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文学网 发布日期:2011-11-14 作者:资料中心
2011年11月11日至1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资助的“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神话研究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神话个案研究、神话理论研究、创世神话与方法论研究、《山海经》研究等内容,并重点研讨了中国神话研究的当代走向。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对目前当代神话研究走向展开了广泛交流,为推动中国神话的研究事业提出了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12日上午,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三楼学术报告厅开幕,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教授致欢迎词。此次会议上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作了题为《再论<黑暗传>——<黑暗传>与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的发言,对《黑暗传》的原生态特征及其文化价值特别是就它和敦煌写本《天地开辟已来帝王纪》的关联给予别开生面的评说,并就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应坚持中国历史文化特色问题作了有益反思。淮阴师范学院萧兵教授作了题为《文学人类学与破案》的发言,认为公案文学牵涉次生神话的结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证据科学保证人间天上的合律运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在《论可变母题的有限变异律——以洪水神话为案例》中认为神话最为一种口头叙事,在传承中具有多文本性质,但其情节结构却是基本稳定的,了解神话可变母题的有限变异律,对于神话文本的内在模式、转换方式及变异预测具有更易于操作的意义。
在 “神话理论研究”专题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作了《神话的民俗叙事》的发言,认为神话的民俗学研究除了重视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形式、图像等物态形式,更应注重对于民俗仪式行为的叙述考察,从而达到对于神话的整理理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叶舒宪研究员在《20世纪神话观念的变革与21世纪神话研究新趋势》中认为华夏文化几千年传统让神话被哲学和科学代表的理性主义所取代,神话作为一种信仰和思维,早已作为文化根基和编码规则,神话历史的视域会对揭示中国文化传统的本土特质有所帮助。
在关于“创世神话与方法论研究”专题研讨中,中央民族大学那木吉拉教授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与阿尔泰神话比较研究》中认为从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的互动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有效利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防范和成果,可推进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的比较研究。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尹虎彬研究员在《中国的创世与起源神话:书面语口头传统中的跨文化探索》中认为中国创世神话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长久以来被忽略了,研究者大多局限于狭窄的视角,要更多运用比较和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方法,以突破人们旧有关于神话的看法。此外还进行了“《山海经》研究”的探讨。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对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神话学方面的专题讲座,与会人员与华中师大文学院研究生针对神话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资料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