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研讨会、验收展示会在京召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研讨会、验收展示会在京召开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


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巡视员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出席会议


  (本网讯)2011年12月26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研讨会在京召开。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巡视员屈盛瑞、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和13个省市非遗保护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展开交流和讨论。

  项目建设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首先对各地方代表表示感谢,“一期”项目能够取得目前的成果,离不开各地的支持。

  各地方代表也对“一期”项目的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一期”项目站在国家高度,整体、全面、科学地规划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对未来此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试点和推广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一期”项目制定出了七个有关数字化保护的标准规范草案,令人兴喜。希望未来标准的正式出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的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此外各地方代表还结合各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不同现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人才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希望尽快推进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明确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工作模式、数字化保护标准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在听取地方代表的建议后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必然过程,数字化保护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对资料保存、教育、科研等均有积极影响,其意义重大,十分必要。国家层面数字化保护工程的开展,实际是搭建一个整体框架,因此必须有类似标准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非遗司巡视员屈盛瑞随后也简要发表了意见,即:工程目标规划需明确,部分工程任务可与地方任务相衔接;进一步明确经费保障问题;从实际出发,确保标准科学规范兼容可行;尝试用前沿的科技手段丰富数据库内容和展示方式。

  会议期间,文化部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及工程建设团队认真听取了地方建议,为充分贯彻“十二五”时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的总体规划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543




“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验收展示会在京召开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出席会议


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组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代表项目验收组专家宣读了项目验收报告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庄越挺代表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宣读贺信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介绍工程“一期”情况

  (本网讯)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更好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在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一期)”项目验收展示会于2011年12月25日下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

  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以及十三个省市文化厅(局)的负责同志,文化部相关司局负责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领导,非遗保护及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等12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显著。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保护方式与时俱进的要求已日益强烈。今年6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指出:“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这是国家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开展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为尽快建立国家级数字化保护工作体系和数字化保护标准规范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全面提升非遗保护工作水平,文化部于2010年10月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建设任务。这项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工程,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先进成熟的数字信息技术,使我国大量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该工程作为文化部“十二五”时期规划项目,将按工程整体规划,分阶段逐步实施。

  2011年开展建设的“一期”项目,以全面推动“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为根本宗旨,是对非遗数字化保护运行方法和工作模式进行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在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及相关司局的大力支持下,“一期”项目已于2011年5月底正式投入建设。工作团队以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三个门类的专家为核心,结合信息技术方面专业力量,多次深入地方调研,综合听取了专家学者、非遗从业者、非遗保护工作者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保证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次会议验收展示的“一期”项目建设成果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开发应用;二为秦腔、高密扑灰年画、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三个国家级非遗名录试点项目的数字化资源采集及专题展示;三为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营造技艺)三大门类的数字化标准规范草案制定。其中,包含3项基础类标准和4项业务类标准及工作规范在内的工程数字化标准规范的初步制定,将进一步推动并促进今后我国的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在统一标准规范和科学工作机制下合理有序开展。

  验收展示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就本年度开展的工程“一期”项目建设情况向参会领导和来宾进行了详细的工作汇报和生动的成果展示。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组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代表项目验收组专家宣读了项目验收报告。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对工程下一步工作做出了指示。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庄越挺代表工程顾问——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宣读了贺信。会议最后播放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宣传片,使与会人员对“非遗数字化保护”这一概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自启动以来,一直得到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2011年“一期”项目的建设开展,不仅为下一步全面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奠定了重要基础,更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并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据悉,明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在今年已建成果基础上,按照“十二五”时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总体规划,继续深入开展此项工作。(记者:邓雪晨)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540

[ 本帖最后由 若只如初见 于 2012-1-1 23:43 编辑 ]
欢迎关注“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可通过查找“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添加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folklore_forum@126.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