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蒙自人”、“隆林人” 推进东亚古人类起源研究

“蒙自人”、“隆林人” 推进东亚古人类起源研究

“蒙自人”、“隆林人” 推进东亚古人类起源研究
2012年03月19日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3月19日第281期作者:曾江   云文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的“东亚晚更新世人群扩散及其相关气候环境历史研究” 项目近日获重大进展,研究成果于3月14日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这是东亚古人类研究的重要成果,显示了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复杂过程,再次证明人类进化模式不是直线性的,而是树丛状的。”综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该项目中方负责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认为,“云南数百万年以来既是古老物种的避难所,也是新物种的起源地”。

  据他介绍,该项目由来自中澳两国11个研究机构的近20名学者参加,重点研究距今14500—11500年前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阶段的“蒙自人”、“隆林人”化石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种化石兼具早期智人与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特征。

  “蒙自人”化石是1989年发现的,由已故云南古人类学家张兴永先生带领前期研究,发现了一些重要特征和复杂现象。“隆林人”化石是1979年地质学家在广西隆林德峨乡一洞穴勘察时发现的,直到2009年才进入研究视野。通过修理、人工复原、CT扫描、计算机三维技术复原等方式,研究人员最终展示了一个几乎完整的面部化石,为解译这一类人群的特征提供了大量信息。研究成果同时还肯定了张兴永等人早期发表的“蒙自人”使用红色颜料以及在人类头骨上钻孔制作容器现象的观点。

  吉学平指出,“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典型区域。地理屏障形成不同人群迁移但又相对集中的通道,对人类进化和文化交流有重要贡献”。

  此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曾提出东亚地区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理论。云南的古人类研究成果支持了这一说法。“丽江人”头骨化石具有欧洲古人类形态特点、富源大河遗址的旧石器工具具有欧洲同期“莫斯特文化”特征以及金沙江岩画具有西班牙岩画风格等均可加以佐证。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戴·科乐博士认为,“亚洲地区有着占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但现代人如何在亚洲大陆出现、如何进化等问题尚未得到解答。而此次中澳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表明,‘蒙自人’、‘隆林人’可能代表了东亚地区一种未知的已灭绝古代人群”。

  吉学平指出,现代人起源一直有“走出非洲说”和“多地区起源说”两大观点。云南有着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元谋人、禄丰古猿、元谋古猿等古人类的发现,曾将云南推向国际古人类学研究前沿,但囿于研究人员的欠缺和研究手段的滞后,研究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此次新发现表明,未来云南在中国早期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方面还将作出更大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TOP

17号《春城晚报》也重点报道了此成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