护基础上,利用其对人类精神的影响,将其发扬光大。


  作为国家非遗项目评审专家,冯骥才也谈到,最近,他提出申遗也要审遗。他说:我们应该建立非遗项目的档案,有严格的评审制度,同时设立黄牌红牌,对于非遗项目设立以后的后续监督执行情况和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有些项目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甚至是地方政府作为政绩,用来应景式的表演工具的话,那这就需要对国家级非遗目录进行重新梳理。


  对于天津皇会的保护和传承,冯骥才也提到了几点想法。他觉得,呼吁社会广泛关注和支持很重要。天津皇会保护课题组将给每道皇会建立详细档案,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的收集整理;呼吁政府给皇会设立平台,因为皇会是一个需要经常操练的项目,希望庄王府可以作为皇会活动基地进行日常演练,这样各会之间可以相互激发,让技艺更精;设想建立皇会博物馆,让皇会的物质文化遗产有一个保留和展示;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提供志愿服务的支持。


  天津皇会保护背景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于2009年就已将天津皇会保护作为学院重点工作,由冯骥才主持并组成了专门的天津皇会保护课题组。联合社会各种力量展开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和研究,通过录音、摄影、摄像等手段,对各会会头、传承人、有经验得年长者、不同角色扮演者、不同技艺掌握者等人进行采访,对这些百年老会进行源头记录,并留下档案,其阶段性成果《现代社会转型期天津皇会的研究》已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记者吴宏)


TOP

媒体报道真让人流汗,天津皇会在文章中多次显示为黄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