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探析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探析

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探析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王世韦
    节日和节日文化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 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宗教及其节日也自然会随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迁。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题,以寺院为节日活动中心的传统藏传佛教节日,因依存的社会环境的世俗化出现了相应的发展趋势。
  (一)世俗化概念的界定
  藏传佛教节日,作为藏传佛教的子系统和显性表现形式,它的世俗化内涵是与藏传佛教世俗化的内涵相一致的。
  所谓藏传佛教世俗化是指藏传佛教由社会生活的核心移向了社会生活的边缘,社会生活的世俗倾向增加,社会越来越摆脱藏传佛教的影响,藏传佛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再是判定社会各项事务的决定因素,是否信奉藏传佛教成为个人的私事。藏传佛教由封闭和神圣过渡到开放和世俗,更加关注现世生活, 肯定现世人生的意义, 并积极适应参与社会生活和世俗事务以造福人类。
  (二)世俗化的主要表现
  藏传佛教节日不是一个一成不变、静止的、抽象的文化概念,而是一个能不断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体的、实在的、运动的生命体。科技的进步,教育的推广,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等推动了现代社会的世俗化,根植于客观社会的藏传佛教节日为了生存与发展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迁,主要表现在:
  1、消除了封建特权
  1959 年西藏民主改革“政教合一”制度的废除,藏区的历史从神权、“君权”统治的时代进步到了民权治理的社会发展阶段。它不仅推翻了旧藏区社会的封建特权和剥削,也推翻了旧藏区统治阶级披着宗教外衣压榨被统治阶级的根据。宗教信仰政策的实施,面对宗教,人们有了权力和自由,既可以选择信教与不信教,也可以选择布施与不布施,宗教信仰完全成为个人的私事。旧日藏传佛教节日里一切具有压迫性质的内容,如苛捐杂税及差役等都被废止。
  2、节日活动主题多样化
  除了一些专属于寺院僧人的节日,许多僧俗共同参与的藏传佛教节日,如藏历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九日的萨迦冬季大法会;藏东类乌齐藏历六月十五日的“仲确节”;拉萨藏历七月举行的雪顿节,均呈现出由宗教的“小文化”向着集文艺表演、商贸、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大文化”发展的态势。雪顿节可堪为典型范例。现在的雪顿节,既保留着浓郁的传统特色又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拉萨雪顿节的主要活动仍由哲蚌寺的展佛拉开序幕,继而进行长达数日的藏戏表演。近年来,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讨论、经验交流会也在雪顿节期间举行。2008 年中国拉萨雪顿节在举办的 7 天过程中,雪顿节组委会各成员单位按照“传承历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拉萨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圆满完成雪顿节开幕式、展佛、藏戏表演、体育竞技、旅游高峰论坛、经贸洽谈、特色产品展销、陕湘藏名家书画联展和珠穆朗玛摄影展等各项活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突出雪顿节“魅力拉萨、欢乐雪顿”这一主题,雪顿节组委会在罗布林卡和宗角禄康公园安排 7 场藏戏演出和 5 场综艺演出,分别精选演出 8 大藏戏中的《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直美衮登》、《朗萨雯波》、《白玛文巴》5 个剧目,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丰富了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据统计,节日期间,7 支民间藏戏团队和 5 个业余演出队六百多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观众达 4.2 万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在拉萨赛马场举行,整场活动分为马术表演,赛牦牛两项。自治区、拉萨市名优新特产品展示,有区内特色产品、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和房地产四大类200 多个品种,实现销售收入 30 万元。经贸洽谈签约项目金额突破百亿元。
  3、节日参与主体的改变
  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藏区原有的以藏传佛教为社会文化核心的文化模式和结构体系被打破,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像他们的祖父母辈那样对藏传佛教有着狂热的信仰,有的甚至连一些较大的藏传佛教节日也不甚知道。他们对一些藏传佛教节日偶尔参与,更多的是怀着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民族意识、情感的维护,参加节日的信教群众出现了老年化的倾向。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使得藏传佛教节日这一承载藏传佛教及藏族文化的特殊综合载体,也成了吸引游客的一种有效文化资源。藏传佛教节日里大量非信教游客的参与,增加了节日的世俗性。
  4、寺院功能、地位的改变
  寺院作为藏传佛教的宗教文化载体和宗教活动中心,在宗教与信教群众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或桥梁作用。就寺院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而言,它主要通过平时的宗教仪式和特定的宗教节日等宗教文化功能来有效维护藏传佛教的宗教神圣性,并对广大信教群众提供宗教上的周密服务,从而在宗教与藏区居民之间营造一种互动互利的和谐社会或文化交流氛围。现在节日期间的一些藏传佛教寺院,只对僧人和信教的群众有着神圣性。寺院里原本为弘扬教义举行的法舞表演、酥油花灯展、唐卡展示等,更多地成了一种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的非信仰者。同时由于人们对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寺院外的娱乐、商品贸易等活动对节日的参与者来说有着更强的吸力,寺院不再是人们节日活动的唯一中心。
  5、一些节日规模缩小、宗教仪式功能弱化
  由于各种原因,历史上一些规模较大,热闹非凡的藏传佛教节日到现在其规模已有所减小。拉萨的传召大法会过去每年正月初四至二十五举行,包括诵经祈祷、考拉让巴格西学位、十五日的酥油灯展、十六日的迎强巴、二十二的鲁鼓呷哲、二十四日的施食魔鬼等活动。现在则在藏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举行,鲁鼓呷哲等活动已经取消。对于仍有的宗教仪式,其宗教教化功能也大为减弱。宗教仪式作为凸显宗教神圣性的一种外在形式,通过它可以增强广大信教群众的宗教信念、加深他们对宗教的感情、强化他们对宗教的信仰。现在除了虔诚的信仰者,宗教仪式对于大量的非信教群体而言则成了一种观赏品,谈不上神圣,并不具备宗教教化功能。


  (三)节日世俗化的特点
  1、节日活动多样化
  传统节日和节日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经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的, 它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和社会结构。藏传佛教节日作为节日的一种,也不能脱离这个普遍的规律而发展。文艺表演、商贸、生产技术交流、娱乐活动等在传统的藏传佛教节日中也大量的存在,但当时藏区社会生产力低下,生产技术落后,人们的思维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节日里人们更多的目的还是在于讨好于宗教里的神。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许多藏传佛教节日逐渐从神秘的宗教气氛中解脱出来,经济、文化交流,娱乐活动等已成为节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世俗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虽然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有着由宗教的“小文化”向着集文艺表演、商贸、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大文化”发展的普遍特征,但各个节日原有的特殊文化内涵和节日举办地特殊的自然、社会环境,也决定了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呈现多元化发展倾向。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和圆寂的萨嘎达瓦节,在门隅地区被门巴族视作祈求水草丰美、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并作为进入农时的标志;雪顿节因大力弘扬传统的藏戏表演而闻名于国内外;而同在拉萨市盛行的本为隆重祭祀大昭寺护法王尊的吉祥天母节(又称为“仙女节”),现在则赋予藏族妇女更多的“特权”:她们可以以“仙女节”为由向男友或丈夫索要礼物,也可以毫无顾忌地向陌生男子索要礼物或红包,对于藏族妇女的这一要求,只要对西藏民俗文化略有知晓的人,大多会慷慨解囊,很少会碰到尴尬场面。
  3、体现藏民族文化特征
  虽然藏传佛教节日同其他许多民族、地区的宗教节日一样经历着世俗化的过程,但它仍然体现着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赛马、赛牦牛、射箭活动等是藏区高原牧业生活方式的反映;歌舞、郊游、郊宴等在众多节日里出现,体现了藏区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们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民族性格。
  除以上特点外,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还因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平衡性。总体来讲,城镇及周围地区比偏远农牧区明显,农区比牧区明显。
  三、藏传佛教节日功能的探讨
  
  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不是某一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而是一个复杂的转型过程。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是在对原有节日文化继承基础上的改革和创新,它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
  (一)维系民族情感
  虽然一些藏传佛教节日已由宗教的“小文化”向着集文艺表演、商贸、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的“大文化”发展,但宗教活动仍然为节日必有,且必需有的主要活动。这与藏传佛教在藏区传播了千余年,其意识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之中是分不开的。藏传佛教节日中许多宗教活动的保留,使藏族人民传统的文化情怀得到正常的充分的抒发。民族文化是构成该民族人格类型的基本结构,藏传佛教在藏族文化中曾经拥有的主导地位,使得藏传佛教文化已经成为藏民族人格的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藏传佛教文化已经不在藏族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藏传佛教仍为众多藏族人民所信仰,藏传佛教文化仍然是藏族民众心理认同、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从而使得藏传佛教节日同藏族其他节日如藏历新年一样,具有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
  (二)民族文化的特殊综合载体
  藏传佛教节日在藏族节日体系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群众的广泛参与,民族歌舞、体育活动等在节日里的广泛开展,使得藏传佛教节日同其他藏族节日一样,能够为藏族服饰、饮食、歌舞、体育等的传承发挥自己的平台作用。藏传佛教节日特有的宗教文化艺术,寺院建筑、唐卡、酥油花制作、羌姆表演等,则成为藏民族文化艺苑中的另一枝奇葩。在藏传佛教节日里,这些极具艺术价值的宗教文化产品的对外展出,有助于人们更为全面的了解藏族传统文化。同时,酥油花制作、羌姆表演等艺术珍品也只有通过依存于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藏传佛教节日才能继续传承。藏传佛教节日是藏族文化的特殊综合载体。此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每年藏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在达旺举行的大法会上,除进行宗教跳神等活动,还要演出门巴族传统戏剧《卓娃桑姆》。这个藏传佛教节日,也为门巴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藏传佛教与群众联系的纽带
  文化是一种群体的行为,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藏区人民通过对所处社会环境及自身需求的思考后,才得以认可发生的。藏传佛教节日是联系藏传佛教与群众的纽带,藏区人民对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的认可,不仅反映了藏区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藏传佛教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提供了参考。藏传佛教节日的世俗化,使节日更加接近群众的现实生活,这既有利于节日本身宗教文化功能的发挥,也有利于藏传佛教文化获得强大的生命源泉而得以传承、发展。

中国民族宗教网 (编辑:张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