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梳理加感评!
本次讲座,按照孟令法师兄的总结大致讲到以下几点:
一、“民俗志”在民俗学研究中的是处于基础作用的,民俗是需要描述的,也就是说要对民俗生活进行记录,即民俗志的书写,而民俗志的写作要注意现象描述与人体行为的双向结合,同时不必过于纠缠于真民俗还是假民俗(伪民俗),而是要注重社会各方力量的共相参与,是谁在享用这些民俗。与此同时,也要对当代变异的民俗进行呈现,同时要关注在新时代下产生的新民俗事项的观察与记录。总之,民俗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资料学,只有资料作扎实了,才能做出合乎常态的理论。
二、学术创新的基础在于观念的创新。我也有同感,民俗学者要解决民俗学在现在的边缘学科地位窘境,关键还是要突破旧的学科框架,说句没大没小的话,“不怕出错,担怕沉默”,民俗学的研究广域需要新一代民俗学子们好好反思,俗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相信在未来,中国的民俗学研究一定会更具理性的!
三、关于民俗描述和理论阐释的重要性如何对待,要明白,民俗描述就是志的写作,是理论基础的积累,而理论阐释则是对实际材料的深度挖掘,因此在研究中两者都需要注重,但就不同研究而言,两者的倾向也存在不同的重心。
四、民俗学的学科本位需要在反思中一遍遍结构,这也就是刘晓春老师还有温大老师们共同展现给我们的,所以在当下所有人都忧患不公的学科体制面前,千万不要怕民俗学会被消解,关键是作为民俗爱好者的我们要站稳脚根,多为民俗学的发展做点实绩才是!
温大,永远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